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柏春

更新时间:2024-04-23 10:21

张柏春,1960年生,吉林白城人,科技史研究专家,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南开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主任。

人物经历

1960年,张柏春出生。

1979年9月—1983年7月,就读于内蒙古工学院,毕业后获得工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

1987年9月—1989年12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毕业后获得理学(科学技术史)硕士学位。

1990年5月,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1996年4月—1999年6月,获得德国大众基金和留学基金资助,先后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习,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理学(科学技术史)博士学位。

1999年,在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从事合作研究工作。

2000年1月,晋升为研究员。

2001年—2006年,任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伙伴小组组长。

2005年10月—2009年11月,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

2008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9年12月—2021年2月,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

2019年5月,当选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

2021年6月,获聘为南开大学双聘教授,南开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张柏春长期从事技术史,力学史,知识传播史与比较史,科技发展战略等方向的研究。

人才培养

张柏春在南开大学讲授通识课“科学技术史”和本科生课程“历史视野中的科学和技术”;在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开设并讲授《当代科技史》系列课程《20世纪50-60年代技术转移和创新》;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讲授研究生课程“科技史研究方法与案例”“ 技术史文献与研究方法”等。

张柏春独立指导或合作指导研究生开展专题研究如下: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沿丝绸之路的技术传播,王祯《农器图谱》,传统弓弩技艺,黄河羊皮筏技艺,17世纪力学知识的传播,《璇玑遗述》的宇宙论知识,明清火器技术,福州船政,克虏伯与晚清火炮,晚清电报,胶济铁路,院系调整与苏联的影响,北航与苏联援助,包钢与苏联援助,三门峡水利工程,万吨水压机研制,苏联对德国火箭技术的继承,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的创建等。

张柏春指导博士后的合作研究选题包括:中国古代科技名词研究,指南针的复原与模拟实验,新疆塔吉克传统农耕技术,中日近代钢铁技术的比较研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早期历史,民国时期国家对科学的认识与决策,近代纺织技术向中国的转移,近代油漆技术向中国的转移,法国的科学技术史研究,苏联科学院科学技术史学科的创建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张柏春是中国科技史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南开大学新闻网评)

“张柏春为机械史研究做出了贡献。”(国际机构学和机器学联盟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