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滂

更新时间:2024-09-12 16:24

张滂(1917年8月25日—2011年11月29日),出生于江苏南京,原籍湖北枝江,有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人物生平

1917年8月25日,张滂出生于江苏南京。

1934年,从北京崇实中学初中毕业后,进入天津南开中学。

1937年,考入燕京大学。

1938年—1942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

1942年,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

1945年,进入英国利兹大学学习深造。

1946年,转入英国剑桥大学。

1949年,从剑桥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同年,任教于燕京大学。

195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195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11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张滂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研究领域涉及以天然产物为中心的合成,新型化合物和试剂的设计及合成方法的研究等。主要研究成果有内醚5-去氧戊糖、维生素B6、5-羟基嘧啶和天然芘醌的合成路线;氧杂环丁醇、含氧菁染料、水溶性氨基保护基和油水双溶性接肽试剂的设计与合成;以及共轭不饱和酮的合成新方法;发现了三个新反应:3-取代-1,3-二甲氧基丙酮重排为3-取代丙酮醛二甲缩醛,对羟基苯乙酮及其 3-取代和3,5-二取代衍生物发生的烷羰碳碳链的断裂,1,3-二酮烯醇芳酯在酸催化下重排为1,3,5-三酮或4-吡喃酮。

截至2011年11月,张滂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代表论著有《有机合成进展》,译著《有机化学》等,其中部分论著参考如下:

[1]张滂.青霉素(盘尼西林)的合成[J].化学通报,1958.

[2]张滂.有机合成进展[M].科学出版社,1992.

[3]王普善,叶秀林,张滂.5-(2,3-二羟丙基)嘧啶的合成及其高碘酸盐氧化[J].化学学报,1984(07):722-726.

[4]姜贵吉,张滂.5-羟基嘧啶Ⅲ.—4,5-二羟基嘧啶的极谱氧化研究[J].化学学报,1958,24(4):22-27.

[5]费塞尔·路易.F,费塞尔·玛丽,张滂.有机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

[6]李良助,张滂.甲基6-O-三苯甲基—α—D—葡萄吡喃苷在混合溶剂中的高碘酸盐氧化的区选性[J].化学学报,1982(01):81-86.

[7]高鹏,利群,王世玉,等.对羟基苯乙酮及其类似物的烷羰C-C键的断裂[J].化学学报,2001,59(010):1697-1701.

[8]王世玉,张滂.5-羟基嘧啶—Ⅴ.1,3-二甲氧基乙酰丙酮与胍和硫脲的缩合[J].有机化学,1984(2):3.

[9]王世玉,张滂.胍乙啶的合成[J].有机化学,1984,4(2):111-113.

[10]付滨,张滂.天然茈醌合成的初步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11]唐恢同,程淑鑫,张滂.1,3-二烷氧基丙酮的C-酰基化[J].化学学报,1982(11):79-85.

[12]王道全,李良助,张滂.几个中性的水溶性碳二亚胺的合成及其在形成肽键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6,16(5):476.

[13]付滨,赵晨,张滂.一个改进的Dallacker双内酯的合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

人才培养

在教学中,张滂将自己的所知所学倾囊相授,无论是文献的查询方法,还是各种研究方法,都尽心给学生讲解。他对待实验十分严格,经常亲自指导,他注重实验中大大小小的每个细节。张滂教学时知识内容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对于讲义的印制,张滂都是亲自刻写所印讲义课程中的专业词汇、化学结构、外文片段等专业内容。

张滂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部队讲授《有机化学》等课程。

张滂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担任《有机合成》课程的教学工作。

张滂为中国培养了众多化学专业人才,如北京大学教授李良助,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张雅文,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焦玉国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张滂的父亲张子高是中国近代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张滂在清华照澜院度过童年时光,受其父亲的熏陶,从小酷爱化学。张滂的弟弟是张怀祖,其妹妹是张秋华。

张滂的妻子严杜曾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其子张骅曾供职于清华大学。

张滂有两样伴随其一生的爱好,一是摄影,他有一只第一代莱卡相机,是在上海读书的时候花100多块银元买的,他不敢告诉其父亲,因为所花费数目太巨大了。此外,他还喜欢旅游,和老伴一起出游,山清水秀,拍摄风景。

人物评价

“张滂毕生热爱中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淡泊名利、与人为善、严于律己,将全部心血奉献给了化学教育与研究事业,是中国化学界的一代楷模。”(中国科学院评)

“张滂对促进中国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推动学术交流和开展做出了贡献。”(何梁何利基金评)

“张滂是爱国的、进步的,他做事严谨,一丝不苟,一生实事求是,诚实宽容,在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有机合成化学人才方面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大学化学》评)

“张滂学问好,人品好,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为中国科学事业奋斗终生。”(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