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然

更新时间:2024-01-17 21:07

张然,男, 1930年生, 福建人,排坛名宿,中国第一批国家级教练员,江苏排球的创始人之一,江苏队首任主教练。 50年代中国八一队国家队二传手,是新中国第一代专业运动员,曾任江苏男、女排主教练, 为国家队培养、输送了袁伟民、邸安和、孙晋芳张洁云、黄秀琴、陈琪、邹志华、殷勤等一批排球名将,被称为“众星之师”,张然是新中国排球发展史上的亲历者、实践者与见证者,他打下了中国排球“地基”。出版专著3本、合著4本发表文章290余篇, 其中10篇刊登在国际排联技术杂志。张然屡担排坛集训、比赛、调研、考察、讲学等重任,经历了中国排球从艰苦创业、奋勇拼搏、跌宕起伏到走向辉煌的全过程。

人物介绍

到过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排球比赛和讲学活动。历任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南京体育学院原副院长、江苏队首任主教练、中国排球协会教练委员会主任、《中国排球》杂志编委、江苏省排协主席等要职,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新中国体育开拓者奖章、江苏省劳动模范等称号,国际排联高级讲师,教授职称,江苏排球的创始人之一

人物经历

中国排球发展的“活历史”

出生于漳州市长泰县京元村的张然,从小就对排球运动情有独钟。据考证,起源于1895年的排球约在1915年间传入长泰县。地处县城边上的京元村人,不会打排球也会看排球。“可能在童年,对排球的喜爱就在我的基因里种了下来。”回忆起年少时的打球时光,张然笑言:“当时没有排球场,下课围一圈就开打。”许是娘胎里带来的体育天分,加之长泰县良好的排球运动氛围,少年时代的张然,已练就一身排球功夫。

1949年9月,张然投笔从戎,参加人民解放军。1951年,本在解放军某部当见习参谋的张然,因任务需要,从业余爱好排球,经逐级选拔成为八一队第一代运动员,在北京参加1951年5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篮排球比赛,从此开始了专业排球之旅。次年,毛泽东主席题词发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党中央有关体育运动方针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全国排球运动的发展。当时在八一男排任副队长、司职二传手的张然,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排球运动的兴起。“1955年到1959年是我国排球技战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建立运动队伍,进行系统训练,组织全国竞赛,交流技术经验和加强国际交往,有力地促进了排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这是张然在《新编排球训练纵谈》所写的一段话。1955年至1957年,张然入选国家队,为国效力。1958年,张然到江苏队担任首任主教练,带出了袁伟民、邹志华、邸安和、孙晋芳、张洁云、殷勤等一批优秀的排坛名将。

此外,张然屡担排坛集训、比赛、调研、考察、讲学等重任,经历了中国排球从艰苦创业、奋勇拼搏、跌宕起伏到走向辉煌的全过程,是新中国排球发展史上的亲历者与见证者。张然历任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中国排球协会教练委员会主任、《中国排球》杂志编委、江苏省排协主席等要职,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新中国体育开拓者奖章、江苏省劳动模范等称号。张老平和的讲述,犹如给我们打开一本中国排球发展史。记者仿佛能窥见近一个世纪中国排球的发展历程。男排出身的他,为中国男排创下第一页辉煌,也为中国女排日后称雄世界打下伏笔。

他打下了排球“地基”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华大地百废待兴,体育事业也同样需要从头开始。张然,则是新中国排球创立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之一。“江苏排球队正式成立是在1958年,当时是为了参加1959年的第一届全运会,因此就把我从东南大学调出来,选拔队员组建队伍。”在日前出席江苏排球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而在那个排球还并不为大众普遍熟悉的时代,要“从无到有”地拉扯起来一支队伍,难度可想而知。张然还能回忆起来当初自己在选拔队员时的“窘状”:经过一番挑选过后,他只能选出了5个人进队,甚至连一套首发阵容都凑不齐。“5个人还不到一个队,后来又从南京市,去从部队把刚刚转业的运动员借调来,还有大学老师,组成了一个队。”当初的元老队员之一张国蓉回忆起当时的江苏女排,“1958年,我们在备战1959年的第一届全运会,当时江苏队是‘妈妈队’,6个上场队员有5个是妈妈。”而训练条件自然也相当简陋,用张然的话来说,“跟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当时没有场地,是在中央体育场南面的看台底下弄了一个沙土的场地。住呢,队员跟教练一起住在看台下面,双人铺。”队员张国蓉回忆,当时的住宿条件冬天冷死,夏天热死,特别难熬,“但是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打球。”

他带出了中国排球的功勋

在那个从艰难困苦中努力奋起的时代,中国的排球水平也只能从平地上开始攀登,张然回忆起那个时代不无怅然,“当时整个国家,1970年代前的(排球)水平都比较低,打日本韩国,都打不过。”称雄亚洲,走向世界,是曾经老一代中国排球人只能放在心里的梦想。但好在,张然这一代排球奠基人的愿望,在他的弟子手下实现了。在组建起江苏排球队时,袁伟民就是队伍中的一员,这位日后被称作是中国排球“教父”的功勋人物,当初正是在张然的执教之下才走上了专业排球的道路。上世纪80年代,袁伟民带领中国女排创造了世界冠军“五连冠”的辉煌,而时至今日,已经80岁的袁伟民见到张然,依然是毕恭毕敬,“他是我的启蒙恩师。”在组建江苏排球队后,张然也把全身心都扑到了排球上。第一届全运会,江苏队男排拿了第8名,女排第12名,“名次不算好,但是不到一年(的准备)能打出这样的成绩是不错的。”后来到了第二届全运会,江苏男排就拿到了第5名,女排第9名,逐渐开始进步。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江苏已然是中国排球界的重镇之一,为各级国家队输送了多名教练球员。在最近几年中,知名球员就有惠若琪、张常宁、龚翔宇等。

低调而不凡的“众星之师”

有资深球迷介绍,张然在长泰时便练就一手“扣传”绝招,被称为“排坛一绝”,而有金牌教练之誉的袁伟民,传球动作与张然几乎一模一样。对此,张然直言:“这种球法不能说我独创,只能说是我传承了我国排球优良技术传统,并在训练中摸索出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张然是袁伟民的开手教练,也是他的伯乐。在遇到张然之前,袁伟民几乎没有接触过排球。“袁伟民的接受能力很强,反应速度很快,脚步非常灵活,非常适合当二传手培养。”当时,张然作为江苏队教练为江苏队选拔第一批队员,高中刚毕业的袁伟民被张然选中,同时被选中的还有后来成为中国男排主教练的邹志华。事实证明,张然眼光独到。进入江苏队之后,袁伟民快速成长,排球人生一路“开挂”。张然介绍,袁伟民进队后,表现超乎他想象:“一个优秀运动员的成长,既要靠党和政府创造的良好条件,也与他自身的天赋和勤奋密不可分。所谓‘师傅领进门,成才在个人。’袁伟民学习能力非常强,并且他勤学苦练、刻苦钻研的程度是很多人都想象不到的。”不到四年时间,袁伟民和邹志华双双被国家队选中。袁伟民在率领中国女排夺取三连冠后曾说:没有张指导就没有我的今天,他一直把张然当作自己的恩师。这对明星师徒的情谊也被传为排坛佳话。有一次得知张然生病住院,袁伟民亲赴南京看望,还经常托人捎去补品。采访当日,张然身着一件绣有“中国”字样以及中国国旗图样的上衣,记者因为好奇,在采访后的闲聊中得知,这件特别的衣服为袁伟民亲手所赠。

放眼中国排坛,不少排坛名将皆师承张然。张然执教的江苏队运动员中,有十几人输送至国家队,孙晋芳、张洁云、殷勤3人荣获世界冠军,袁伟民、邹志华、邸安和3人则都曾出任国家男、女排球队主教练。而在张然训练的中国青年女排运动员中,也有十几人入选国家女排,杨锡兰等8人问鼎世界冠军。对此,张然一再强调,运动员的成才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不能说是某位教练培养的。对于如何培养优秀的运动员,张然则不吝分享。张然认为,培养优秀运动员是个系统工程,不但要训练运动员的技术、战术、体能等硬实力,还要培养战术意识、作风、心理等软实力。他强调,运动员在训练中不仅要动手动脚,还要动眼动脑,手脑并用,练想结合,才能加速掌握技术,缩短成长过程。

耄耋之年,他还要为排球做贡献

或许是因为长年的运动生涯和积极的性格,虽然年龄已近90,如今的张然仍然是精神矍铄,思维清晰,交谈中间对答流畅。有熟悉张老的圈内人透露,多年前张然也曾接受过癌症手术治疗,但在对抗病魔的同时,他却并没有停止为中国排球做贡献的打算。自从离开排球一线之后,张然就一直在关注中国排球的比赛和各种动态,并且长期在各大媒体上撰写关于排球的专栏文章,字里行间,都是他多年排球生涯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思考。这些文章中,不仅有关于排球技术的总结,更有关于排球发展的分析。比如,他曾撰文批评一些教练“高大进攻队员不用练防守”的错误理念,提出了中国女排既要有高度,也必须有速度和防守,不能“只顾网上不顾地上”。与此同时,他也曾提醒排球训练不能过分倚重力量,忽视了亚洲人的灵敏、速度、柔韧、协调等特点。此外,他也曾对运动员只重竞技训练而忽视智育与德育发展的状况提出过反对。如今看来,张然对于排球的总结和思考,和中国与世界排坛的发展规律不谋而合,也通过中国排球的历史起伏得到了验证。至今他仍然关注着中国排球,有转播的比赛也会去看。对于即将出征东京奥运会的中国女排他也给予祝福,“这一批队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条件最好的一批,技术环节都比较全面。相信并且期待她们能打得很好。”笔耕至今,张然已经出版了多本排球相关的技术著作。因为专业书籍难有销量,他还自费出书,免费赠阅,甚至在今年,他还有一本新书问世。“这些不只是我个人,而是我们几代中国排球人所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希望后来人能够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著作等身的“排坛儒将”

张然从漳州长泰一路打进国家队,当教练后又为国家输送了一批优秀运动员,成为体坛公认的“众星之师”,这与他好学习、爱钻研、善思考、勤总结的特点密不可分。张然未经高校系统学习深造,却凭着顽强的毅力,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和排球理论,被国家体委评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教练员,后为南京体育学院教授。在长期的训练与比赛实践中,张然学习掌握到国内外排球发展动向以及各国先进训练理念,并利用工作之余,秉灯执笔,著书立说。早在1959年,张然所著《排球——中级技术读物》一书便因具有较高的普及率与实用性大获好评。至今,张然出版有排球著作12部(其中6部与他人合著),在国内外媒体发表文章或评论近400篇。张然通过自学获得英语四级证书,并通过考试取得国际排联高级讲师资格。他在国内,常受国家体育部门委派为教练员训练班,或被相关高校邀请为研究生班讲课;在国外,屡被国际排联委派、或被相关国家、地区排球协会邀请去讲学,先后到过30几个国家或地区。老骥伏枥志不渝,华发纵生犹未停。专业书籍难有销量,为推广排球专业技术,张然曾自费出书,免费赠阅。去年,已是九十高龄的张然收集平生所作与排球训练理念和比赛规律相关的文章,出版《新编排球训练纵谈》一书。张然说:“我希望把我们中国几代排球人的经验记录下来,加以传承与发扬。并期待中国排球事业,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张然著作等身,却无一自传。采访前,他与记者约法三章:报道我要实事求是,有依有据。采访中,他又几次提醒切不可人为拔高。行至文末,记者落笔尤为谨慎,谨以张然在《新编排球训练纵谈》一书中对自己的总结作为结尾:在他71年的排球生涯中,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只是脚踏实地做了几件实事,那就是培育有用人才、履行排坛重任、传播业务知识、探索训练规律。

排球基地落户漳州的“建言者”

据袁伟民主编的《中国排球运动史》记载,1972年,为发展排球事业,国家体委决定在我国南方建立一个排球训练基地,以进行排球集训大会战。为选择合适的集训基地,国家体委排球处委派当时在排球调研组工作的张然南下考察。作为国家体委调研组专家,张然一路南下走访了几个地区,最后选中福建漳州,并将考察结果和基地选址建议上报国家体委。报告中他提到,把漳州作为排球训练基地有4个优势,即:领导重视体育;群众喜爱排球;冬季气候宜人;物质产品丰富。建基地是大事,为慎重起见,时任国家体委排球处处长的钱家祥看过张然的报告后,又带上国家体委财务司的同志赴漳实地考察,证明张然反映属实,遂上报国家体委,最终决定将基地设在漳州。采访中,张然坦言,当时虽怀有对家乡的情感,但也不带私心杂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漳州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均符合国家排球训练基地建设需要。中国首个排球训练基地定址漳州后,短短23天,六个训练用的竹棚馆搭建而成,国家冬训队如期开进漳州,中国第一次排球大集训就此在漳州这座千年古城拉开序幕。1973年,国家体委开始正式投资兴建漳州排球训练基地,为漳州成为“中国女排的娘家”“世界冠军的摇篮”奠定了基础。

“漳州基地为国家队做了很大贡献,可谓功不可没。”张然表示,集训大练兵培养了干部,造就了教练,锤炼了队员,积累了经验,提升了我国排球技战术水平。在漳州基地集训四年之后,队员的技术水平日趋成熟,这为1976年中国女排重新组建打下了坚实基础。张然提到,漳州排球训练基地在膳食营养、烹调口味、场地保障、医疗康复等后勤服务方面堪称一流。国家之后也在其他地区兴建了训练基地,后建的基地虽硬件更好,但软件方面有所不足。其他基地曾派人到漳州基地考察学习,但漳州的有些经验和优势是无法复制的,不少队员还是喜欢漳州基地,甚至把漳州当作夺冠的“福地”。今年,漳州市委市政府启动“中国女排娘家”基地项目建设工作,该项目预计于2023年——漳州基地建立50周年之际建成投用。闻此消息张然十分高兴,当即表示:“漳州基地能够继续为国家排球事业做贡献,我和大家一样充满期待。建成后,只要身体允许,我一定要回去看一看。”

出版著作

《排球训练杂谈》、《排球训练杂谈(增订本)》、《排球——中级技术读物》、《新编排球训练纵谈》等。至今,张然出版有排球著作12部(其中6部与他人合著),在国内外媒体发表文章或评论近400篇。

 其中《排球训练杂谈(增订本)》该书主要内容,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撰写的序言中所说:“涉及当前我国排球训练和比赛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分析情况,实事求是,笔锋所至,以理说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针对性和说服性。

张然出版专著《新编排球训练纵谈》。袁伟民在该书序言中写道:“张然是新中国排球发展史上所剩无几的先行者、实践者和见证者。”

社会评价

袁伟民在率领中国女排夺取三连冠后曾说:没有张指导就没有我的今天,他一直把张然当作自己的恩师(袁伟平)

袁伟民在张然出版专著《新编排球训练纵谈》的序言中写道:“张然是新中国排球发展史上所剩无几的先行者、实践者和见证者。”

人物争议

曾经培养出袁伟民、邹志华等一代名帅的年已八旬开外的中国排球界江苏籍元老张然教练写的《中国女排 为何兵败东瀛》文章刊登在中国排协官网,文章笔锋犀利,深刻分析了中国女排在东京奥运会赛场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批评了郎平教练在这个周期的一些做法,引起全国各界的广泛关注。随后中国排协在官网发布声明,对昨天前中国排球界元老张然在中国排协官网刊登的文章进行了解释,并表示不否定郎平教练做出的巨大贡献,而且中国女排一定能够走出阴霾。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