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15 22:55
张简荪(1899~1989),又名简孙,字镜澄。广东梅县(今梅江区东郊张家围)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工兵科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教官、南京中央军校教官、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十五师师长、第四战区暂编第二军参谋长、暂编第二军副军长、肇清师管区司令、广州行营高参、粤东师管区司令、梅县县长等职。1936年12月授陆军少将。
张简荪,家名宝鑫,号镜澄,梅城东街(今梅江区东郊张家围)人。张简荪年少时,聪明好学,深得其祖父钟爱,民国初年,特地带他到北平读书。民国7年(1918)毕业于北平高等师范学校附中。毕业后,他目睹国家内忧外患,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决心投笔从戎,以卫国保民,凭优秀成绩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工兵科,1922年毕业。其时,正值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他看到北方军阀争权夺利,互相混战,极为不满。深信只有贯彻孙中山实行三民主义的主张,才能救中国,遂毅然回到广东,参加国民革命行列。1925年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少校教官,并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2月,调任广州黄埔军校(五期)中校教官。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校参谋等职。1929年至1930年,先后参加讨伐桂系军阀的白泥战役、花县战役和广西北流战役。因张简荪参与谋划有功,调升独立第一旅第一团团长。1931年独一旅扩编为独立第二师,张仍任第一团团长,驻扎梅县。同年冬,奉命调驻惠来,任少将副师长。在他的建议下,惠来成立南山移垦委员会,由他兼任副委员长,亲自规划,整理荒地,招集农民耕种,豁免赋税,并修筑两英圩至惠来的公路,还募集巨款,发动民众,将驻地旁边的乱葬坟墓迁到附近山坡,开辟两英圩新市场和两英中学校址,以繁华地方经济,发展民间教育。在建设南山期间,省拨公路款达200余万元,张分文不苟取,深受上司赞扬。
1935年独二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奉命调驻安远,不久又奉命调回广州。1936年张擢升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十五师中将师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调任陆军国民革命军第62军参谋长,继任第四路军独立第九旅旅长。1938年10月参加广州近郊战役。1939年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中将高级参谋,参加潮汕战役。两次战役都击退了日军的进攻。1939年12月,张调任陆军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二军参谋长,转战湘中南、粤西北等地。1940年1月,暂二军尚未编配妥善,就以弱旅抗击强敌,投入粤北战役,击溃从广州大举北犯之日军,收复英德、清远等失地。1941年2月芦苞战役,日军以优势兵力,猛烈进犯,并出动飞机轮番轰炸,战斗异常激烈。由于张简荪洞悉地形,出奇兵袭击日军后路,使日军腹背受敌,全线溃退,克服广州郊区重镇芦苞。这次战役,张简荪战功卓越,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通电嘉奖,记大功一次,并颁给“干城奖章”一枚。同年10月,长沙告急,暂二军奉命北上驰援,参与阻击日军,解除了对长沙的威胁。1942年张晋升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二军副军长,兼任肇清师管区司令,在湘南、粤西北一带坚持抗战,继续参加多次战役,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张简荪由肇庆调往南京,任中央训练团中将团员,获“忠勤勋章”及“抗战胜利勋章”各一枚,以表彰其抗日功劳。
1947年8月,张简荪以陆军中将退役,回广州赋闲。梅县各界闻讯,推请他回乡主政,经报请省府委任为梅县县长,于1948年元旦上任,同年11月奉命卸职。1949年5月离开梅县。1950年初由香港到台湾。
张简荪到台后,初任兴华公司董事会秘书,后在苗栗“习文书局”任经理。1959年转入教育界,先后在新竹县竹东中学、彰化商业职校、嘉义县立东石农业职校、台湾省立东石高级中学担任文史教员、事务主任等职,直至1968年底退休。不久,住进台北市新建的松柏新村将军宅中,领取生活补助费过日。1979年被聘为第二届世界客属总会顾问;1988年被聘为世界客属第9届恳亲大会指导委员。1989年8月14日病逝于台北,终年91岁,遗体葬于新北市汐止区五指山国民党军示范公墓。
张简荪的祖父张简堂为前清名孝廉,17岁中举,曾任山东省济南府新城县、黄县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