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3 12:53
张江科学城,是一个上海市境内产业园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
2021年4月30日,“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网络主题采访团一行人来到了张江人工智能岛,体验“5G+AI”的全场景智慧生活,张江人工智能岛位于张江科学城中部核心区。
202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发挥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支持张江、南沙科学城等高水平承担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任务,建成投运一批大科学装置,研究“十五五”时期在有条件的新区建设新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可行性,支持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和平台向具备条件的新区倾斜。
202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张江公共仪器平台,开放日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等研究院圆满举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有助于搭建产学研共聚互融的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增强科技资源整合力度,解决张江科学城创新创业企业的高研发成本、研究瓶颈等共性问题,为新药的临床研究提供专业服务,推动自主创新,加快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企业成长。
张江科学城位于上海市中心城东南部。根据2011年上海市政府批复,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园的用地面积约75.9平方公里。考虑张江科学城对全市功能和城市空间的影响,本次规划范围确定为北至龙东大道、东至外环-沪芦高速、南至下盐公路、西至罗山路-沪奉高速,同时考虑范围之外国家量子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功能和空间要求,总面积约94平方公里。为加强与龙阳路枢纽、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周边地区的协调和联动发展,外扩形成衔接范围,总面积约191平方公里。根据2021年7月8日上海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该规划提出:围绕建设上海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的战略目标,对张江科学城总体空间进行优化调整,规划面积由95平方公里扩大至约220平方公里,西至沪南路—华夏西路—杨高南路—林海公路(沿浦东新区区界)、北至龙阳路—龙东大道—S20外环—红星路—景雅路—浦东运河—张家浜、东至绕城高速—川杨河—华东路—迎宾高速—S2沪芦高速、南至下盐公路,形成“一心两核、多圈多廊”错落有致、功能复合的空间布局。
“一心”:即张江城市副中心。强化科技创新特色,布局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国际化、高品质、活力开放的科创型城市副中心。
“两核”:即张江科学城南北“一主一副”科技创新核。北部科技创新核聚焦国家实验室、未来科学中心等建设,南部科技创新核聚焦国际医学园区发展,共同提升张江科学城创新策源能力。
“多圈”:结合地铁站、产业节点等布局产业组团与生活组团,建设一批高端产业基地和产业社区,推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构建集约紧凑、功能混合的多组团式空间。
“多廊”:依托川杨河、北横河、咸塘港、浦东运河等城市生态廊道,纳入北蔡楔形绿地、黄楼生态湿地,形成“三横三纵、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格局。
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把握数字经济重大趋势,依托张江科学城基础研究和战略科技优势,构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硬核主导产业集群,持续推动“固链补链强链”,充分发挥张江科学城对全市高端产业的引领功能,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引擎。
聚焦构建“3+3+X”高端产业体系
1、加快集成电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集成电路:引进培育一批世界一流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着力提升高端芯片设计能力。支持芯片制造企业推动先进制程工艺芯片规模量产,大力发展下一代集成电路生产工艺和产品。支持集成电路材料、设备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升生产制造能力。
生物医药:加快生物医药高端环节布局,聚焦基因治疗、高端生物制品、创新化学药和高端制剂,大力发展基因药物、新型疫苗等生物技术类药物,加快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基因治疗相关技术研究和转化,大力支持基于新机制、新靶点和新适应症的化学创新药物研制。聚焦体外诊断、微创介入等器械领域,大力发展新型体外诊断器械、高值介入与植入医疗器械、医用机器人、先进治疗康复器械。支持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智能医护、药物研发生产等领域的应用。大力支持临床转化医学以及高端医疗研发和服务。
人工智能:加快人工智能融合赋能应用,支持基础AI芯片研发,以类脑算法和类脑芯片为方向,加快感知识别、知识计算、认知推理、运动执行、智能无人系统等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推动人工智能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2、大力培育数字经济
以张江硬核科技为底色,推动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现代生产制造、商务金融、教育健康和流通出行等深度融合。巩固提升在线教育、在线文娱等平台功能,聚焦优质内容发展数字阅读、网络视听、数字内容。
着力提升信息技术服务业,推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信息安全等技术创新,加快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行业应用,加大支持传统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力度,形成产业叠加效应。
积极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聚焦高端机器人与智能专业设备研发,强化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机器人关键控制软件的基础支撑能力,加快推动机器人向智能化、柔性化发展。
3、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围绕量子信息、类脑智能、基因技术、航空航天、前沿新材料、能源与环境等领域,积极争取布局国家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构建未来技术应用场景。
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和新兴技术领域,引入高附加值、低环境风险的高端产业项目,打造“两园、两谷、一岛、多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
两园: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联动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基地、中试产业区等平台载体,打造国家级全产业链的集成电路集群;张江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围绕在线技术、模式、业态、制度集成创新,成为上海在线新经济的产业首选地。
两谷:张江药谷,依托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际医学园(细胞产业园)、张江总部园、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基地,打造医学医药医械医疗“四医联动”的世界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张江机器人谷,按照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模式,搭平台、聚企业、建场景、造基地,打造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基地和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一岛:张江人工智能岛,实施人工智能岛空间拓展计划,构建全产业链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形成面向全球、引领全国的张江人工智能新地标。
多基地:建设一批高端产业基地和产业社区,依托张江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构建国际化、高能级的民营企业总部枢纽;着力提升上海浦东软件园能级和品质,打造世界级软件产业创新社区;依托银行卡产业园打造金融数据港,联动龙阳路区域,加快金融科技核心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