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津

更新时间:2024-10-18 11:47

张津(?-?),字子云,东汉末年荆州南阳郡人,官至交州牧。灵帝驾崩之后,成为促成何进和袁绍联手讨论谋杀宦官的关键人物。之后,先后担任交阯刺史和交州牧。最后,受到部将区景杀害而去世。

人物生涯

说服何进

张津早年身在京城时,便怀有匡扶朝政的志向。随后他成为了袁绍麾下的门客,并被大将军何进所信任。

中平六年(189年),袁绍为了诛杀宦官张让等人,派遣门客张津对何进进行游说:“宦官黄门常侍这群人掌权已久,且又跟董太后等人私下勾结,侵吞国家钱财与民争利,大将军您应当趁机整顿天下,为国家除掉这些祸患。”何进接受了意见,之后便与袁绍合谋诛杀宦官。

出任交州

建安初期(196—197年),交州刺史朱符遭当地夷贼杀害之后,朝廷派遣张津接任交州刺史。当时的交阯太守士燮上表朝廷说:“如今天下的十二州皆拥有州的地位,但唯独交阯的最高行政长官仍称为刺史,看来朝廷没公平对待我们。”朝廷遵照意见,改任张津为交州牧。

连战刘表

建安年间(198—203年),张津与荆州牧刘表渐生仇隙,开始连年交战,然而交州兵微将寡,荆州兵强马壮,与刘表的战斗皆是徒劳无功,反而使部将愈发感到厌倦和担忧,他们全凭自己的意愿留下或离去。

建安八年(203年),张津将出产在交趾郡合浦郡的益智子制成的粽子赠送给了曹操品尝。

张津对部下的约束和监督十分松散,也因此缺乏足够的威信和武力,反而会遭受部下的侮辱和欺压,最终被其部将区景杀害。张津去世之后,刘表派遣赖恭接任交州牧,想先一步将交州纳入势力范围之下。朝廷也得知消息后,任命士燮为绥南中郎将,都督交州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

人物评价

孙策:昔南阳张津为交州刺史,舍前圣典训,废汉家法律,尝著绛帕头,鼓琴烧香,读邪俗道书,云以助化,卒为南夷所杀。此甚无益,诸君但未悟耳。

许靖:张子云昔在京师,志匡王室,今虽临荒域,不得参与本朝,亦国家之藩镇,足下之外援也。

薛综:南阳张津,与荆州牧刘表为隙,兵弱敌强,岁岁兴军,诸将厌患,去留自在。津小检摄,威武不足,为所陵侮,遂至杀没。

人际关系

在张津一生当中,跟一些有名气的人士都有一定的交情。像是出身于“四世三公”名门背景的袁绍、担任大将军的何进,以品评人物而闻名于世的许靖,甚至是被许劭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

他是大将军何进所亲近之人,也是袁绍麾下重要的门客。在袁绍指派他游说何进这件事中,可以感受到袁绍与何进对他的信任与重视。

另外,夏侯惇在官渡之战后写给石威则的书信中提到,曹操向张津承诺会将零陵郡和桂阳郡分配给他,这或许也是张津为何会跟荆州牧刘表年年交战的主要缘故。另外,在担任交州牧时,张津还特地赠送交州特有的食品“益智子粽”给曹操,可见其交情匪浅。

名士许靖同样是张津在朝廷任官时的朋友,基于双方的多年交情及了解,才会让在交州避难的许靖在写给曹操的书信中,推荐曹操可以找张津来作为得力的援助。

演义记载

在明朝嘉靖年间刊行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当中,张津仅在卷六的第七回〈孙策怒斩于神仙〉被提及,连毛宗岗修订的版本也不例外。

但在赵聪之修订的版本中则增添了张津的出场,使张津初登场于第三回〈何国舅谋诛宦竖〉,直到在第三十三回〈小霸王中箭促天〉才提到其去世的消息。

上述这三版本在内容上有些差异,但在提起张津去世消息的方面几乎相同。在孙策被张昭和数十名臣子联署拜托别杀于吉时,而提到张津在担任交州刺史时,因过度迷信而被敌军所杀的事情。这段内容是根据裴松之在注解《三国志·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时,引用到由西晋虞溥撰写的《江表传》内容,区别在于毛版与赵版中把杀掉张津的对象从“南夷”改为“敌军”,另三种版本则把向孙策劝阻的对象,从“诸将”改成“张昭等数十人”。

宗教迷信与争议

江表传》中记载,孙策提及张津在担任交州刺史时,对于道教过度迷信,不但无视圣贤的言训,甚至还废弃当今朝代制定的法律。他还时常在头上裹着红头巾布、弹琴烧香,对阅读道教经典十分沉迷。更严重的是,他自以为依照这些方法就可以强化自己的兵力,最终也因为上述种种荒唐行为而被南夷所杀。

但裴松之曾引用《志林》里的内容:虞喜经过推算考证,认为孙策(桓王)去世的日期是建安五年(200年)的四月四日。当时,曹操和袁绍正处于相互攻伐的状态,双方还未分出胜负。

而此后夏侯惇写给石威则的书信中则提到,在袁绍被击败之后,曹操下达了任命书,将长沙郡授予了孙贲,而将零陵郡和桂阳郡授予了张津。由此可以推断出,孙策比张津更早去世。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史料记载张津在建安六年(201年)时还就任交州牧,并未去世。因此孙策不可能提到张津的死因,《江表传》中此段内容应为杜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