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煦

更新时间:2023-10-05 11:25

张继煦(1876~1955)亦名勋,号春霆,湖北省宜昌市枝江百里洲人。1888年取秀才,后毕业两湖书院。1902年官费留学日本弘文书院师范科,加入同盟会。1955年12月病逝。

人物生平

张继煦(1876~1955)亦名勋,号春霆,湖北省宜昌市枝江百里洲人。1888年取秀才,后毕业两湖书院。1902年官费留学日本弘文书院师范科,加入同盟会。1903年参与创办《湖北学生界》。在创刊号上张继煦撰发刊词《叙论》和《致国内同胞书》、《教育关系国家存立说》等篇。他作《叙论》,历述办刊宗旨和振兴湖北之要义,阐述了报纸在国民教育中的作用。他写道:“欲养国民之资格,不可不浚国民之知识。东西各国所待以发达个人之特质者,学校、报纸几有功力平均,缺一不可之势。以吾中国现势衡之,报纸其尤要哉。吾国教育,今始基耳,形式尚未完备,以言精神教育,盖膛乎其后也。且即使一一完备,乌能强国中之青年而尽使入学?乌能强国中中年以上者而尽使人学?况乎学校之收效,至速当在十年以后,病毒日深,祸机日迫,吾恐时不我待也。若夫报纸则无老无少,无贵无贱,无贫无富,皆可从事于此。阅报多一人,则多一人之热度,而国家多一抵御外侮之人矣。世界开化最盛者,莫如美,其人口7650余万,阅报者至千五百十万人,平均计之,六人中必有阅报者一人,以此比例,吾楚3500余万之民族,应有阅报者580余万。虽然幼雅时代之现象又乌能遽语乎此也,吾独异夫一省之大,而报馆无一二焉。缀学之士,皆待饷于千里之外,此则勺水不足以止渴,西江之水不足救涸辙之鲋。岂惟吾楚之进化凝滞,臂诸饮食吸纳之机关,有物横鲠其中,全体皆受其影响,其关系岂徽也哉?”

张继煦所撰文章,传至武汉学界,万口争诵,触怒清廷,1906年受调回鄂,次年任省学务公所实业科长。因参加革命活动被调离武汉,以候补知府投闲奉天。1912年回鄂,任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1913年7月在武昌创办《楚学杂志》,是由湖北湖南两省学界人士共同组织“楚学会”主办的会刊,张继煦等编撰。在创刊号上刊发了张继煦撰写的《楚学思想之变迁及于民族上之影响》。此后,他一直从事教育。历任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安徽教育厅厅长、武昌高师(今武汉大学)校长、湖北通志总纂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省参事室参事,收集整理文史资料。1955年12月病逝。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