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28 10:17
洪武年间,以人材得到举荐,积功升官至工部右侍郎(《国朝献徵录》作户部侍郎)。
建文初年,廷臣商议削藩燕王朱棣,重新设立官员。于是任命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为都指挥使,负责监视朱棣。朱棣称病,很久不外出,二人知其必有变,于是部署在城七卫及屯田军士,列九门防守,准备活捉朱棣。张昺的库吏李友直将张昺、谢贵的预谋,密告朱棣,朱棣于是做好准备。
建文元年(1399)七月六日,朝廷派人逮捕燕王府官校。朱棣假装捆住官校置于廷中,准备交付给使者。朱棣欺骗张昺、谢贵入,至端礼门,为伏兵所擒,不屈而死。朱棣的部将张玉、朱能等率领勇士攻打九门,攻克其中八门,唯独西直门没有攻克。都指挥彭二策马大呼于市中,说:“燕王反,从我杀贼者赏!”招募士兵千余人,准备攻打燕王府。遇上燕王健士从府中出,击杀彭二,士兵于是一哄而散,朱棣尽夺九门。
起初,张昺被杀,遗体被送回。靖难之役后,朱棣将张昺的尸体挖出并焚烧,张昺的家人及近戚十四人皆连坐而死,姻党数十家谪戍边郡,宣德初年才得到释放。
明仁宗时,张昺得到平反昭雪。正统年间,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忠烈”。南明弘光元年(1645),追赠太子太保、工部尚书,谥号“节愍”。
位于河南焦作市中站区府城街道北朱村西200米处,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昺墓主要建筑有牌楼、神道、飨堂、碑廊、凉亭、花架等。园内苍松翠柏遒劲向上,绿树成荫郁郁葱葱,其气盎然。整个陵园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
张昺墓坐北朝南,牌楼雄伟壮观,上方正中镌刻“张昺陵园”,左右以“浩气长存”“忠贞不屈”突出张昺的精神特征。大门铭刻两副对联:“祖功宗德忠烈丹心参天地,福根惠源节愍义气润古今”;“忠义豪气似松凌霜雪,节烈风范如水照汗青”。以此来诠释张昺忠义节烈的历史价值。从牌楼到墓冢前修有神道,神道两侧建有忠烈亭、报国亭及八角亭,古朴幽雅。中间是飨堂,前有宽阔的小广场,飨堂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顶,筒瓦覆顶,上有脊兽。过飨堂往北前行,即可见张昺墓,处在整个陵园最北部。墓冢前立碑楼一座,内镶3米高石碑一通,上书“明赠兵部尚书谥忠烈张公讳昺之墓”。碑楼上镌刻“乾坤正气”,两侧刻对联:“金陵受丹诏奉命效忠公列首,燕山凛大节亡身殉难谁争先”。碑后墓冢高约4米,直径13米,四周以青石围砌。
张昺墓东南20米处是其曾孙张琏墓。张琏在明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年间,任教育官长,为政清廉,治学严谨有令名。张琏墓冢高3米,直径9米,四周以青石围砌。冢前有碑楼,内镶明万历十一年的墓碑,上镌“明故山东安丘县训导张公讳琏孺人王氏合葬之墓”。碑楼两侧有联云“一官两任清遍地颂多士,六子三叨禄继武属何人”,匾额为“清正廉明”。墓南为明清时期张氏后裔的家族墓地,墓冢数百,多立有墓碑,文革中冢碑被毁,现有墓冢碑楼是1991年冬重建。
陵园西部建有碑廊,长80米,宽3米,有明清时期墓碑86通,其中有明代碑5通。
清朝顺治年间,为表彰张昺赤心奉国、忠贞不二的精神,泽州府在岭上村西北角修建了张公祠。同时在村北大路边立一石碑,宽0.7米、高2.5米,并修有碑楼。碑上刻有“明赠兵部尚书谥忠烈张公故里” ,碑楼上凸出一块砖,上刻有“圣旨”二字,意思是凡过路人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行而过。碑楼旁修一茶棚,为表达张昺对老百姓的关爱,茶棚里专门有人常年为过路人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