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钧

更新时间:2024-09-12 16:54

张锡钧(1899年6月3日—1988年3月20日),天津人,生理学家,医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

人物生平

1899年6月3日,张锡钧出生于天津。

1920年—1926年,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及芝加哥大学罗虚医学院(Rush Medical College)学习深造,相继获得理学学士、医学博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1926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助教。

1927年,转入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科,历任助教、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

1938年—1942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系代主任。

1948年,历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系教授、 主任、医学院教务长。

1949年,任职于中国协和医学院。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7年,任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

1959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生理学系主任、教授、实验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1960年,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实验医学研究所所长、生理学教研室主任。

1963年,任中医研究院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

1988年3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世纪30年代,张锡钧创立了定量分析乙酰胆碱生物测定法,即蛙腹直肌法,此法可测出动物各种组织中乙酰胆碱的含量最早提出中枢神经内化学传递的存在,并证明乙酰胆碱是一种介质研究了人胎盘中乙酰胆碱对分娩的关系,提出了分娩起因的理论,早产与晚产的机制创立“迷走神经、垂体后叶反射”理论对甲状腺生理的研究,提出色亚基酸与甲状腺细胞活动有关,而甲状腺对毛发生长有特殊作用提出“经络一皮层-内脏相关”假说。

截至1988年3月,张锡钧共发表论文80余篇,其代表论著有《生理学纲要》等。

[1]张锡钧,谢益宽,文允镒,等.经络—皮层—内脏相关假说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258):264-267.

[2]张世仪,屈金河,杨桦,等.正常人手三阴及三阳经循行线上皮肤阻抗的观察[J].生理科学,1982.

人才培养

张锡钧在教学中严把质量关,每堂课都要重写讲稿,严谨的替旧换新,讲课前一个单元,都要闭门自己试讲。他注重教学联系实际,课堂讲课中穿插课堂示教。对有些章节,在讲课的同时,安排学生到病房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加深理解。对于实验课教学,除要求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外,还要查阅指定的参考文献,对实验操作要正规、准确,实验物品摆放须得当。对于实验结果须结合参考文献进行讨论。实验报告写出后须经老师认可签字方可通过。

1937年,张锡均撰写了《初级动物生理学》实验教材,提供给当时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协和医学院护士班使用。

张锡均与林可胜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生理学实验》讲义。

张锡钧培养、指导过的研究生和进修生,有不少已经成为中国国内外的学者或教学科研中的骨干,如细胞生物学家汪堃仁院士,原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倪国坛,生理学家王志均院士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张锡钧的父亲张文藻是天津市一名医师,兼通中医与西医,曾任天津市公立医院院长,并创立了天津市平民医院,张锡钧自幼受到家庭的薰陶立志学医。

张锡钧的妻子是高月川。

人物评价

“张锡钧有着严谨、求精、勤奋的治学精神和热爱祖国、关爱学生、宽厚待人的美德,他是中国近、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科学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光明日报》评)

“张锡钧是中国神经内分泌研究的先驱,是中国生理科学、神经生物学的奠基者。”(中国网评)

“张锡钧是中国现代生理学的主要奠基人、创建者和开拓者,是中国生理学界泰斗和医学界的一代宗师。”(《国际人才交流》评)

“张锡钧的高尚品德、丰功伟绩和尊重历史、坚持真理、不畏邪恶、光明磊落的一生永远值得后人缅怀和学习。”(《科学中国人》评)

人物纪念

1983年,张锡钧将他原存于美国银行的本息共2万余美元捐赠给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生理学会为此成立了“张锡钧基金会”,基金会每两年一次举行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论文评奖活动,并向优胜者发放奖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