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7 15:06
1977-1983年当工人,1984-1996年泾川县文化馆馆员,1997年10月-2011年10月任泾川县政协副主席、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今日泾川报执行总编辑、平凉市政协常委、平凉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2011年10月后任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泾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79年至今已出版著作37部1000万字,其中有关西王母祖祠圣地、大云寺佛祖舍利供养圣地、泾河百里石窟长廊、西王母民俗、西王母地望与人望、台湾泾川西王母朝圣之旅等文化遗产类论著和文学作品21部,600万字;编注集16部﹐458万字。担任学术顾问(采访)的电视专题片21部在央视等台播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甘肃省民俗学会副会长、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理事长、兰州大学宗教研究所教授﹙兼﹚、台湾中华道教文化研究学院教授、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西王母文化研究首席专家、西王母研究院院长。曾获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编纂工作先进工作者奖﹐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艺术科学国家重点项目《中国谚语集成》文艺集成志书编纂成果个人三等奖﹐甘肃省曲艺新作评奖二、三等奖﹐《飞天》诗歌散文大奖赛二、三等奖﹐ 甘肃省民间文艺十年奖、第三届甘肃民间文艺百合花奖·首届学术理论奖二等奖、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第七届敦煌文艺奖、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西王母文化研究终身成就奖。
见夜(散文集/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版/20万字)
动性(散文集/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版/13万字)
泾州之秘(长篇纪实文学/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版/17.5万字)
泾川小吃录(散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11.8万字)
你的造化(散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12.4万字)
张怀群散文集(三秦出版社/2002年6月版/45万字)
放飞新思絮(随笔集/合作/华夏出版社/2001年9月版/40万字)
静静的汭河(中短篇小说集/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11万字)
回中之旅(诗集/1991年11月版/9万字)
泾川与世界遗产:西王母圣地(张怀群作品集?文论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1月/40万字)
遗产的陇东(张怀群作品集·民俗随笔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1月/17万字)
千年万里(张怀群作品集·游记随笔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1月/24万 字)
女儿山(张怀群作品集·剧本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1月/15.4万字)
泾州写真(张怀群作品集·纪实文学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1月/30万字)
张怀群西王母文化研究文选﹙《崆峒学.专刊》2009年第3期/20万字﹚
圣地泾川·西王母祖祠圣地﹙论著﹚
圣地泾川· 佛祖舍利供养圣地﹙论著﹚
圣地泾川· 地望与人望﹙论著﹚/﹙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年10月/105万字﹚
泾川小吃录(散文集/敦煌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版/27万字)
丝绸之路上的世界遗产﹒泾川文化遗产录(论著/合作/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6月版20万字)
台湾--泾川西王母朝圣之旅20年(纪实文学/九州出版社/2011年10月版/57.6万字)
西王母民俗录(随笔集/九州出版社/2013年6月版/51.6万字)
梦幻西王母(创意作品集/九州出版社/2013年6月版/40万字)
大不过心 (诗集/九州出版社/2013年6月版/33.4万字)
回去和到达一样遥远(诗集/九州出版社/2013年6月版/24万字)
翅膀上的地球(诗集/九州出版社/2013年6月版/25万字)
泾川百里石窟长廊图解﹙论著/九州出版社/2013年版/60万字﹚
泾川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甘肃卷/1991年7月版/37.5万字)
泾川民间谚语(中国民间谚语集成甘肃卷/1998年6月/20万字)
泾川歌谣(中国歌谣集成甘肃卷/1998年6月/15万字)
回中诗选(西王母文艺丛书/1992年8月版/19万字)
中国西王母万碑林入刻作品大典(书法集/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7月版/ 85万字)
泾川与西王母(文论集/合作/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8.2万字)
泾川与古今名人(传记文学集/合作/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9.5万字)
泾川古今散文选(合作/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12万字)
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文化(’99泾川海内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话)学术研讨会文论集/国际华文出版社/2001年8月版/93万字)
泾川文史资科选辑(五)(2005年10月/20万字)
中华佛都.泾州大云寺(编撰集2005年7月/5万字)
农村娃娃要活知识 ﹙主编集/ 2009年4月/18万字﹚
泾川县政协简史﹙主编/2009年12月/60万字﹚
泾川文史资科选辑(一至四合订本)(主编/2009年12月/19万字)
泾川文史资科选辑(六)(主编/2010年12月/17万字)
泾川文史资科选辑(七)(主编/2011年10月/20万字)
泾川百里石窟长廊﹙上﹚【本集顾问】
中央电视台-4国宝档案2009年11月30日播出
泾川百里石窟长廊﹙中﹚【本集顾问】
中央电视台-4国宝档案2009年12月1日播出
泾川百里石窟长廊﹙下﹚【本集顾问】
中央电视台-4国宝档案2009年12月2日播出
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 【本集顾问】
中央电视台-4国宝档案2009年12月3日播出
镇海寺碑 【本集顾问】
中央电视台CCTV-4国宝档案2009年12月4日播出
泾川访古·西王母传奇﹙一﹚ 【采访】甘肃电视台·文化风景线2009年3月播出
泾川访古·西王母传奇﹙二﹚ 【采访】甘肃电视台·文化风景线2009年3月播出
泾川访古·探秘大云寺﹙一﹚ 【采访】甘肃电视台·文化风景线2009年3月播出
泾川访古·探秘大云寺﹙二﹚ 【采访】甘肃电视台·文化风景线2009年3月播出
泾川访古·寻踪百里石窟长廊﹙1﹚【采访】甘肃电视台·文化风景线2009年3月播出
泾川访古·寻踪百里石窟长廊﹙2﹚【采访】甘肃电视台·文化风景线2009年3月播出
梦萦西王母 【采访】甘肃电视台.文化频道2006年播出
走进神秘的完颜部落﹙1-6集﹚ 【采访】甘肃有线电视台.2005年播出
南石窟寺 【采访】甘肃电视台.丝绸之路2001年播出
西王母祖庙 【采访】甘肃电视台.丝绸之路2001年播出
泾川民俗 【采访】甘肃电视台.丝绸之路2001年播出
《国宝故事》之“甘肃省泾川大云寺舍利”【釆访】央视国际2005年5月1日播出
《地宫密码》【学术顾问】甘肃卫视文化频道2011年9月播出
《揭秘泾川大云寺》【采访】甘肃卫视.中国西北角.2012年10月26日播出
《泾川大云寺,千粒佛舍利,震惊世人》【视频】【釆访】人民网解密:2013-06-30 18:40:07播出
(本简介引用自《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陶立璠,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圣地泾川·西王母祖祠圣地
西王母研究的难度减少了。
张怀群的《西王母五论》,找到了西王母研究的方法,可贵的是思路、理念。
张怀群认为,进入西王母文化宝库有五个入口:民族、神话、道教、民俗、文学艺术。
西王母部落、西王母民族、西王母首领的其量惊人的历史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长久以来,太多的人潜意识中认为西王母仅是神话。进而,又把属于民族的、道教的、神话的、文学的西王母统揽在一起当民俗事象材料来述说;或把神话的、人类的、民族的、民俗的西王母全当作道教元素来应用;又把西王母神话细节作为西王母民族考证的依据,确定了民族西王母的诞生地、居住处,把西王母这个人类中的远古女性籍贯具体到了某省某县。
张怀群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西王母,他把纷纭庞杂的西王母宝库作了一个分类,把西王母民族史、西王母神话史、西王母道教史、西王母民俗史、西王母文学(艺术)史一一剥离开来,就一个学科说一个问题,把他接触到的一篇、一部西王母史迹或在随意间碰到的一节、片言只语的西王母历史文化信息,都分拣中哪些是西王母民族或者神话、道教、民俗、文学(艺术)元素,经过他的梳理,西王母学科一点也不神秘,一点也不复杂的本来面目,基本显现。
张怀群的《西王母五论》找到了西王母研究的方法、思路、理念。
张怀群首先走出地方记忆,在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信息库中寻觅西王母的历史文化信息。他认为,西王母,首先是民族,是人类,是远古母系社会一个民族生活的地域和地域名,是远古母系社会一个民族的名称,是西王母部落的首领名,代有其人。第二,西王母是神话偶像,西王母是先人类而后成神话。第三,西王母是道教女神。第四,西王母是民俗事象,是最广大的民众把人类、神话、道教、文学中的西王母记忆以自己所知所记收集到一起,太多的人都叫她王母娘娘。第五,西王母是文学艺术表现的艺术形象和题材。
然后,他把存在于泾川的西王母文化遗产,展列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去观照、比较,他认为或发现,昆仑是存在于新、藏、甘、青、宁、陕、川之间的大昆仑。神话的昆仑和自然的昆仑是两回事。神话的西王母和民族的西王母存在区域是两个概念。以西王母图腾虎为主体的文物--西周虎纹铜觚、铜爵和战国虎身铜壶于20世纪70年代在泾川出土,为泾川是西王母部族生存地之一提供了最早的考古依据。《王母消劫救世真经》、《玉皇王母救劫保生真经》在泾川发现,为泾川西王母道教研究提供了真实的宗教史料。穆天子西征未越过陇山,周王朝势力也未过陇山。汉武帝十一次行幸回中、安定。泾川汉代西王母祖庙、宋代西王母庙会有考古资料和地方志作证。泾川西王母民俗全方位多角度渗透于普通百姓生活之中。泾川西王母文化遗产丰富而系统,总量位于国内外西王母文化遗存地前列。西王母神话产生于昆仑主峰之下,为什么主峰之下的民众在古代很少有崇拜信仰西王母的文化遗存?因为后世信仰西王母的起源地不在昆仑主峰之下。他的结论是:何处有祖庙,何处西王母文化遗存最多、最深远、最具体,何处就是西王母文化发祥地,就是朝拜西王母的圣地。?
西王母信仰是两岸没有分歧、没有争议的共同语言和文化共识,从台湾到泾川的西王母朝圣之旅,己畅通20年,泾川祖祠西王母金身首次赴台绕境巡安,他作了准确的记述。
其余篇目,如泾川五大遗产之一:西王母文化发祥地遗产录,泾川五大遗产之五:民俗文化胜地遗产录,周穆王西征与在泾川回山会见西王母,世传汉武帝在泾川回山拜谒西王母,泾川回山王母宫建于汉代,汉武帝11次来泾川暨与西王母的情结,中国古文献论西王母与玉文化,中国玉论,西王母让华夏民族第一次触摸到玉,西王母是中国玉文化巨著中最早出现的人物形象,中国上古神话中的西王母,《全唐诗》内胡曾的《回中》诗明明白白道清了汉武帝到泾川之史实,泾川与庆阳:西王母部族与公刘部族交往片谈,泾川西王母葫芦园的文化渊薮和最新果实,读五十年前的西王母庙会日记,昆仑开始的地方,昆仑与回山之间,陕西省图书馆典籍记载泾川与西王母历史录,泾川坛祠宫观庙坊名录,玉都九天玄女庙及七月十二玉都庙会,泾川西王母宴菜系,西王母圣地泾川地名之应用,西王母景观命名资料与创意,西王母会所命名资料与创意等等,都是研究、保护、应用西王母文化遗产不可多得的思考成果和历史资料。
张怀群的《圣地泾川.西王母祖祠圣地》,是西王母研究的最新的方法和不可不了解的最新成果,值得一读。很有引用价值。
圣地泾川.地望与人望
甘肃泾川是西王母祖祠圣地、佛祖舍利供养圣地,必然有不同凡响的地望与人望,且听张怀群娓娓道来。
圣地历史
60万年前的泾川大岭上:是甘肃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遗址;甘肃境内第一个有人化石的遗址:泾川泾明乡泾州战争3000年;周代至清代:泾州战争大事记;汉代:羌族起义与安定两次东迁;北魏:战死三万多人的当原之战;唐王朝与吐蕃:泾州百年战场;尉迟恭郭子仪马超范仲淹杨文广等历代名将驻兵泾川;隋唐军事重镇长武城;完颜村、阳坡村与合道之间:东汉至唐代的著名古战场之一青石岭。
圣地与皇帝皇后
周穆王周共王与泾川;秦始皇过回中;张轨及其子孙:泾州出的皇帝;泾州至少出过12位皇后;唐初第一大战战场:李世民在泾川伐薛举;圻土庶城、李世民在泾川伐薛举纪实、后世对李世民在泾川伐薛举之评价、《旧唐书》、《新唐书》对薛举的记载、中外军事史对李世民击灭薛举父子之战的评价、李薛之战28年后,李世民到泾州,写《经破薛举战地》诗、柳宗元因李世民在泾川伐薛举而写《泾水黄》、薛举城现状;泾原兵变使唐德宗皇帝弃京城而逃。
圣地与名人
泾州与李商隐;泾州使李商隐在仕途上失败,泾州又使李商隐的爱情诗惊艳千载、李商隐在泾州的诗作、李商隐诗中,挥之不去泾州与王氏的影子、李商隐给王茂元和在泾州任上写的公文、李商隐直接写西王母的诗、王茂元、写李商隐在泾州的越剧剧目《别也难》、后世对李商隐诗歌的点评、晚唐时期最重要的骈体文作家之一、李商隐传、毛泽东喜欢李商隐的诗,以李商隐的诗作为书法练习的内容、因为泾州,成就了爱情诗的千古大师;
柳宗元在《段太尉逸事状》里写段秀实任泾州刺史事;唐著名诗人王昌龄张籍温庭筠临泾川写《山行入泾州》《泾州塞》《回中作》;谭嗣同游访泾川瑶池并赋诗;左宗棠在泾川;冯玉祥在泾川;林则徐过泾川;于右任游回山在泾川北门演讲为王母宫及泾川民众题联题书;泾川:名人文化胜地。
圣地地望与人望
安定胡姓:天下胡姓出安定;网络劲传:天下胡姓出安定、胡质、胡威父子清廉美名传千载、安定胡氏名闻天下,后世的胡氏子孙往往喜欢归宗于安定,安定胡姓成为最为庞大的分支、南方的安定书院、南方的《安定胡氏族谱》、天下胡姓出安定的原因、胡姓安定堂之源、当代泾川胡姓、胡姓安定堂和李姓陇西堂有相同的地位;安定郡是梁姓历史上最大的郡望;梁姓是古代泾州泾州出了多少大人物;北魏临泾
圣地自然与民俗
圣地与现代
红25军政委吴焕先长征途中牺牲在泾川、平凉特色文化名市:呼之欲出、平凉旅游学云南、保护世界遗产论。
圣地泾川.佛祖舍利供养圣地
甘肃泾川是1964年发现佛祖舍利和唐代金银棺的佛祖舍利供养圣地。该发现被评为1964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佛祖舍利传入中国后,隋文帝给泾州等30个州各分了舍利,同时起塔,以石函盛装入地宫供养。各州并未都发现了舍利,泾川是发现舍利14粒和舍利套函很完整的地方。
张怀群的《圣地泾川.佛祖舍利供养圣地》全方位首次披露了舍利从隋代到泾州,后失传;武则天时代重新发现,后又失传;1964年再发现的全过程。
泾川大云寺地宫在塔基地宫发展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首将中原传统的棺椁之制纳入佛教,开创了用棺椁瘗埋舍利的先河。这不仅表明佛教的汉化,同时在学术上也具有断代的意义。
泾川是古泾州州治所在地,泾川是佛祖舍利供养圣地,古泾州必有宏阔的佛教历史背景和丰厚的佛教文化土壤,比如:
14位帝王与泾川佛事有历史之缘;
北魏胡太后是泾州籍,胡太后与与泾川佛教文化、洛阳龙门石窟寺的有趣史实再现;
三个朝代有名的尼净秀也是泾州籍;
正史载泾州沙门曾经起义;
忽必烈给泾州镇海寺的圣旨由八思巴用八思巴文写成后刊刻的碑现存泾川;
泾州古城三千年历史波澜壮阔。
初冬的泾河川已是一派静穆。泾河南畔的312国道线上,又走来了赴泾川进行文化寻根的人们,泾川完颜氏族村里和水泉寺阮陵渠旁于是热闹了起来。
事情得从2003年说起。2003年,我省青年作家、地方文化研究者张怀群的一篇文章《全国关内最大的完颜宗弼(兀术)后裔聚居区:泾川完颜住区解密》,在全国历史学界和媒体间引起巨大轰动,金源文化发源地———哈尔滨阿城区区委书记亲率专家团队,到泾川完颜村一探究竟并认祖归宗。几年间,双方互动频繁,连接起了阿城———泾川金源文化纽带。11月25日,阿城区金上京博物馆专家再赴泾川,深入完颜村进一步实地考察完颜文化遗存。11月26日,广东中山市沙溪电视台百集系列电视片《百年隆都》摄制组专程来泾川,采访泾川阮姓起源文化遗存,他们的到来,也是因了张怀群的文章《泾州古城三千年》。张怀群在文章中认为:阮姓起源于周代泾川境内的封国阮国,渐次传承到我国南方和越南,泾川现存有阮陵渠,阮陵当为阮姓始祖之陵。在经过专家的分析认定之后,沙溪电视台来泾川为沙溪阮姓的迁徙与繁衍、姓氏综观拍摄史料。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张怀群就深入田间地头搜集民间故事、谚语、歌谣并编纂成集,以量和质的收获先后获得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先进工作者奖和第四届全国文艺集成志书编纂成果个人奖。他大量翻阅古籍和泾川古县志,找到了300多首古人写泾川与西王母的诗歌,其中汉乐府《上之回》《全唐诗》内的《回中》诗,堪为泾川与西王母的史诗,他将这些诗歌编注成《回中诗选》出版。随后,他通过对这些古文字的进一步解读,潜心研究出了泾川王母宫是国内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庙,泾川西王母庙会是历史最悠久的庙会等,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认同。1999年,在他为主的策划组织下,贾芝等国内民俗界十多位权威专家到泾川参加了“99海内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话)学术研讨会”,对泾川西王母文化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论述和定位。2005年、2006年,他参与在泾川和台北举办的两届“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并发表了《泾川西王母祖祠十最》等论文,进一步使泾川西王母文化得到了海峡两岸专家和民间的高度认同。
张怀群把被人们遗忘了的14粒佛祖舍利供养圣地泾州大云寺遗产及发现始末用一篇长文写出来,从2000年开始在《平凉日报》《丝绸之路》等报刊发表,把《隋文帝舍利塔诏》《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千字铭文完整发现、推介给社会,使以大云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遗产成为平凉文化名片之一。他的《泾川是柳毅传书原发地之一》的论文论断了泾川是因、洞庭是果,原发地北在泾川、南在洞庭,文章在《中国集邮报》等十多家媒体发表后,促成了2004年国家邮政局批准在泾川举行《柳毅传书》特种邮票首发式等。
近十多年里,他发现、挖掘、研究、推介了大量的泾川文化遗产品牌和不应埋没的历史文化信息,编撰出版了《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文化》等十多部260多万字的地方文化研究书籍。
◆张怀群:著书探讨泾川文化
(香港《大公报》2009年11月25日刊出)
本报记者 杨韶红
甘肃泾川县张怀群近日给记者寄来了三本超过百万字的泾川地方文化资源论集:《圣地泾川──佛祖舍利供养圣地》、《圣地泾川──西王母祖祠圣地》、《圣地泾川──地望与人望》,这套丛书详尽收集了有关隋文帝给泾川大兴国寺颁舍利、给大兴国寺等全国诸寺送舍利起塔诏书、泾川大云寺佛祖舍利及金棺银的发现、泾川百里石窟长廊的发现,以及包括西王母文化研究、泾川历史文化变迁发展等的一系列发现和重要史料。
介绍系列发现与史料
这位年过半百的文化原野掘宝人,时任泾川县政协副主席,同时为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甘肃平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泾川县西王母民俗学会理事长、兰州大学宗教研究所兼职教授。二〇〇六年夏天,本报记者曾赴泾川采访大云寺出土佛祖舍利有关情况,当地县委领导专门请张怀群来协助采访工作。他不但亲自带领我们到舍利出土地,还找来当年发现舍利的见证人,给我们讲述了大量历史背景和民间故事。晚上,他还亲自将自己多年来搜集整理的资料送到我们的住地。那晚,我们看到那些丰富翔实的资料,如获至宝。今天,当这三本厚厚的巨集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禁对这位执著的业馀研究人员产生敬意。
我们禁不住拨通他的电话,探寻他从事这些工作的初衷与几十年来探索的收获与心得。他介绍,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历史资料里发现了数百首泾川与西王母的诗歌,便整理出二百馀首,一九九二年结集出版了《回中诗选》,这算是他关注泾川文化的开始。九十年代,台湾人不断来到泾川,由於当时他在文化馆工作,经常被叫去作介绍,因此寻找了更多关於西王母的历史、文化资料。
苦寻舍利来源之证据
他说:那时,没有复印、拍照等条件,翻了大量资料找到一两句有用的,因此主要靠抄录下来,作介绍也是断断续续的。直到2007年,才在网上一篇篇陆续发表,但意想不到受到各方关注。他说:「青海、新疆等地都对西王母有很多研究,但更多是借助神话资料,因此,我认为,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站在中国和人类文化遗产的角度来探讨。经过十多年的梳理,在《西王母五论》这篇文章中,我从民族、神话、道教、民俗、文学艺术等不同角度进行探讨,这一回我一下子感觉到说清楚了。」
关於泾川佛祖舍利资料集的由来,他说:「这件事主要来自地域发展速度和理念差异引出的深思。旅游渐热後,由於泾川与陕西法门寺相距很近,且泾川也出土了佛祖舍利,一些从法门寺来的游客万分著急泾川还未热起来。我想,既然同是佛祖舍利,不论是骨舍利、牙舍利、指舍利都不应有什麼档次之分,於是,我开始寻找这方面的依据。基本资料大多是隋唐时期的,虽不算很艰难,但为了找到舍利的来源证据可以说是千辛万苦,不过我终於在《广弘明集》暨《大藏经》中找到了隋文帝的诏书,这个来源找到了,说清楚了,我的心也踏实了。」
为未来研究奉献记录
谈到对这百万字资料的价值评估,他说:「泾川是一个点,一个窗口,从这里可一览五千年前後的中华灿烂文化和精彩历史风光,因为西王母、佛祖舍利、帝王皇后行踪等重大题材已超出了泾川地方文化范畴。我想最基本是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记录奉献当代、留给未来吧!因为,这些材料大部分地方史志均未录入,但如果不做,许多原地遗迹、遗物,包括一些人物可能就都不在了,到时候找也无法找,所以,就算是一个记录、一个积累吧!我们的祖先认真地记录了很多东西,我们今天才有可能去查找许多东西,我们也一样,应该做一些实实在在的记录。」
他说,写这些文章基本是在节假日完成的。挖掘、研究、出版在大地方本应是课题项目,有项目支持,但如此重大历史文化主题的研究课题项目却到不了县上,也就是说没有劳动报酬。他表示,这些年虽然很辛苦,但研究与写作的动力主要来自需要和尽本分,「主要是希望能对现实有一点作用!」
◆张怀群:文化发现与文化自信
(《平凉日报》2007年10月26日“平凉百名本土文艺家”栏目刊出)
魏海峰/文
这是一个信息为主导的全球化年代,因势介入的资本投入、市场运作、媒体跟进浩浩荡荡地重塑着人们对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新认识。当同一化和碎片化的文明呼啸而来,人们守望本土文化的眼球和语境因此变得茫然和口吃,文化自觉和文化坚持(或文化耐心)亦由此显得尤为珍贵。而作为平凉地域的作家和地方文化研究者,张怀群先生无疑是沉静的,他以自己的艺术心性,潜心于文学创作、文化发现和文化创新,以“把文学天分极尽张扬,把生存地域间的文化遗产尽力保护应用”两个路径,持续建构着地方文化自信,成为平凉新世纪的历史叙事者之一。
作为地方文化的爱好者、关注者,我对于张怀群先生的更多认识居然基于互联网这种新的视觉切入。当我试图解读他的这种艺术心性的时候,才发现网络所链接的张怀群先生与他庞大的著述群相比,仅为一线脉络而已,需要我做的,只是真实记录便可言明他的一切了。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张怀群先生开始以文艺作品活跃在平凉文坛,至今近三十年间,他在《人民文学》、《文艺报》等百多种报刊发表作品1300多篇,出版散文集、小说集、纪实文学集、剧本集、诗集《见夜》、《动性》、《你的造化》、《遗产的陇东》、《放飞新思絮》、《泾州之秘》、《泾州写真》、《泾川小吃录》《回中之旅》、《静静的汭河》、《张怀群散文集》、《千年万里》、《女儿山》和论文集《泾川与世界遗产:西王母圣地》等14部著作,360多万字。其散文代表作《一分钟》、《陇东女人》、《见夜》、《老秦腔》、《面对乏味》、《大气篇》、《小地方》等流传广泛,近万家网络媒体予以转载,并在几十家文摘报和选集等传统平面媒介中入选,获奖数十次。他2004年写的《放飞新思絮》在结构、思维、语言、表述方面,创造性的运用了全球化视觉下全新的散文表达方式,成为今日话语策略的一个预先镜像。编撰出版的《回中诗选》、《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文化》、《泾川与古今名人》、《泾川古今散文选》、《泾川民间故事》、《泾川民间谚语》、《泾川歌谣》、《泾川文史》、《中国西王母万碑林入刻作品大典》等10部著作共计260万字,与地方文化遗产一道定格在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库中。先后发现、挖掘、研究、推介了泾州大云寺、泾川与西王母、泾川完颜、泾川与柳毅传书、泾川百里石窟长廊、陇东原生态民间信仰、泾川地缘与皇甫氏遗产等文化遗产品牌,同样在上万家网络媒体中大量传播,凝炼萃取了古泾州和关陇历史文化的辉煌。
无疑,张怀群先生是有史以来泾川籍出版文学专著和文化遗产研究著作最多的人,或为“第一人”,解构这种第一的元素也由此弥散开来。张怀群先生第一个把被人们遗忘了的14粒佛祖舍利供养圣地用一篇长文写出来,从2000年开始在《今日泾川》、《平凉日报》、《丝绸之路》、《甘肃日报》发表,把《隋文帝舍利塔诏》、《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千字铭文完整发现、推介给社会,使这一文化遗产成为平凉文化名片之一。第一个研究提出泾川王母宫和庙会是国内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庙和历史最悠久的西王母庙会,提出西王母是和平、博爱、和谐、美学文化源头之一,并得到海峡两岸认同。第一个挖掘出汉乐府《上之回》、《全唐诗》内的《回中》诗等数百首先秦至清代写泾川与西王母的诗歌编注成《回中诗选》出版。第一个把泾川民间故事、谚语、歌谣集成出版,两次获国家文艺集成志书编纂成果奖。第一个提出《柳毅传书》泾川是因、洞庭是果,原发地北在泾川、南在洞庭。他的《泾川是柳毅传书原发地之一》的论文在发行量500多万份的《中国集邮报》和《中国邮政报》等十多家媒体发表后,促成了2004年国家邮政局批准在泾川举行《柳毅传书》特种邮票首发式。第一个撰文提出泾川是金室完颜后裔聚居区,文章被广泛转载后促成了中国金源文化节内涵的完整和连接起阿城--泾川金源文化纽带。1993年第一个把几十种泾川小吃用散文集的方式表达,使淡忘了的泾河上游面食文化被人们重新记起并重入市场。第一次提出组合思维下的泾河川百里石窟长廊,发现512个窟龛,把泾川数万件(处)佛教文化遗产整合,使佛教文化圣地品牌内涵更加博大丰厚。十多年前,他征集了二十世纪末国内、港澳台代表性书法家上千人为泾川西王母遗产题书,是编辑出版多达38印张的大型地方文化主题书法集的第一人。对十六国皇帝张轨、北魏胡太后、改革中国佛教徒服装款式色彩的南梁尼净秀等一大批泾州籍历史人物的本来发现,为尊重历史、重新认识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如果说张怀群先生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在人们眼中以近乎于“苦行僧”和“拼命三郎”式的执拗,倾心于文学创作和文化发现是来自于他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耐心的话,那么在文化创新上,他又策应了这个时代图景所需要的属性选项。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征、旅游市场、弘扬空间为第一标准,不断、反复地向外界传播、推介泾川的文化遗产,用积极富足的准备状态,吸引、组织国内民俗界十多位权威专家到泾川举办了99泾川海内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话)学术研讨会;2005年至2006年,先后参与在泾川、台北举办了两届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在海外发表了《泾川西王母祖祠“十最”》等论文,通过这些创新性的大型文化平台和结构科学、论证充分的文化遗产信息传播,把泾川西王母文化遗产以强势的姿态推向了海内外,直接促成了华夏故土地图在泾川西王母祖庙取土,给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王母祭祀仪式”申报提供了具体内容,使泾川、台湾间的西王母之旅越加活跃畅通。
在今天这个资讯年代的繁华声浪中,一大批具有原创力的文化人加入到尖叫的娱乐文化消费的制作当中,静寂但却价值无限的地方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精华的退行危机日益显现,而张怀群先生正借助于现代技术的运用,加速调度、梳理、创作着又一批新作。文化遗产论文集《西王母祖祠圣地泾川--从祖国腹地一个县的田野调查和应用保护看中国西王母文化遗产之无垠》、《佛祖舍利供养圣地泾川:丝绸之路上佛教中国化的一个始点》、《陇东民间信仰原生态--以全球化的视觉直击》,散文集《大陇东》、《张怀群散文精选》和三部诗集已以文本的形式存放于他的电脑硬盘之中即将出版,令人期待。尤其难得的是,文化遗产这个关键词是新世纪初渐热的,他却把文化遗产概念下的具体工作,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做了,而且今天以这种前瞻的姿态持续做着更多的工作。我们相信,张怀群先生这些扎根在地方文化原野中的著述和工作的价值将会不断因应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增值。在他的笔下和辛勤坚持中,一个日渐成熟的文学立场和一笔无限增效的地方文化财富正顺着日益强盛的文化大繁荣时代的时势,应验着马克思的名言:最先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
陶立璠
陶立璠教授电邮:看到厚厚的三部著作,我几乎惊呆了,圣地泾川有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在你的笔下升华,一定留在案头仔细拜读。这样的好书应该推荐给更多的读者!
2010年1月11日
张新鹰
张新鹰:评《圣地泾川》电邮
顺颂 研安!
2009年11月19日
﹙张新鹰:中国宗教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国家出版工程项目《中华大藏经.续编》副主编,编审﹚
黄石城
台湾黄石城电邮
张会长怀群兄道鉴:
承惠赠大作《圣地泾川》一套(三册),实不敢当,精辟立论,是一部非常珍贵经典之作,将一一来拜读,谨函申谢,敬颂
时祺
2009/12/01
魏海峰
魏海峰博客文章:《圣地泾川》,一个世纪里泾川最响亮的历史回声
当三本上百万字的泾川地方文化资源论集以浩浩荡荡的姿态坚硬地铺设在眼前的时候,让人心头不禁为之一振。直觉告诉我,这大概是这个历史时期--不,以今日为轴心的一个世纪里泾川最响亮的历史回声了。
《圣地泾川--佛祖舍利供养圣地》、《圣地泾川--西王母祖祠圣地》、《圣地泾川--地望与人望》是张怀群主席继1999年泾川海内外西王母文化(神话)学术研讨会编撰推出《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文化》之后,再次推出的又三部地方文化研究方面的集成巨卷。至此,他的著述已达25部,物化成与身体得以比肩的数字高度。
这十年,对于正值文艺生命黄金期、且有着他人无法企及的勤勉自励属性的主席而言,无疑上演了辉煌璀璨的一幕华章。
过去的十年里,西王母文化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泾川地域)由混沌走向清晰。《圣地泾川--西王母祖祠圣地》中,主席的开篇之作《西王母五论》抓住了进入西王母这个复合型文化实体通道的把手,使隐密在岁月深处的西王母以民族(人类)、神话、道教(宗教)、民俗、文学等不同的展示方式,揽着千年前的太阳光线深入学者和大众视野,令诸多蒙昧的眼睛为之一亮。作为泾川籍的西王母文化研究者,主席不仅立足于泾川考察,研究半径更辐射向广阔地域和历史纵深,以有为的知与行还原了泾川与西王母的亲密拥抱和华夏与西王母的深情相依,成为破解西王母文化密码的国内高手之一,从而被兰州大学特聘的宗教学教授。
今天,文化资源争夺的背后是经济竞争的居心。而根植在泾川大地上的文化资源,正是有了张主席们的拂掸,才浮出黄土,光鲜照人。《圣地泾川--佛祖舍利供养圣地》的叙事中,一身破败的百里石窟长廊在主席的搀扶下,从泾河川起身,带着历史的尘埃搭乘信息社会的高速列车,向世界宣讲了佛教在泾川的兴盛。遮盖着的佛祖舍利之光在他的提议下被拂去历史尘封,渐露真容并焕发华彩。在被学术界排名第一的大云寺佛宝地宫原址上,拔地而起几近百米高度的大云寺佛祖舍利塔,将会随着佛祖舍利的回归折射出泾川旅游经济发展的高度。
文化研究转换为经济成果是一个复杂的化合过程,也是当今社会文化领域最大的价值追求。在文化泾川的层面上,主席已然立起了一个荡气回肠的架构。抚思张主席那些走出文本、已扎根泾川大地、初具棱角的文化经济胚胎和幼苗,则完全可以令泾川人为之小规模狂欢。
我相信,《圣地泾川》丛书作为一个世纪里泾川最响亮的历史回声,将会在更大范围内唱响泾川,唱响陇原,唱响一个地域的华夏文明。
张怀群的《西王母五论》,提出了民族西王母论、神话西王母论、道教西王母论、民俗西王母论、文学艺术西王母论,实际是西王母研究的方法论,找到了研究西王母的钥匙,比如伏羲、女娲、中国龙、崆峒等古文化中的人、生命现象,都可用五论、若干论的分类方法去分拣出其中的历史、民族、神话、宗教、民俗、文艺、地理等信息(元素)、材料,揭示其本来。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范鹏2010-09-13在其博客“范鹏的个人空间”(随缘斋)中说:
昨天,为了参加全省2010年学术年会要到庆阳,路过平凉时到泾川县游览了著名的王母宫、大云寺和南石窟,再一次被甘肃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所震撼。特别是该县政协副主席张怀群对王母文化现象的研究使我深受启示,他把王母文化现象分为神话、宗教、历史、民俗、艺术五种类型、五个层次进行研究,在不同层面上说明不同的问题。这一方法可以破解很多文化难题,比如对伏羲文化,我们同样可以用这一方法进行研究挖掘。由此我想到甘肃要开发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一定要讲究方法。同时象张怀群先生这样的人本身就是甘肃的一种文化资源,也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给予一定支持、充分开发利用。
1999年10月,’99泾川海内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话)学术研讨会在泾川举行,任研讨会秘书长。
2001年8月,由王建太、张怀群﹙执行﹚主编的《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文化——’99泾川海内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话)学术研讨会文论集》由国际华文出版社出版(93万字);书中收录了钟敬文给研讨会“挖掘西北神话资源,丰富祖国民艺宝库”题词和贺信,发表了乌丙安、陶立璠、柯杨、赵宗福、杨亮才、叶春生、张振犁、梁白泉、林河、潜明兹、过伟、程士荣等学者论文76篇。
2002.8.9.“华夏故土地图”在泾川西王母祠取土;
2002-2004 《全国关内最大的完颜宗弼﹙兀术﹚后裔聚居区——泾川完颜住区解密》研究、策划、推介。
2004,在《中国集邮报》《中国邮政报》等多家报刊发表了《甘肃泾川是“柳毅传书”邮票原地之一》论文,国家邮政局在泾川举行了《柳毅传书》邮票首发式。
2004年9月,担任联络并随甘肃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代表团6人首次赴台湾进行为期10天的西王母民俗文化考察、交流活动。
2005年10月,以张怀群为会长的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邀请,甘肃泾川、台湾联办的首届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在甘肃泾川举行。与会代表160多人,50多名台湾学者、代表参加。陶立璠、柯杨先后致开幕词、学术总结报告、主持论坛、向台湾代表颁发泾川台湾轮流举办论坛议定书。张怀群发表了《如何做大做强台湾泾川西王母朝圣之旅》论文。
2006年11月30日12月6日,以张怀群为团长的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代表团赴台湾参加2006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暨考察活动,台湾各团体、单位和大陆甘肃省代表团,福建厦门、漳州、吴原,山西万荣的代表共150多人参加了会议。赵宗福、彭金山、张怀群先后担任论坛评论主席并演讲。张怀群在论坛和台湾《新世纪宗教研究》杂志发表论文《泾川西王母祖祠十最》。吴伯雄出席论坛、会见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代表团。台湾王金平在论坛指出:“大陆和台湾之间的民间信仰、民俗文化同根同源,有着相当的文化联系。目前,两岸西王母信仰人士非常的广阔,这种人缘与信仰,有助于互通海峡两岸的心音,可说是两岸没有分岐、没有争议的共同语言和文化共识。弘扬西王母文化,保护西王母文化遗产,对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王金平对西王母历史和文化的演变以及地位,与大陆学界的评价毫无差异,他说:“西王母,在民间有以下共识,一是西王母是女仙之尊,她住在昆仑之间;二是西王母养育万物,主西华至妙之气,和东王公共主阴阳,养育天地;三是西王母是长寿的象征,因为瑶池有三千年一结实的蟠桃,西王母信徒信仰西王母,多为祈求健康长寿。总之,西王母信仰至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在大陆、台湾及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信众。长久以来,以西王母信仰为核心,形成了宫庙、碑刻、文献等有形文化和神话传说、故事、祭奠、民俗等无形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文化。在西王母信仰的传播过程中,形成累积起来的西王母文化遗产,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因此,西王母的形象,已经成为人民心目中善良、智慧、和平、正义的化身。西王母在促成不同部落融合的过程中也起了典范作用”。王金平呼吁要发挥西王母的两岸纽带作用:“西王母文化不是考古的文物,而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其中包含的文化纽带意义,已经越来越超越其本身。希望通过两岸的交流研究,架设两岸诸方面沟通的桥梁,更能滋养两岸互动、互惠、互利的良好关系”。
台湾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弘扬社会道德文教基金会董事长邱创焕在讲话中说:“从宗教界讲,两岸所信奉的偶像是一样的,三清道君是哪里人?玉皇大帝、五福大帝、玄天上帝、天上圣母、关圣帝君是哪里人?这些都是我们共同信仰的偶像,两岸都不分彼此,我希望两岸能够直航、方便,我们所信仰的宗教神圣,他们也一样有这个期望的。大陆看台湾问题时,要从经济观点看,从人才观点看,三通直航,对两岸的互补性才会真正发挥功能,需要性也才会更增加。”
吴伯雄论述了宗教对社会和谐所起的作用,并希望论坛越办越盛大。他在讲话中说:“振兴的宗教,不会带来社会的动乱,而是带来社会的和谐。台湾在5年前发生‘921’大地震,在那种惨不忍睹的情况之下,政府力量有它的局限性情况下,宗教界站起来,把最痛苦的人民的心灵来安抚。最急迫的物资,是通过宗教界及时送到灾民手上去。所以,宗教的兴盛,尤其是振兴的宗教,能够带来社会的安定,而不是带来社会的动乱。目前,我们亲耳听到胡总书记讲要推动和谐的社会,我们非常希望大陆对和谐社会的推动能够顺利成功,而和谐社会的推动,我相信宗教的力量是一个非常不能忽视的力量,因为宗教是以慈悲为怀,以助人为天职,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过着很祥和安定的日子。所以在这个时候,两岸之间彼此交换对宗教的看法,是有非常大的意义。我祝愿这次西王母论坛收到一定的效果,而且经常办,越办越盛大,影响力越办越大,这是我们共同的期望。两岸一起努力,来追求一个更美满的社会,更良好的两岸关系。”
2008年3月12日,张怀群为会长的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经过8个月的筹备、联络、主持,台湾中华道教文化团体联合总会组成廖正豪为团长的40多人迎驾团,从西王母祖祠甘肃泾川回山王母宫恭请西王母、瑶池金母、东王公3尊金身,去台湾绕境巡安,这是史上西王母金身首次离开祖祠甘肃泾川回山王母宫,坐飞机去宝岛台湾绕境保平安。吴伯雄为绕境活动和泾川回山王母宫题词:神恩广被。
2009年10月14日至16日,张怀群为会长的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邀请、联络, 第三届海峡两岸西王母文化研讨会在甘肃泾川举行, 台湾有 50多人出席, 两岸学者进行广泛研讨。张怀群发表了《西王母五论》论文。
2009年11月3日,张怀群为会长的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主持、联络,泾川回山王母宫西王母、瑶池金母、东王公3尊金身回銮回山祖祠,台湾中华道教文化团体联合总会组成廖正豪为团长的30多人护驾团,从西王母祖祠甘肃泾川回山王母宫恭请护驾西王母、瑶池金母、东王公3尊金身回銮。台湾护驾团护驾金身于11月2日从台北乘飞机直飞西安机场,又 护送西王母、瑶池金母、东王公3尊金身回到回山王母宫西王母大殿、瑶池金母宝殿、东王公大殿落座。3尊金身在台湾全岛绕境,历时20个月。
2009年,“泾川西王母信俗”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王母宫景区晋升为国家AAAA级景区;
1999-2009 《泾川百里石窟长廊——丝绸之路东端最大的丝绸之路遗址》、“石窟考古 遗址探秘”为主题的西部重要的佛教考古和文化旅游景区的考察、研究、策划、推介。
2010年6月28日至7月2日,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经过6年多联络、论证、参与规划,由台胞捐资修建、工期达3年的与西王母大殿体量相当的瑶池金母殿、三清殿落成,参与策划、主持了4天的盛大庆典民俗活动,台湾松山慈惠堂组成的庆成祝圣团300多人全程参加。民俗活动由台湾松山慈惠堂舞蹈团、道经团、合唱团、国乐团、艺术团和高雄道德院希夷团、法华山慈惠堂歌声同乐为主体,有舞台歌舞乐诵《福盈祥瑞献金母》《上海世博台湾馆主题曲》《大家都是一家人》及台泾文艺联演;以清一色的台湾青年女子学者为主体,有净坛、煮油净移、启扉、发函三界、迎迓天真、请圣、开光、入火安座、礼诰、上呈、放河灯、燃放天灯、玉阳铁观、上座斛食、云厨妙供、谢土安龙、百拜朝天法忏、八卦弧矢灯科、酬谢百神、普施祭品、铁罐施食等祈安植福的程式完整规范的古老民俗再现,实际是源在大陆、流在台湾的中华民俗文化经典。此庆成祝圣民俗活动之正宗、盛大为回山西王母祖庙史上之最。
﹙为以上现实提供了历史依据和文化遗产普查研究成果﹚。
1991.7.2. 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编纂工作先进工作者奖;
2004.12.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艺术科学国家重点项目《中国谚语集成》文艺集成志书编纂成果个人三等奖。
1992.8.《牌子》﹙故事﹚甘肃省曲艺新作评奖二等奖
1992.8. 《二十五万》﹙故事﹚甘肃省曲艺新作评奖二等奖
1992.12.《一分钟》﹙散文﹚《飞天》“陇南春杯”诗歌散文大奖赛三等奖
1993.12. 《陇东女人》﹙散文﹚《飞天》“陇南春杯”诗歌散文大奖赛二等奖
2002.8.《泾川民间故事》 第二届甘肃省民间文艺十年奖三等奖
2002.8.《泾川小吃录》﹙散文集﹚ 第二届甘肃省民间文艺十年奖优秀奖
2011.9.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西王母文化研究终身成就奖
2012.12.第三届甘肃民间文艺百合花奖·首届学术理论奖二等奖
2013.3.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第七届敦煌文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