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0 23:38
张瑞麟,又名张秉文,1911年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石山站镇关家窝棚的贫苦农民家庭。曾任黑龙江省委统战部部长,黑龙江省政协常务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999年5月25日,张瑞麟因病在哈尔滨逝世,享年88岁。
张瑞麟,又名张秉文,1911年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石山站镇关家窝棚的贫苦农民家庭,他少年时就立志救民众于水火。1933年,在中共地下党员曹国安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同年2月,同曹国安一起打进伪铁道警备五旅第十四团迫击炮连做策反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5月3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召开群众大会,起义队伍和南满抗日游击总队会合后,被正式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总队迫击炮独立大队”,张瑞麟先后被任命为独立大队中队长、第一大队长。
1933年8月,张瑞麟在杨靖宇指挥的哑巴梁子战斗中,右下颚和左肩负伤。组织上考虑他的身体和伤势情况,派他到哈尔滨满洲省委去工作。1933年底,张瑞麟来到了哈尔滨,跟随李兆麟将军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等党的理论知识。短期培训结束后,按照党组织安排,1934年1月,他回到家乡扶余县三岔河镇,同年8月,组建了三岔河镇历史上第一个党的地下支部(即松原境内第二个党支部)。
1936年2月,张瑞麟奉命返回哈尔滨接受新任务,组织上任命他为哈尔滨特委组织部长并兼任哈尔滨市委书记,负责筹建新市委。
1941年,东北抗日战争进入极其困苦的时期。日本侵略军大规模实施“归屯并户”政策,采取“匪”民分离等毒辣手段,对抗联部队进行梳篦式搜查、毁灭性“扫荡”。为保存实力,东北抗日联军陆续进入苏联境内休整,国内仅留几个小分队进行活动。根据上级指示,张瑞麟带领一支小分队在巴彦、木兰、东兴、通河等县进行抗日游击活动,建立了几十个抗日救国会。1943年底,张瑞麟和战友遵照抗联领导指示,从通河县凤山镇大东北岔出发,出国境进入苏联,来到了在苏联境内的抗联教导旅,即远东红旗军独立88旅北野驻营地。
1945年9月,张瑞麟接到上级紧急指示,命令他们回国参加新的战斗。他积极组织进步青年建立了“齐齐哈尔市民主大同盟”,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为部队和地方培养干部,为接收和建立政权打下良好基础。
1946年1月,嫩江省军政干校正式成立,张瑞麟任教育长,负责干校的实际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张瑞麟负责党的统战工作,广交、深交党外朋友,指导帮助各党派人士成立了民革省委、民盟省委、民建省委和九三学社哈尔滨分社、民进哈尔滨市委等,并向省委推荐了一大批各民主党派的党外干部。张瑞麟曾任黑龙江省委统战部部长,黑龙江省政协常务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985年,他离职休养。
199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俄罗斯联邦政府授予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勋章”。1996年,俄罗斯联邦政府授予他“朱可夫勋章”,以表彰他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作的贡献。
1999年5月25日,张瑞麟因病在哈尔滨逝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