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白

更新时间:2023-12-11 20:50

张方白,男,1962年9月生于湖南衡阳,本科,1980年12月参加工作。

人物经历

1981年毕业于湖南艺术学校舞美系,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获学士学位,1993年获首届中国油画双年展学院奖,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研究生课程班。1991-1995年任教于湖南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1995-2001年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200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首届博士课程高研班。

参加展览

主要个展

2017 方白同名个展/户尔空间/柏林

2014 张方白个展库帛H画廊斯图加特德国

2013 立场/美仑美术馆/长沙/中国

2013 张方白油画展/GALERIE PHILINE CREMER/杜塞尔多夫/德国

2011 独立/亚洲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8 张方白艺术展/J.BASTIEN画廊/比利时

2007 华夏:张方白的世界/莎拉·希尔顿艺术博物馆/芬兰

2005 鹰的形象·张方白油画展/阿斯特利艺术馆/瑞典

1991 张方白油画展/中央美术学院画廊/北京/中国

主要群展

2017 中国汇—中国当代艺术展/大都会展览馆/美国

金砖五国会议展/夏门会议中心/厦门

2016 平远——中斯当代艺术展/UGM美术馆/马里博尔/斯洛文尼亚/今日美术馆/北京/ 中国

2015 中国8《概况视野中国》/威斯特法伦会展中心/杜塞尔多夫/德国;中国8《视野世界的词汇》/MKM库珀斯米尔勒当代艺术博物馆/杜伊斯堡/德国

2014 首届新疆国际双年展/乌鲁木齐国际展览中心/乌鲁木齐

2013 文化·精神·生成/莫拉宫殿/威尼斯/意大利;穷尽:德国新表现主义—当代艺术大

展/展洲国际/北京

2012 在当代·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0 新东方精神/亚洲艺术中心/北京/中国;中国当代艺术新浪潮/加州大学首府美术馆

/美国

2008 磨石·中国瑞典绘画联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磨石·中国瑞典绘画联展/瑞典

东方物馆/瑞典

2007 后先锋中国新艺术展/香港/中国

1993 首届中国油画双年展(获学院奖)/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1991 91中国油画年展/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中国

人物评价

张方白不是一个“流行化”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是那种“速成”的样式追模、符号制造或图像挪用等简单方法所能触及到的。虽然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各种理论为这些平面化、拒绝深度的“艺术形态”提供了“暂时的庇护所”,让人暂且在貌似强大和宏伟的理论面前进行一种“前理解式”地“见证”图像和文本高深的“视觉仪式”,然而一旦潮流退去,作品的单薄不得不如实地言说出“创造性”的缺失与“实验精神”荒废的文化事实。恰恰相反,自1980年代投身当代艺术的张方白没有盲目跟随外部风向的局部变动,多年坚定的行动表明,他选择的是一条沉潜于内心世界并反复锤炼语言表达思想的当代学路。

与那些生活在1980年代的艺术家一样,“改革开放”的起始为那代青年创造了接触外部世

界的条件,大量的西方哲学与艺术流派涌入中国,使得他们有机会通过学习“西方现代艺术”来实现“与国际接轨”并“改良中国文化”的强烈愿望。自那时起,张方白仿佛找到了自己和自己的事业,自然而然并充满热情地投入其中。在他很早的一幅《风景》作品中,就能看到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子,这种艺术语言在八十年代的中国语境中无疑是具有先锋性的。“八五新潮”期间,他从湖南动身前去浙江美术学院(今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在那里了解到了谷文达耿建羿等一批前卫艺术家的最新动态;同时在“浙美”的图书馆,他接触到了日本版画家东方梽功的画册并开始思考“为什么现代化进程中的日本表现主义油画很少出现大师而东方梽功确可以成为那个时代能与西方对话的日本艺术家”,张方白得

出的答案是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必须得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民族性形式,这次分析也成为影响他日后多年艺术实践中潜移默化的艺术思想。

1987年,张方白

考入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如同大多数青年敏感于社会事件与新鲜事物一样,张方白首先选择了“行为”的方式与社会对话,1988年的作品《红色五0》将整个中央美院仿照新中国五十年代的视觉特征用红旗、大字报等元素整个包裹起来,并配合以人群充满激情且略带疯狂倾向的表演,以此来反思八十年代末的“躁动”、“疯狂”的社会精神与五十年代在“真诚、热情”以及“荒诞”等问题的思考。与这个大型的综合性观念艺术伴随而来的是1989年实施的《四月雪》行为作品,漫天飞来的白纸从中央美院灰楼上方逐渐飘满王府井,这种区域式的“人工造景”通过对社会时事的反应表达了对那个时代“不平静”的种种文化心理的艺术表达与视觉记录。

两次“观念艺术

的成功实施,不但没有引导其往“中国早期观念艺术”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反而促使这个“爱好读书、喜欢探究事物本质”的年轻人产生了对这种前卫方式的反思。他毅然选择了“回归架上”的方式,接下来推出

的《家族——105个头像》通过有规律的将表情各异的105个头像排列并置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时代精神状况的某种勾勒。《空鸣系列》的画面用一种“飘

散”的笔触绘制了一种黑色的微小符号在空中如风飘去的感觉,带有“嗡嗡”意象的信息是对社会心理的又一种视觉输出。1991年批评家范迪安先生在中央美院为张方白策划了他的首次个展“实在”,并为其作品命名,展出了《家族》、《空鸣》以及作为毕业创作的《实在》系列。与“飘散”的笔触不同,《实在》作品中简洁浓重的边缘线、内部厚重而讲究层次的笔触以及坚实的力量感是他“凝固”风格的开始,这个系列通过一种“既像人又不像人、孤独的、简约躯体的符号”(画家自语)表现并带抽象性地完成了对某种灵魂性意象的探索。批评家栗宪庭说“有一种凝固的东西”;巫鸿强烈的感受到“一种袭面而来的精神魂魄”。应该说,自1987年以来美术界开始的针对“八五新潮”后期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展开的“纯化语言”与“大灵魂”的学术讨论对张方白艺术思想的成熟奠定了关键的基础,“锤炼语言表达观念”成为他艺术思想体系中的中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