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溥

更新时间:2022-12-05 09:58

张泽溥(1924年-2020年 ),四川成都人,中国植物保护科学领域的元老级科学家,中国农药、杂草学科的带头人之一。1949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张泽溥除在植物保护科学领域的生物统计、抗药性研究及新农药药效试验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外,还长期致力于中国杂草科学研究和学会工作,为中国杂草科学事业和杂草学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曾长期主持全国农药大田药效试验网和全国农田化学除草研究,对引进农药新品种和推动中国农田化学除草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主要经历

张泽溥,1924年5月2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45年,他考入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系,1949年毕业。他先后在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病虫害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院科研管理部、院分析测试中心从事研究工作,先后任技术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50年,为配合六六六农药合成研究,张泽溥从事六六六丙体含量的生物测定工作。张泽溥在参加齐兆生主持的棉花红蜘蛛和棉蚜防治研究工作中,早期提出采用圆形纸片印压棉叶检测红蜘蛛虫口密度的方法,进行点片防治;提出六六六可湿性粉剂同棉油皂混合使用防治棉蚜,以提高药效,减少用药量,打破了当时认为六六六不能同碱性皂类混用的论点。

早在60年代初,张泽溥在湖北省天门县最早肯定了棉花红蜘蛛对对硫磷产生抗药性,并肯定了使用三氯杀螨砜等防治的对策。张泽溥根据各地对用进口林丹加工的20%可湿性六六六防治害虫效果不如6%可湿性六六六的反映,通过生物测定肯定了六六六原粉中丙体-666对粘虫等鳞翅目昆虫的毒力比纯丙体-666高出一倍的结果,并明确六六六原粉所含有的七氯环己烷是使丙体-666增效的物质,提出用纯丙体-666加工六六六可湿性粉剂的药效低于用六六六原粉加工制剂事实的根据。60年代初,在基层销售的大量敌百虫原粉,由于粘结,使用十分不便,张泽溥根据用敌百虫加工成粉剂的药效试验结果,提出将敌百虫原粉加工成2.5%敌百虫粉剂,改进包装,用喷粉代替用原粉加水稀释喷雾的施药方法,经农业部采纳,并在全中国推广。

1972年,张泽溥全力以赴地转向农田化学除草的研究,从黑龙江到云南,从东南沿海到西北高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主持研究试验、举办培训、多次组织全国性学术会议和示范现场会。他组织水稻、小麦、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化学除草全国协作,经过精心筛选,曾建议引进了一批适合中国需要的新除草剂品种,推动了农田化学除草面积的迅速扩大。他积极支持推动水、旱直播稻田化学除草不中耕和棉花高密度种植化学除草不中耕以及在农田化学除草的基础上实行耕作方法的改革。

历任职务

张泽溥曾受聘为国家科委化工专业组成员、南开大学元素有机研究所顾问、中国化工学会农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农药学会理事长、亚太地区杂草学会第12-14届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杂草学分会主任委员。

自1973年,张泽溥曾多次赴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韩国进行有关农药、民用航空、杂草科学方面的考察和参加有关国际会议。张泽溥重视人才培养,带出研究生多名,多次主办农药生物测定统计及杂草科学培训班,培训基层化保人员500多人次。他重视技术推广和科学普及,发表论文130余篇。

工作简历

1950年-1956年 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病虫害系技术员、助理研究员。

1957年-1970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71年-1985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部副研究员、研究员。

1985年-1994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研究员。

科研贡献

张泽溥在研究和应用生物测定技术方面,解决了植物保护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贡献突出。1966年-1978年期间,张泽溥主持全国农药大田药效试验、示范网,组织全国化工、农业科研、生产单位大协作,组织召开全国农药大田药效试验、示范会议14次。在掌握国内外农药发展动态的基础上,他建议引进、研制新品种农药进行大田药效试验、示范,明确其药效、药害及其使用发展前途,并向化工、商业部门建议投产或进口用于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

张泽溥自1986年起主持“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农田草害、鼠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课题和担任“农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专题的主持人,在稻、麦、棉、大豆主要杂草生物学特性,新除草剂筛选和经济、安全、有效的合理使用除草剂和农田主要杂草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至1991年底,这项研究成果的应用面积已达500多万亩,增产十分显著。特别是在棉田香附子综合治理的研究方面,摸清了难治杂草香附子的主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提出长江流域棉区实行趁寒冬期深翻棉田不耙,春旱期耙晒,以冻死和干死香附子越冬块茎,在棉花播种前使用莎扑隆药剂混土处理的香附子综合治理技术,解决了棉田香附子的严重为害问题。这是在香附子防治研究上的突破性进展,居国际领先地位。

个人影响

中国农药生物测定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为改进生物测定技术和提高准确度,张泽溥在供试昆虫饲养标准、定量喷雾、喷粉等药效测定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较为系统的科研成果。在1958年“大搞土农药运动”时期,张泽溥负责组织了26个省、市的农业科研单位,以科学的态度进行了调研和试验,提出了否定意见。1970年初,江西省又一次刮起大搞土农药风的期间,他顶住了强大压力,有胆有识,勇敢地指出这是宣传上的“浮夸风”,避免了一场劳民伤财的行动。

中国农药大田药效试验示范网的组织者

张泽溥在掌握国内外农药发展动态的基础上,他建议引进、研制新品种农药进行大田药效试验、示范,明确其药效、药害及其使用发展前途,并向化工、商业部门建议投产或进口用于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他向有关领导部门提出建议,推动化工部门投产和商业部门大批量进口的农药品种有:甲胺膦、杀虫脒、久效磷、磷胺、二嗪农、叶蝉散、克瘟散、稻瘟净、叶枯净、托布津、甲基托布津、敌克松、炭疽福美、杀草丹、草枯醚、利谷隆、氟草隆等,其中年生产量达千吨以上的有甲胺膦、久效磷、杀虫脒、稻瘟净等;年进口量达千吨以上的有磷胺、叶蝉散、托布津、甲基托布津、杀草丹等。这些农药中有不少种类一直以来都在病虫害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

主要论著

1、张泽溥,高文呈,高起德:《棉油皂和可湿性666混合使用研究》,《农业科学通讯》,1953(11):457-459

2、张泽溥等:《杀虫剂及杀菌剂的生物测定》,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3

3、张泽溥,王少成:《棉红蜘蛛的抗药性》,《植物保护》,1964,2(2):62-64

4、张泽溥:《农田草害》,见:《中国农业科学四十年》,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118-122

5、张泽溥,倪汉文:《六种除草剂对无芒稗的药效比较测定》,《杂草学报》,1992(1):1-6

6、张泽溥:《中国大陆稻、麦、棉及大豆农田主要杂草及其防除(英文)》,《第五次中国杂草科学学术会议文集》,1994:1-4

荣誉成就

张泽溥主持过农药生物测定技术、药效、药害、加工质量与药效关系和有关农药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课题。主持了中国农药大田药效试验示范网工作和中国农田化学除草研究工作及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农田草害、鼠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已指导培养硕士5名。发表论文130多篇。著有《杀虫剂杀菌剂生物测定》、《杀虫药剂》、《生物测定统计》、《中国杂草原色图鉴》等书。担任《百科全书·农药卷》中国农业百分支主编及《杂草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张泽溥一贯实事求是,为人直爽,善于独立思考,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严于律己,勇于实践,深受同行和同事的尊重。他虽年事渐高,但精神饱满,雄心壮志,仍常活跃在国内外农业科学论坛,为热爱的事业继续作出贡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