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苇研

更新时间:2022-05-08 21:01

张苇研,1913.4.13年生,浙江浦江人。曾受业于陶行知创办之浙江湘湖师范和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后改学西医,专科毕业后转南京全国经济委员会卫生实验处寄生虫学系任研究生,专攻寄生虫学。现任云南昆明盘龙中医院副主任医师。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幼年受吴茀之、张书旂影响,喜诗词书画篆刻。早年蒙徐悲鸿、何香凝指授,并与马万里、宋吟可、阳太阳等组织漓波书社。曾兼任广西艺术专科学校、初阳美术学院教师。医余从事书画创作,常用印章均自治。作品参加全国第二届书法篆刻展和多次美展。张苇研曾任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云南省二、三、四届政协委员。

人物生平

张苇研(1913—2000.6),浙江省浦江县城北人,原名张惠连,因兄弟三人他最幼,行三、他父亲从《古文观止》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群季俊秀皆为惠连”而得名。说他最小,兄弟三人中他最聪明,最有出息。父张子荃,幼习儒,中年从事中医伤外科,自制骨伤膏药为民治病。从医之余或画山水,或画花鸟。与雕刻家周光洪,民间艺人朱杏生,画家张子美、张爽甫交往甚密。与周光洪更情同手足,长年住在张家。幼小的张苇研常偎在周师傅身旁,看着师傅雕琢寿星,伏牛背读书的牧童。有时师父还手把手地教他学画关公、吕布、钟馗之类的英雄人物,家庭环境的薰陶和民间艺术的滋养,使他从小就同书画结下了很深的缘份。十多岁端午节刻香包,画钟馗;春节写春联、绘彩灯,在浦阳镇已小有名气了。

1927年前后张书旂吴茀之、张振铎一辈在画坛崛起,名声与日俱增。张苇研决心以长辈为学习楷模,刻苦自励,立志成才。由浦阳小学校长张爽甫先生送来张书旂彩色画片一百张,在父亲指导下每天临摹,由于勤奋好学,进步神速,1935年浙江湘湖师范毕业时,书画成绩为全校之冠,经常在上海学生文艺丛刊和中学生杂志上发表作品。次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专。后因家境衰微,在同事与朋友老师的帮助下半工半读。不久辍艺改行,转又考入浙江省立医专医科,毕业后入南京中央医院实习,并在全国经济委员会卫生实验处寄生虫学系任研究生。医余常与高逸鸿唐云等画友一起切磋艺事。合作的《松壑泉铭图》入选《第一届全国中国画展》。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东北先后陷入敌手,中华热血青年无不奋起抗日。供职于中华防疫大队的张苇研毅然参加了挺进闸北的救护工作。上海沦陷后,随军转辗于武汉、长沙等地。在一二二后方医院从事传染病治疗工作。后又调任陆军工兵学校军医处处长。虽军书傍午,仍未忘艺事。

1939年在桂林,任桂林师范校医兼生物教师,有幸与叶圣陶、丰子恺、杨晦诸先生同事,得到他们的热情指导和鼓励。丰子恺先生见到他的画后,赠他“医能糊口、画可成名”。后应广西初阳美术学院、广西美专校长马万里先生之聘,兼任两校国画老师。并与宋吟可阳太阳筹组漓波画社,开过多次书画展,颇得时誉。当时他在广西省政府卫生实验处任防疫科科长之职。

1948年退役,举家迁至云南,执教于昆明八中,专攻书画,日益精进。正当他雄姿英发,在滇池湖畔贡献自己大好年华的时候,反右风暴袭来,接着文革十年横祸,使他在画界消声慝迹。十八年后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已是满头银发。期间那九死一生的磨难,自不待言。在那茅屋秋风,食不果腹的日子里仍醉心于丹青。1975年应国家县团级特赦,转业安置在昆明盘龙中医院任主治医师。1980年平反恢复了名誉。1983年被任为西医副主任医师,省文史馆馆员,“重研朱墨作春山”,年逾古稀的张老又重提画笔,开始了他一生的创作高潮。

个人成就

张苇研的国画、诗书画印兼善,以书入画,以画见长,他画山水,灵气蕴蓄,浑厚华滋,马夏的苍劲、董巨的平淡幽雅、二米的高雅简洁之风均有涉猎,融众家之长,自成一体。花鸟画更是泼辣豪放,潇潇脱俗,婀娜若生。色彩明块清新,抒畅悦目。既能吸收民间艺术的精华,又能吸收古代文人画的优点。篆刻受马万里的影响追摹秦汉,画中多为自刻印章,每张画压脚章多为“浦江人”三字,可见他对浦江家乡的怀念,诗为郁达夫先生亲授,清新自然,豪不做作。

张苇研不顾年老体弱,游历名山大川,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收集创作素材,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国画作品,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展览。两度参加日本举行的《中国名画家作品展览》、《凌风》、《秋荷》、《岁月松风》等被选送法国、英国、德国和瑞典参加国际文化交流。亚洲著名《收藏天地》杂志32期专版介绍张苇研的书画艺术。并增选为香港港东方文化中心学部委员,云南省美协推荐给北京大会堂云南厅绘制中国画一幅。云南电视台录制专题片为之介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