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8 11:08
1998年6月由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办,成功的举办了《张景源书法展》
2009年6月在家乡宝坻再次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
1990年作品入选《全国书法家百人作品展》
1993年入选《中国书法赴日本大展》
1996年在国际书画大赛中获金奖
1997年在“和平杯”国际书画大赛中再次获金奖
2000年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中青展》
2002年作品入展《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大展》
2004年作品获《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书法艺术大展》优秀奖
2007年书法作品入展《首届全国老年书法作品展览》,多次应邀参加钓鱼台国宾馆、中央军委办公厅名家笔会,作品在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展出,由中国新闻网向全世界56个国家发布。书法论文入编于《书法教育优秀论文集》,作品在天津日报、中国书画报等等二十几家报刊发表,并有590幅作品被日本友人收藏,作品及传记载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词典》等53种大型辞书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著名书法家、魏碑大师孙伯翔先生曾这样评论道: 我与景源贤弟相识有年,既有乡梓之情,又有同道之谊,可以说是笃信之交。
当今盛世,日新月异,国之盛艺之兴,科学事业朝前进,书法艺术往上追,这是我对书法艺术当以古为新植根传承的感受和浅见。我们的先贤为后人留下历代的经典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书法艺术传承源泉。
景源贤弟宗晋唐书风,以“圣教序”为切入点,勤奋苦学,甘于寂寞,朝朝暮暮,孜孜矻矻,砚耕生涯几十年的寒暑,夯实了牢固的形质功底。形质为躯壳,性情是灵魂,无形质,空谈性情,形质从古取,性情应时生,细品景源贤弟书法之作无论是临习或者创作,都流露出端庄、隽永、疏朗、灵透、清凉之美,给人舒适的感受。/景源贤弟以“圣教序”为主,勤奋与睿智的理念,达到了形质与性情相互渗透,达到了我中有古、古中有我的自有我在的境域。在此我举三幅书家的性情之作:其一毛泽东“送瘟神二首”,开始“绿水青山枉自多“第一句写的字比较大,随意挥洒,似乎无意安排,第二句“华陀无奈小虫何”,字又漫不经心起来,之后依次排开,信笔为之,书家似乎忘掉一切,任意发挥,使全局和谐统一,大小错落,左邻右舍,书家此时胜似闲庭信步,那样的放松,那样的自然,从此幅作品中可为性情第一,形质次之佳作。其二是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全条幅共三行,两行主题,一小行题款,全幅似乎无意安排又有意为之,“半亩”二字有意压扁,“亩”字侧右,“方”字又故意加长,“塘”字跌宕,“一鉴开”又放纵为之,这样无意安排,又天成的合情合理,使人观后轻松舒服。以上两幅以圣教之法为主旋律,而又巧妙的以赵之谦碑体融入其中,那么和谐,那么舒服,真使人爱不释手。其三作者所书扇面“孟浩然诗二首”全幅用章草书之,疏朗明快,我第一次见到景源所书的章草,如此之美,令我惊奇,他足可以与当代章草高手和前贤媲美。
景源的楷书宗唐人褚河南,从他的习作中显示出端庄和肃穆的正大,端庄中见灵动,肃穆中寓飘逸。他在习作中的最后有几句自白:“乙酉年秋月寒露节习字于仰晋书舍”。此“雁塔圣教序”,共一千五百字之多,乃用一日书完,一天写了楷书一千五百字之多,从中可以知道书家的心态淡静,淡静似水,躬耕砚田,苦练修行。他的楷书习作,可晓他熟读和驾驭了楷书以点线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行草书则是使转为形质,点线为性情的真谛。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的妙理。
一个书家在书法艺术的大海里都只是沧海一粟,在人的一生中只要有一点从经典中突破,能立足于书坛则足矣。一个书家应该通会,但不可能真、草、行、隶、篆各体皆精,不可能都拿一百分,人的一生当要擅长一面,要主峰高耸,群峰相拱。广收诸家之长,融汇自己,挪用、嫁接、移植,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给自己补养,不断巩固从经典里得到的自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追求书法艺术的最好的答案。
综观景源贤弟的诸多作品,我有自信,他的艺术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有语言,有韵律,有节拍,他还处在精力充沛的年华,有很大的空间,凭藉着他睿智与勤奋的砚田生涯,祝愿他有更多绚丽作品问世。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唐云来先生评论道:津门宝坻,人杰地灵,才人代出,文脉弥长。景源张君,为人笃厚,处世谦和,既忠诚于教育事业,亦潜心于翰墨情怀。教学相长,德艺双馨,为津门书坛所重。其之所以也,乃师之传统,用功形质者也。其初入单氏体乾之门墙,得窥二王之妙;后渉孙氏伯翔之堂奥,复见两魏之瑰奇。后京华求学,转益多师,学悟相济,艺理同研,乃使书风日进,佳构颇丰,人品书品,世皆瞩目。能如此者,当今书坛能有几人乎?
兹陈书作于故里,乃望同道之批评,自称之为“抛砖引玉”,而其效在于振兴津门书道,砥砺后学者也。岂非其志在于大,其行在于实乎?感先生之执着,喜巨制之宏辉,不揆庸昧,聊谴拙言,以表余之评介之意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