更新时间:2023-10-21 19:50
张忱(1919~2011.04),女,河南新安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河北唐县妇救会主任,晋察冀边区妇救会宣传部长,中共辽东复县县委副书记。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武汉市企业党委组织部长、党委书记,天津市棉纺二厂副厂长,沈阳风动工具厂厂长,沈阳市计委副主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局长、局长,核工业部部长等职。第六届全国人大财经委顾问,第七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张忱(曾用名张希骞),河南新安人。1937年9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河北省曲阳县动员委员会妇女部副部长、唐县妇救会主任。
1939年3月起,任晋察冀边区妇救会常委、宣传部部长等职,曾在晋察冀中央局党校高级班学习。
1945年8月起,任松江省木兰县委副书记、辽宁省委辉南县工作团工委委员、辽东分局土改检查组副组长、复县县委副书记等职。
1949年5月起,任武汉市委企业党委组织部部长兼武昌分党委书记,纺织工业部私营辅导处处长,天津棉纺二厂副厂长,纺织工业部华北纺织管理局生产技术处处长,沈阳风动工具厂厂长,沈阳市计委副主任。
1964年7月起,任二机部十三局、一局副局长,二机部基建组副组长、一局局长。
1982年4月任核工业部党组书记、部长,1983年6月任核工业部顾问。
第六届全国人大财经委顾问,第七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97年5月离休。
张忱出生在河南新安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母亲难产早逝,在爷爷和姑母的照料下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张忱从小勤奋好学,当别的孩子上学读书时,她就在教室窗外旁听老师讲课。她的举动感动了学校的老师,在老师的努力下,张忱正式走进了课堂。1936年,她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初中学业,并顺利考入洛阳女子师范学校学习。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平津失守,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张忱加入到了“学打游击战、打日本”的行列。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她光荣地成为共产党员。
1938年初,20岁的张忱加入到了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斗争,担起了晋察冀边区妇救会宣传部部长、抗联宣传部副部长的重任。为了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为了组织力量投入抗日,张忱冲锋在前,冒着敌人的炮火,深入田间地头,走上街头巷尾。宣传抗日救亡的革命道理,动员广大人民积极参加抗日军队,支援在前线杀敌的将士。在她的努力下,一批批群众加入了奋勇杀敌的人民军队,一批批急需物资运到了抗日战争的第一线。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张忱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解放战争中。
新中国成立后,历尽生活苦难和战争考验的张忱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了祖国的建设事业。无论在纺织行业,还是在制造领域;无论在企业单位,还是在政府部门,她都始终保持着革命优良传统,坚守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呕心沥血,励精图治,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64年,张忱调入国家核工业系统从事计划管理工作。她注重调查研究,经常深入艰苦的采矿前线,与广大地质人员一道研究工作,及时解决实际困难,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和山区大漠;她精心运筹,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科学安排基建科研经费,为国家节省了有限的资源,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的核工业进入了大调整、大转变时期。为了更好地军为民用、军民结合、服务新社会,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张忱受命担当起了国家核工业部部长的重任。面对新的形势,张忱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带领核工业战线上的全体人员服从国家大局,推进军民结合,全心全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她合理压缩基建、生产和科研资金,大力狠抓民品开发,实现核技术成果向民品的转化,成功推进了核工业最大的转民项目秦山核电厂的立项,为发展我国的核电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担负起发展核工业的重任,1983年,张忱毅然辞去了部长的职务,但她仍时刻关注着祖国核工业的发展。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期间,她积极为核工业的发展献策献计,努力帮助解决核工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她还积极参与国家水利事业的建设,为三峡大坝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张忱忠诚于党的事业,坚守革命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她平凡的人生闪耀着伟大的光辉!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原核工业部党组书记、部长张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4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张忱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