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钧

更新时间:2024-09-26 20:43

张钧(1919年-1997年),山东省寿光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宣教科科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豫西军区南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82年5月任航天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97年逝世。

人物生平

1919年生于山东寿光县。1935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总队1大队政治工作员、政治干事、政治指导员,决1旅第38团1营和教导大队政治教导员,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宣教科科长、豫北第3支队和济源独立团政治委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第13旅39团政治委员、豫西军区南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第13军39师政治部主任、第13军随营学校副政治委员。参加了同蒲、吕梁、豫兆、晋南、豫西、临汾、淮海、渡江、两广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任第13军39师政治委员兼中共云南普洱地委书记、军分区政治委员,昆明军区公安部队第二政治委员,云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8年9月起,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政治委员,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党委书记,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参与领导了战略导弹研制队伍的组建工作,组织开展中远程、远程地地导弹和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等。“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5年恢复工作,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82年5月任航天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1955年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97年6月2日在北京逝世。

主要事迹

张钧第一次参加较大的战斗,是1938年春天反抗日本侵略军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九路围攻,在长治至高平一线进行阻击战。第二次是1939年4月指挥一大队夜袭日军据点王和镇。王和镇位于沁源西北部,地处最高峰右翼山腰的咽喉部位,成为太岳区的北部门户和天然屏障,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

1939年春,日军凭借优势兵力攻占王和镇之后,赶修碉堡工事,日夜清乡扫荡,妄想卡住青年抗敌决死队进出的咽喉,并和他处日军形成了对决死队合围的态势。

抗敌决死队决心拔掉王和镇这颗插入太岳根据地的钉子,摆脱战局的危机。一大队由于曾经驻守王和镇,对这里的地形和群众比较熟悉,受命担任主攻任务。

教导员张钧首先作了战斗动员。他说明了这次战斗的任务和重要意义,号召指战员杀敌立功,做抗日先锋。接着他和大队长胡兆祺又详细地介绍了王和镇的社会情况、地形和敌人兵力的部署情况,分配了各中队的具体任务。当张钧宣布“谁愿意参加奋勇队请举手”时,战士们争先恐后报名参加,各中队都有一支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冲锋奋勇队。

4月16日晚,一大队的三个中队由当地的民兵作向导,从距王和镇30里地的村庄出发。是夜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张钧率部直插王和镇。一大队的三个中队在镇内外全面打响,枪炮声、喊杀声响成一片。三中队攻进后街的日军指挥部大院,经过一阵猛烈冲杀,消灭了大部分敌人。敌人遭到重创,拼命组织反扑,疯狂地向镇外抢占高地。张钧在镇北制高点阵前指挥,冒着枪林弹雨和战士并肩战斗。指战员们活捉了一名日本兵,顿时一片欢腾。张钧见此情景,立即提醒阎稚新指导员说:“不要大意,坚守前沿阵地,小心鬼子反扑。”

阎指导员听后,马上赶到队前,带领队伍打扫战场,准备应付发生的新情况。

夜袭战打到天亮,情况果然发生了急剧变化。镇内残敌疯狂反扑,大股增援日军也逐渐向王和镇包抄过来。这时,站在主碉堡上的阎指导员,被日军的机枪击中,顿时倒在血泊中。正在阵地东侧二中队观察战况的张钧闻讯,即刻赶来,一面组织抗击敌人,一面嘱咐细心包扎救护伤员,速向后方转送。敌人攻势凶猛,张钧见情况紧急,当机立断,令一、二中队边阻击边向后撤,迅速摆脱敌人。由于他们撤出及时,避免了大的伤亡。

王和镇一仗,击毙日伪军100多人,取得了重大胜利。决死队一大队无一人被俘,无一人退缩,表现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张钧作为一个学生出身的年轻指挥员,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受到同志们的称赞。薄一波等新军领导人,高度赞扬了决死队一大队英勇作战的壮举。几十年后,薄一波还曾经提起在王和镇战役中那个山东大汉张钧打得不错。

人物贡献

1982年5月起任航天工业部部长,领导完成了固体潜地火箭和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的研制、发射等任务,为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事业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