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忭

更新时间:2023-06-23 22:45

张忭(约1634~1715),字怡仲,又字尚元,号渫庵,宿迁市宿城区人。他颖悟好学,能诗文,性刚。弱冠为廪膳生员。后曾三试于省不第,及壮,自度于科名无份,遂弃举业。居家涉猎四库杂书,致力经世之学

人物简介

张忭(约1634~1715),字怡仲,又字尚元,号渫庵,宿迁市宿城区人。1649年(清世祖顺治六年)父亡,时张忭少不更事,家境衰落。他颖悟好学,能诗文,性刚直,常系范仲淹之心,忧天下安危。弱冠为廪膳生员。后曾三试于省不第,及壮,自度于科名无份,遂弃举业。居家涉猎四库杂书,致力经世之学

主要经历

1659年后,黄河屡决,宿迁被害最剧,赋重役繁,民不聊生。他曾作《哀宿口号》四首律诗,其一日:“……树已无皮犹聚剥……插标卖子成人市……谁传此语到皇都”。1684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皇帝南巡至宿迁,他为民请命,撰写《民本》,陈言地方灾情,几经周折,《民本》才至皇帝手。鉴于宿迁地荒民饥的灾情,皇帝准免缺丁、坍地、旷工3项,减免银9800两,粮3100石,约占应缴赋额的三分之一,一时阖县百姓欢呼。然免除赋额尚需几多周旋,时张忭年逾五十,为之奔波料理。他公而忘私,乐此不疲,在百姓和士林中享有崇高威望。

田赋大幅度减免,对广大农民及中小地主有利,但触及土豪劣坤和贪官枵吏的私利,他们把怨恨集于张忭之身。1689年,以岁贡称乡官的高跻及侄高织,勾结地痞方习周,篡改地契,诬陷张忭侵占其地,指使爪牙侍习认等诬告私吞减免赋额中的拨补银两,并买通官府,将张忭廪膳生员革除,逮捕入狱,不容张忭分辩,篡造成案。无奈大吏有权,小民无口,己地被人占,占人地罪名;为民请命,对“拨补银两”分文未沾,功臣反成罪魁。张忭在狱中感叹:“临风欲向高天问,何处人能报不平?”

身陷囹圄的张忭,又向抚宪(巡抚)申诉,抚宪准批臬台(按察使)转发扬州府。高跻又打点淮安府衙门,以案件未结为辞,对扬州府关提30余次皆不发解。1690年农历二月,淮安府单知府将此案交别驾(通判)吴公审理。吴公洞悉其冤,但碍于“上司意有所主”,竟惶恐难于翻案。至春夏间,淮安府城漕署左右一日两次火灾,漕宪(漕运总督)乃因灾修身反省,将张忭释放。是时,高氏已尽夺张地,抢其籽粒。

张忭归家作《八命号冤实录》,于是年八月呈漕宪辩田地事,词中多伤单知府。漕宪以之示单知府,单切齿,借“拨补银两”案,复收张忭下狱,欲杀之。适逢单知府调离,“拨补”一案改驳淮扬道,仍发厅审。张忭具《豪党构陷,以功为罪》之词,遍诉院、道、府、厅,俱不准。最后糊涂结案;张忭“坐赃七十两,准徒四年”。张忭复具《无罪坐罪,无赃坐赃》之词,投道、厅,亦不受理。于是年十二月经批淮安府发遣上驿,流放到安徽省巢县。流放期间,他曾赋诗“呼取昆仑奴,砺我青锋剑”。“几时提起舞一回,了却人间不平案”。直至1695年夏历四月,他才限满回家。

张忭归家后,田宅俱废。是年九月,淮、徐16州县26名秀才同词呈控淮安府,为张忭鸣冤。次年六月,淮、徐诸生复诉张忭冤情于宿迁县衙。秋,张忭遣子向苏州宋抚军等呈递记述蒙冤始末的《暑霜录》,欲白其冤,皆不见收录。从此,张忭冤沉海底。

张忭晚年居家私修《宿迁县志》,凡地方利弊,悉行载人,大胜从前官修纂本。有《学量堂诗文稿》等著作行世。(刘云鹤)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