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珂

更新时间:2023-12-16 16:19

清朝考城县东有个顺流方,顺流方附近有个张庄村(今民权县庄子镇张庄村),张庄村有个张良珂。张良珂,字辔联,生于1854年,卒于1917年,世为书香门第。自幼聪颖,才华出众,22岁时被河南提督学使费云芳提拔为睢州痒生。不久,又蒙学宪瞿子玖提拔,食饩(音xi赠送之意)补为廪生。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岁挨成贡生,例应铨选训导,入资以教谕补用。”因时势不宁,终未授职(引自张本棠为其父张良珂诗集求序文)。

清朝考城县东有个顺流方,顺流方附近有个张庄村(今民权县庄子镇张庄村),张庄村有个张良珂。张良珂,字辔联,生于1854年,卒于1917年,世为书香门第。自幼聪颖,才华出众,22岁时被河南提督学使费云芳提拔为睢州痒生。不久,又蒙学宪瞿子玖提拔,食饩(音xi赠送之意)补为廪生。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岁挨成贡生,例应铨选训导,入资以教谕补用。”因时势不宁,终未授职(引自张本棠为其父张良珂诗集求序文)。

张良珂博览经史,善诗能文,性质朴、谨言行,时人谓之为葵丘奇才。平生教书育人扶持世远,出入孝友,恭敬桑梓,饮誉乡里。

张良珂的才华在考城文人学士中出类拔萃,居清末、民国初年豫东著名三诗人之首席。其诗风朴实无华,每有新作,士人争相传诵。因其学识卓而不群,考城、曹县一带皆慕其名。有的甚至为“未瞻其丰采”而惦惦于心,及瞻其丰采,又为未读其诗文而萦萦于怀。即使像山东曹县廪膳生高炳朗名扬鲁西南那样的文人学士,也因不能做其学生“亲被春风”而感到遗憾。高炳朗在慨叹张良珂隐居乡间时,用“玉蕴石而山辉,珠怀水而川媚”来形容其才华学识,话虽有溢美之处,却真实反映了张良珂在考城一带的盛名。

张庄村距庄周故里青莲寺村仅二里之远,年少时,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中,张良珂对一代哲人庄子充满了敬慕之情。他经常到青莲寺村游玩,熟悉村里的寺、胡同、水井、一草一木及风土人情。他曾暗暗发誓,要以庄老夫子为师,并把庄子的思想溶入自己的生命之中。他从十多岁开始接触庄子的《南华经》,从少年启蒙到青年研读到老年悟道,一本《南华经》整整陪伴他走了40多年,直至生命的终点。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张良珂隐居乡里,一边躬耕田垄,一边研读庄子的《南华经》。是年春,山东曹县名士高炳朗来到考城顺流方张庄村登门拜访张良珂。此时,年逾不惑之年的张良珂正全神贯注地研读庄子的《南华经》。高炳朗的造访令张良珂兴奋不已。茶余饭后,已是斜阳西挂。好友相见,谈兴愈浓,二人便结伴来到庄周故里青莲寺村。

他俩步入庄子胡同,身披散金的夕阳余辉,顿觉有蓬莱仙境之幻境在眼前闪现。二人兴奋不已,在庄子胡同的东南隅庄子井旁停了下来。此井深数丈,井壁坚如文石,光泽似墨玉,水清而味甘,为昔日庄子生活炼丹汲水处。此时,张良珂目睹庄子生活故居的老井,遥想千年往事,沧桑巨变,不禁感慨万千。一代奇人,独绝千古,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世代相传。于是,他让好友高炳朗取出笔墨纸砚,继而研墨挥毫,一首《庄周井怀古》绝句跃然纸上,诗云:

一抹井园带夕阳,

名贤故里井泉香。

居民莫作沧桑感,

此井如今尚姓庄。

书毕,令好友高炳朗赞叹不已。高炳朗道:“解读老井,以物喻情,抚去岁月烟云,回归千年历史,真仍佳句也。”此诗一出,便不胫而走。

次日,张良珂与高炳朗又结伴到青莲寺南五公里处的唐庄村拜谒庄周陵。在庄周墓前,二人肃立良久,一任心中的思绪展翅而飞。这时,墓旁的油菜花正竞相开放,三五只白色的蝴蝶翩翩起舞流连在黄色的花丛中,徘徊于清澈细流的小河边,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清风,甘露醇浆。张良珂回味着《南华经》中的精辟哲理,联想先贤如河流星辰,著述如恒河沙数,不论赞誉或贬斥都随岁月流失、烟消云散,而只有文哲大师庄周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于是,他文思涌起,顷刻间,一首《庄周墓》绝句诗泼洒纸上:

读罢南华锦绣文,

焚香肃拜庄周坟。

贤愚自古皆归土,

谁似先生百世闻。

据《老考城张氏人物志》载:“公(指张良珂)的诗内容相当广泛:或示后学以训导;或写己以自嘲,推心置腹于友人;或借景抒情于事物,临古迹以缅怀先贤;或览经典以述己见,感慨时事之变。”其诗作习稿在他生前大多散失,后经其子张本棠苦心搜觅,才得诗不满百首,汇集成册,题名为《树人堂诗集》。现存的《树人堂诗集》仅收诗六十余首,序文三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