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2 16:29
1957年12月,张维为出生于上海。
1975年,通过招考成为上海雕刻二厂学徒工,在工厂时曾自学英语。
1977年,在“文革”后第一届高考中,考取复旦大学外语系,期间旁听自学了国际政治系的课程。
1981年,考入了由中国和联合国合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的联合国译员训练班。
1983年8月,进入外交部翻译室工作,曾为邓小平、李先念、李鹏、万里、乔石等多位国家高级领导人担任翻译工作。
1988年,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同声传译译员;同年10月,进入日内瓦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院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4年,获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博士学位;之后在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
2012年,回中国工作,聘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2013年6月,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
2015年6月,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
2019年1月7日,任思想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主讲人。
张维为研究领域包括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话语研究等。
在政治理论方面,张维为在英国学者马丁·雅克的基础上,提出“文明型国家”的概念,认为中国是当今世界现存的唯一一个“文明型国家”;认为中国共产党与西方语境中的“政党”不同,是一个“国家型政党”,即代表一个国家整体利益的政党;认为西方民主体制陷入困境,提出“民主—专制”对立的范式已经落后,应该讨论“良政—劣政”,“良政”即实质民主;提出世界将以更快的速度向东方、向中国、向社会主义倾斜。
在经济理论方面,张维为称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为 “人本经济学”,即把经济与国计民生联系在一起,与治国安邦联系在一起;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混合经济模式,超越了华盛顿共识。
据2023年9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官网显示,张维为撰写了十余部学术专著,在《求是》《红旗文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国领导科学》《经济导刊》《亚洲评论》《东方学刊》《纽约时报》、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Asia Wall Street Journal、New Perspectives Quarterly、Foresight、the Atlantic Times、 Asia-Europe Journal、Huffington Post、World Post和《观察者网》等发表过大量关于中国政治与经济改革,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与中国话语,现代化道路比较,文明型国家,中国外交政策的文章。
据2023年9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官网显示,张维为撰写的《思考中国》三部曲曾获得多项荣誉表彰。
张维为曾在中国人民大学暑期学校开设“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课程,参与教授北京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参与教授暨南大学“中国国情教育”课程。
2017年9月,张维为在复旦大学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寄语青年学子,通过独立思考和脚踏实地的研究,提出领先一步乃至领先一代的见识,把自己的“小我”融入中国崛起的“大我”,坚定地走自己认定的路,不媚俗,不功利,不惧失败,不人云亦云,“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2019年1月7日,由张维为担任主讲人的思想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开播,节目在中国海内外反响热烈,《人民日报》评论称:“围绕着一张小圆桌,讨论、演讲、答问,让年轻观众们思考新中国70年发展背后的‘理论力量’”。该节目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评选为2020年度优秀海外传播作品,于2022年获中国电视艺术最高奖项“星光奖”。
张维为的父亲是张子嘉,中共党员,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江苏省南通中学总部副校长、苏北解放区分部教导主任等职。
张维为在《中国震撼》后记写道:“我还要特别感谢家父张子嘉,他虽已92岁高龄,但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的研究与写作。我也深深感谢妻子慧慧和儿子逸舟对我的理解和帮助。”
张维为是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话语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是(中国)海内外影响力最大的中国政治学者之一。(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评)
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张维为用自己的声音,喊出了对于中国道路的深深自信。(人民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