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28 15:11
张达(1896 - 1956),原名长淦,字豫达,莞城博厦人。曾任粤军第二军军长,第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父张子祺,私塾教师。母黎氏。
人物生平
张达幼年家境清贫,无法就读,只能在私塾门口偷听,久而久之,被钟辉老师看见了,就叫他帮助煲茶、扫地,读书不收钱。不久,见张达聪敏过人,过目成诵,遂专心培养,资助他到旨亭街张子静、骆冕廷处读书。钟老师为人仗义疏财,对他极为器重,常以粮油钱等助之,及长,又以女儿许之。张达得以成才,与其岳父钟辉力助分不开。
辛亥革命前,张达考入燕塘陆军小学,毕业后入保定军校步科第六期深造,与徐景唐、李扬敬、罗植椿、陈仲英等同届毕业。时孙中山先生在南方领导革命,广州遂成革命中心。张达回粤,投奔革命。先参加讨袁(世凯)运动,继而参加北伐,东征陈炯明,从排长、连长升至营长。1926年秋,任陈济棠的第11师军官教导队主任。翌年春升任第11师参谋长。1928年春任余汉谋的第11师32团团长。1929年8月升任香翰屏的62师的旅长。
1931年5月,国民党内各派系矛盾重重,蒋介石的江浙派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而汪精卫的改组派、孙科的太子派、李宗仁的新桂系、古应芬、邓泽如、萧佛成的元老派、邹鲁的西山会议派等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与蒋政权抗衡,出现了宁粤分裂的局面。陈济棠乘机扩编军队,将第八路军改称为第一集团军,自任总司令,以余汉谋、香翰屏、李扬敬分任第1、2、3军军长,各辖两个师。张达仍隶于香翰屏第2军之下,任第5师师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达率第5师进驻惠阳、宝安、东莞,并兼任虎门要塞司令。1932年一·二八后,他辞去虎门要塞司令职,1933年升任第2军副军长。1934年香翰屏与陈济棠矛盾加深,辞去第2军军长职,由张达升任军长。在此期间,陈济棠为了巩固他在广东的统治,曾派第2军下属的两个师张瑞贵、邓龙光率部到大南山“剿共”。红军长征后,第2军撤回南粤。
1936年5月,陈济棠发动两广事变,实行抗日反蒋。7月14日,余汉谋在大庾通电就任广东绥靖主任兼第四路军总司令职,电逼陈济棠释兵下野。同日,驻韶关第2军军长张达首先响应,通电“服从中央”,欢迎余汉谋回粤主持。由于蒋介石早已收买了余汉谋等高级将领,陈济棠的“王牌”一百三十多架飞机亦纷纷北飞南昌投蒋。陈济棠被迫下野,7月18日晚潜往香港。
1937年,抗战军兴,张达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军界,积极投身于抗日行列,以军长职率部驻守海南。在海南岛任职不到一年,卓有政声,他没收了很多铜制的假银毫,弃于大海之中。海南人因他不扒不贪,都称之为张贤人。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张达回师西江,仍任第四路军62军军长,曾参加惠广战役。1939年秋,他调任余汉谋的第十二集团军参谋长,率部在五华一带阻击日军北犯,为余汉谋所倚重。时广东省会临时设在韶关,余汉谋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蒋光鼐任副司令长官,余汉谋兼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徐景唐、张达任副总司令,下辖第63军、65军和一些独立旅等。张达驻守西江战场,曾率部参加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粤北大会战。在几次大会战中,张达指挥作战,机智勇敢,屡立赫赫战功。1945年日本投降,张达奉命与徐景唐到惠州、汕头接受日本投降。
1946年,蒋介石为了瓦解粤军,第十二集团军被调往浙江衢州一带,实行改编,张达被调回广州,先任广州行营主任,后任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宋子文为主任),是管军事的副职,实际上是有名无实。张达对蒋介石的独裁和内战不满,申请退役。同年冬,经中枢核准退役。
1948年至1949年,他曾任东莞明伦堂董事长,在任期间,重视莞邑文教、慈善事业。还以明伦堂的名义,办过龙太行车公司,为发展莞邑交通作出贡献。建国前夕,去了香港,大约1956年病逝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