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2 07:59
张连印(1945年1月—2024年3月10日),男,汉族,山西左云人,中共党员,少将军衔,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被誉为“当代愚公”“绿化将军”“新时代的甘祖昌”“穿军装的杨善洲”。
1945年1月,张连印出生。
1964年,参军入伍。
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3年3月(一说5月),退休。
2003年10月,回到家乡(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乡张家场村),开始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2024年3月10日,张连印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0岁。
张连印的家乡张家场村位于全国林业六大工程之一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是中国北方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区。全村共有土地17754亩,耕地只有6346亩,其余11000多亩都是荒山荒坡,风起沙扬。2003年,张连印从右玉买了1万棵樟子松苗栽种,结果第二年全死了;再栽,6000棵树又死了。经过现地调查后,张连印先后20多次到县、市、省林业部门咨询专家,学习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知识和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的办法,并请山西省林业勘测设计院的有关专家现地勘查设计,制定出了《张家场生态园林村建设总体规划》。
从2004年春季开始,张连印着手修路、通电、打井、修渠、平整土地、育苗,为大规模植树做准备。启动资金很快就花光了张连印多年来的30多万元积蓄。在向儿女们求援后,张连印又不辞辛劳,走访部队的老战友,跑有关单位和金融部门,多方面寻求支持帮助,总算解决了资金问题。在这一阶段,张连印先后在家乡的荒山、荒岭上打了8眼机井,修了3500多米的水泥路,挖了3400多米长的灌溉渠,为村里绿化荒山打下了基础。
张连印在荒山上盖起了平房小院,用不到5万元买来了一辆的面包车。他和妻子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这里。张连印身先士卒,带头苦干,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回乡18年(截止到2021年),张连印共植树1.8万亩、205万株,在荒废的河滩上建成了300多亩的苗木繁育基地,将自己摸索出的适合家乡自然环境的20多个树种,育成树苗近200万株,提供给全村、全县绿化荒山,又将自己绿化荒山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使张家场村形成的“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种苗繁育基地、农业科技苑、村庄改造”的经验在全县进行了推广。
2011年,张连印被检查出患有肺癌,张连印只说了句“冷静面对,科学治疗”。手术前,他把种树这些年欠下亲朋的钱全部还清,甚至去照相馆拍好了遗照,却仍在第二年开春坚持回到荒山造林的一线。
2014年,张连印的肺癌出现骨转移,在住院一个月后他又一次回乡种树。在他和乡亲们的努力下,左云县林木覆盖率由2003年的38.6%上升到2021年的45.03%,在昔日的不毛之地播下乔、灌、草科学配置的绿色屏障,让绝大部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使之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典范。
种树的第二年,张连印刚种下的几万株新苗几乎被羊啃光了。有人让他找羊倌要赔偿,有人建议他在山上设栅栏、洒农药。张连印说:“辛辛苦苦种了半天,苗被羊啃了,我心里也不好受。但我是个农民的儿子,知道乡亲们养几只羊不容易。”他不但没要赔偿,还给他们送去胶鞋、雨衣,逢年过节都去看望他们。渐渐地,村里人被张连印打动,自觉护绿的人越来越多。羊倌们放羊时都格外小心,不让羊再啃了树苗。
在脱贫攻坚最吃紧的关键时期,张连印一边种树增绿,一边想方设法带动乡亲们增收,优先吸纳贫困村民在基地务工,帮助26人年人均增收6000元。他还免费为种植户提供幼苗、开展技术培训,鼓励大家自建苗圃,拓宽致富渠道。每逢中秋,张连印都要给村里的高龄老人和困难村民送去慰问金和月饼。村民们也把他当亲人,村两委班子开展党建活动邀请他参加,搞发展规划征求他的意见,家庭矛盾也常常请他出面调解。
妻子:王秀兰
儿子:张晓斌
女儿:张晓梅、张晓花
张连印1971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两女。在张连印晋升为副团级前,张连印与妻儿一直两地分居。
2011年6月,被检查出患有肺癌。2014年,被确诊为肺癌骨转移。
张连印入伍第一年获评“五好战士”“技术能手”,曾作为北京军区学毛著、学雷锋先进个人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68年,国庆庆典活动中,张连印作为“四好连队”指导员代表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再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在退休后,张连印先后被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军先进退休干部”等。
2021年6月,被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委员会授予“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21年10月18日,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2022年11月19日,被授予“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称号。
2024年1月,被列入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预备人选。
“植树造林、防风治沙,是咱们国家的一项战略工程,作为一个退休的老兵,我想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退休后的最后一个战场。我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我才能长大,乡亲们对我的恩情一辈子也忘不了。”
“你们为我戴红花,我把决心来表达,到了部队听党话,党叫干啥就干啥!”
“我是退休了,没职务了,可我的党员身份还在,这是我一辈子的职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我一辈子的义务。”
“我种树,为党和人民做事不觉得辛苦,反而很快乐。”
“每天和树打交道,和老百姓在一起,心情好身体就好。”
“百姓的认可、良好的家风,就是我留给子女最好的‘财富’。晓斌和乡亲待在一起,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很好。”
“是党把我从一个孤苦的放牛娃培养成一名将军,是乡亲们让我过上现在的日子。永不忘这一方水土一方乡亲,党组织是我的家,家乡父老是我的母亲。”
“军人的价值体现在战场,林地是我现在的战场,只要还能动,就不当逃兵!”
“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唤起全民生态意识是我的心愿。”
“作为一名老党员,始终要信仰如炬、初心如磐,卸甲不移志、退休不褪色,为党的事业拼搏不息、奋斗不止。”
张连印同志是初心使命的真挚坚守者、“两山论”的生动践行者、革命传统的模范传承者。他信仰如炬、初心如磐,卸甲不移志、退休不褪色,为党的事业拼搏不息、奋斗不止;他少小离家、落叶归根,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与百姓心手相牵,坚持奋斗在绿化荒山、防风固沙的“新战场”;他退休后脱下军装换农装,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始终保持艰苦朴素作风,模范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作出了光辉榜样。(中共中央宣传部 评)
张连印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始终奋斗在生态文明建设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树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精神,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评)
前半生带兵,后半生种树。从拿起钢枪到扛起铁锹,手中的“武器”发生了变化,张连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变。解甲不懈志,让昔日荒山秃岭变为绿水青山,张连印用爱民为民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情怀。18年,云杉记住他的目光,青山留下他的足迹。他以“无我”之境,写就顶天立地的人生。(光明网 评)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部队工作时,张连印爱军精武、备战谋战,成长为一名共和国的将军;光荣退休后,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他,不忘组织的培养之恩和乡亲的养育之情,回到家乡种树18年,带动一方绿化,兴旺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群众,用爱民为民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解放军报》 评)
张连印的事迹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缩影。张连印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为乡亲们造福为目标,矢志不渝、艰苦奋斗,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人民日报》 评)
张连印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榜样,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标杆,是新时代领导干部的楷模。(新华社 评)
经过长年植树造林,家乡生态改善后,乡亲们感念张连印的事迹,自发筹钱在张连印植树的一个山包最高处建了一座凉亭,想取名叫“将军台”,以感激他对家乡人民的贡献,却被张连印制止,后来立起来的是“张家场乡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纪念碑”。张连印的植树基地成了右玉干部学院的教学点,最初被命名为“将军林”绿化基地,后来张连印把“将军”二字换成了“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