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

更新时间:2024-05-29 14:18

张继(1882年一1947年12月15日) 字溥泉。河北沧县人。

东渡求学

早年就读于保定莲池书院。1899年东渡日本, 先入东京善邻书院, 后入早稻田专门学校( 旋改称大学) , 攻读政治经济。他接受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影响,目睹清政府腐败,萌发革命要求,1902年参加东京留学生青年会, 后结识孙中山

宣传革命

1903年回国至上海,与章太炎邹容章士钊结为兄弟, 任《苏报》参议。《苏报》被封后, 与章士钊等续办《国民日日报》。1904年去长沙,任明德学堂教习,参与黄兴创立华兴会的活动, 后因受万福华谋刺前广西巡抚王之春案牵连, 与黄兴等被拘。获释后再赴日本,被推为留学生会总干事。

拥孙反袁

1905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同盟会本部司法部判事及《民报》编辑人兼发行人。1908年赴法国,参加办《新世纪》杂志。辛亥革命后,回国任同盟会交际部主任兼河北支部长。1912年8月同盟会改为国民党,任参议。1913年4月国会成立,当选为参议院议长。“ 二次革命” 失败后流亡日本,继去欧美,从事反对袁世凯的活动。

1917年随孙中山至广州,旋任护法军政府驻日代表。1921年任国民党广州特设办事处干事长、国民党宣传部长、北京支部长。在孙中山联俄联共、改组国民党之始, 他是支持者之一。

走向反共

1922年11月曾持孙中山亲笔信由上海至北京,与苏俄使者越飞晤谈。他希望立即得到苏俄的军火援助, 以军事行动推翻北京政府。由于一时无法得到军火援助,他对联俄联共的态度逐渐冷淡。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但随即公开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谢持、邓泽如联名提出“ 弹劾共产党案”,并要求孙中山反共, 受到了孙的严厉斥责。

孙中山逝世后,和谢持、邹鲁等人加剧反对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活动。1925年11月在北京西山举行所谓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 通过了一系列反共决议, 他虽因病未能出席, 但仍签名表示参与。1926年3月西山会议派在上海召开所谓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主持开幕会议,并被推选为所谓的中央执行委员。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蒋介石汪精卫和西山会议派合流,他被视为反共“ 元老”, 在9月组成“ 特别委员会” 时列名为委员。1928年10 月任国民党政府司法院副院长、北平政治分会主席。1931年12月任立法院长。1933年2月任国民党驻华北办事处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仍坚持反共立场,1939年任中央慰劳团总团长北赴榆林途经延安,对解放区的一切表示“愈觉厌恶”。以后又主张“修正”政治协商会议军事三人小组协议条款,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晚年生涯

晚年主持国民党党史和民国史编纂工作,1937年初兼任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1947年1月任国史馆馆长。同年12月15日病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