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6 20:11
张镇(1899年—1950年),字真夫,湖南常德人。早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二中学。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政治部科员。1925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1927年回国,任蒋介石的总司令部待从副官,追随蒋介石参加国民党新军阀混战。1932年起,任宪兵特务团团长,宪兵一团团长、宪兵教练所教育长、教导团长。1936年,调任第八师副师长,到陕甘参加对红军的“围剿”。
1899年,张镇出生于湖南常德县(今常德市)丁家港乡五里冲。早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二中学。1924年,考入黄埔学校第一期。毕业后分配到本校政治部任干事。
1925年,奉派赴苏联孙逸仙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因其赞同托洛茨基的观点,后被遣送回国。返国后,被蒋介石安排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工作。后任委员长侍从室上校侍从副官。
1933年,调任宪兵特务团团长,后任宪兵第一团团长、宪兵教练所教育长兼宪兵教导团团长。
1938年11月,长沙大火后,奉令参与主持救灾委员会工作,办理账灾事务,及负责警戒和恢复长沙社会治安。
1944年,升任宪兵司令。
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及三青团中央监察委员。
1947年8月,兼任首都卫戍总司令部总司令。10月兼任宪兵学校校长。
1948年9月22日,授予陆军中将。
1949年2月,随国民政府撤往黔阳、广州、重庆等地,后转往台湾。
1950年2月17日,因病在台北去世。
1953年2月,追赠为陆军上将。
在鼎城区原丁家港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走出了一位前国民党宪兵司令、曾经保卫过毛泽东同志生命安全的传奇人物张镇。
张镇幼时启蒙于本地私塾,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268年的满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常德城内原来设立的旧式小学堂,一律改为新式小学校。张镇于1913年转入常德县公立小学校(前身为武陵官立高等小学校)就读。1920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二中学(今常德市一中)。1923年冬毕业。时值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黄埔军校,张镇和其他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个人生活出路的愿望,放弃了报考大学的初衷,毅然考入广州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1924年11月,随校编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周恩来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聂荣臻、鲁易任政治部秘书。由于张镇的文化基础和身体素质都很好,思想开朗,上进心很强,入校不久就加入了进步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这个联合会名义上是青年军人的组织,实际上是以周恩来为首的军校政治部团结青年军人的桥梁,是校内的共产党组织对青年军人进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
毕业时,他被分配到军校政治部任干事,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主要职责是协助聂荣臻和鲁易草拟各种文件与整理文书档案。后来又先后担任黄埔军校第二期政治部编纂股编纂员、第三期政治部组织科科员。
1925年1月,粤军首领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在广东发动叛乱。讨伐陈炯明的任务本应由实力强大的滇军担任,但滇军首领杨希闵拒不接受命令,孙中山只好委任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为东征总指挥,以黄埔一期毕业生组成的两个教导团为主力,开赴东征前线。此时,张镇在教导团任排长。
陈炯明派了一个旅的兵力驻守淡水,并在继续向淡水增派兵力。教导团决定采取速战速决的办法,赶在敌人的后续部队到达之前占领淡水城。根据苏联顾问的建议,教导团组织了100余人的敢死队(当时叫“奋勇队”)担任爬城任务,以教导第一团为攻击主力军,教导第二团为总预备队。2月12日拂晓开始攻城,张镇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冲锋在前。经过6个多小时的攻城战和激烈的巷战,敌军全部缴械投降。因作战有功,张镇在火线上由排长擢升为连长。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为了纪念这位革命先驱,苏联在莫斯科创办了孙逸仙大学,即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生由国共两党共同选派。在黄埔军校政治部的推荐下,1926年初,张镇被选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与共产党人乌兰夫、伍修权等同志为同班同学。
张镇入校时,在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内正在开展反对托派的斗争。当时,莫斯科中山大学经常举行辩论会,张镇在发言中赞同托派的观点,引起了校方的不满。1927年,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宣布:参加托派或宣传其观点者,是与留在党内不相容的。于是,托洛茨基被开除出党,张镇也被遣送回国。
此时,正值北伐期间,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驻防江苏徐州。张镇以黄埔一期学生的身份,专程晋见蒋介石。蒋介石在黄埔军校任校长时,为了收买人心,每周都要单独找10个学生谈话。有一次找张镇谈话时,他问张镇将来想干什么,张镇毫不犹豫地说:“我想打仗。”蒋介石对他的回答非常满意,从此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刻,张镇不远千里来求见蒋介石,蒋介石自然很高兴,非常爽快地把他留下来,授以中校军衔,担任他的侍从副官,参加蒋介石举行的二次北伐和中原大战等战事。
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常会任命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张镇随之调往陆海空军司令部任职。期间,蒋介石先后与新军阀冯玉祥、阎锡山发生混战,张镇一直跟随在蒋介石身边,或参与军机大事,或在鞍前马后效劳,深得蒋介石信任。
1932年,国民政府设立军事委员会,蒋介石任委员长。当时,除了他的几个亲信侍从以外,还临时抽调一些参谋人员跟随他到各地巡视。为了保证他的安全,南昌行营秘书长杨永泰向他建议,专门设立一个委员长侍从室,列入南昌行营的编制。蒋介石采纳了这个建议,委任晏道刚为侍从室主任,提名张镇任侍从室副官,并由中校晋升为上校。不久,军委会设立特务团,蒋介石任命张镇为特务团团长。后参加国民党特务组织复兴社,为骨干成员。1933年,任宪兵训练所教育长兼宪兵教导团团长。
1934年,军委会改特务团为宪兵第一团,直属宪兵司令部,张镇亦随之改任宪兵第一团团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五师政治部主任。1936年,调任陆军第八师副师长,驻防甘肃天水,昼夜训练部队,率部围剿陕北红军。西安事变爆发后,奉命率军星夜赶赴西安,中途获悉蒋介石已答应抗日,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于是留驻宝鸡,就地待命。1937年,调防江苏。
“七七”芦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命令张镇率领陆军第八师移防上海外围,参加淞沪会战。8月13日,日军借口两名军官在虹口机场被国军击毙,向闸北大举进攻,淞沪会战就此爆发。张镇率领陆军第八师在南翔一线布防,与日军血肉相拼,日军阵地尸横遍野,未敢寸进。八师官兵连续奋战了整整十个昼夜,早已疲惫不堪,上级命令他们撤退休整。日军乘其换防之机,疯狂发起猛扑,接防友军仓促应战,眼看形势危急,张镇主动请缨,激励所部将士重新杀上战场,并身先士卒,死守阵地。经过数次猛烈冲杀,终于把凶狠的日军击退,保住了南翔一线的阵地。但是,由于蒋介石政府采取消极片面抗战的政策,淞沪会战最后遭到失败,整个上海落入敌手。
同年10月,张镇奉调至南京,改任宪兵副总司令。12月初,日军进攻南京,形势危急,1938年2月,张镇率宪兵司令部全体人员撤退至长沙。不久,蒋介石命令张镇兼任鄂湘川黔边区绥靖公署第三清剿区指挥官。南京失守,长沙成为京沪和江浙一带向大后方撤退转移的重要中转地。当时,向长沙涌来的伤兵和难民络绎不绝;在长沙过境的国民党军政机关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也很多。面对日机狂轰滥炸、社会治安日益恶化的复杂情况,张镇严令宪兵坚守岗位,协助地方政府管理伤兵、纠察军纪,保卫过境军政要员和社会名流的人身安全。1938年1月至10月,全国各地兵慌马乱,人心惶惶,而长沙城内却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与张镇指挥宪兵在长沙昼夜维持治安不无关系。
1938年10月25日至27日,武汉三镇相继失守,日军加紧向湖南逼近。湖南省政府仓惶撤至湘西沅陵,而宪兵司令部仍暂驻长沙, 协助长沙警备司令部负责城防警卫工作。11月12日凌晨,长沙警备司令酆悌给张镇打来紧急电话,告称:“长沙情势危急,张主席(即张治中,时任湖南省主席)沅陵电话谕示,根据中央焦土抗战的原则,准备举火烧毁长沙,驻长的中央军政单位应立即撤离。”张镇于当天下午率领宪兵司令部全体人员,分乘几辆大车向芷江转移。是日午夜,长沙城内燃起熊熊大火(史称“文夕大火”),千年古城付之一炬。11月14日,张镇接到蒋介石电令,携带5万元现金和宪兵一团,星夜赶赴长沙救灾。到达长沙后,他一面主持赈灾事务,一面指挥城防警戒,维持社会治安,使一片混乱的长沙城,在短期内得以安定。
1940年底,张镇任宪兵学校教育长。1943年3月,任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监察会监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法执行总监部副总监,后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一期受训。是年末,宪兵司令部迁往重庆,张镇又指挥宪兵昼夜在山城巡逻,维持社会秩序,使社情极为复杂的重庆没有出现大的混乱。
1944年底,蒋介石为了巩固他在大西南的统治,在雅安与昆明之间的西昌(当时属西康省)设立委员长行营,原宪兵司令贺国光调任西昌行营主任兼警备司令,蒋介石随即委任张镇为宪兵司令,由少将晋升为中将,并兼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执法总监部副总监。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8月28日,毛泽东同志率领周恩来、王若飞等从延安飞赴重庆,同国民党商谈和平建国大计。为了保障毛泽东的生命安全,周恩来同志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和教师的身份,前往宪兵司令部会见张镇,要求他尽最大努力做好毛泽东的安全保卫工作。张镇没有辜负周恩来的嘱托,亲自去飞机场把毛泽东护送到下榻的曾家岩寓所,并命令他常德同乡、宪兵第九团团长蔡隆仁组成宪兵分遣排,由一名营长亲自带队,昼夜驻守曾家岩,进行特殊保卫。
《双十协定》签定的前两天,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秘书李少石被国民党士兵枪击牺牲。当时毛泽东同志正在军事委员会礼堂参加国民党谈判代表张治中为欢送他回延安而举行的鸡尾酒会,为了切实保证毛泽东的人身安全,散会以后,张镇用自己的防弹汽车把毛泽东护送到曾家岩寓所。10月11日,毛泽东离开重庆回延安时,张镇又亲自带领宪兵把他护送到飞机场,直至平安启航。
毛泽东在重庆逗留了40多天,其安全保卫工作,始终由张镇全权负责,没有发生任何意外。周恩来后来曾经多次说过,不管张镇这个人今后怎样,他派宪兵保卫毛主席的安全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做了好事的人我们要永远记住他。
1946年6月,宪兵司令部由重庆迁回南京,张镇除继续担任宪兵司令外,还兼任宪兵学校校长,同时被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和三青团中央监察委员。1947年,又兼任首都(南京)卫戍司令,并先后担任国民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国大代表”、制宪国民大会警卫处处长等职。
1949年2月,张镇率领宪兵司令部由南京迁往广州,不久,又撤退至重庆。同年11月,与空军司令周至柔等军政要员乘机飞抵海南岛,接着又飞往台湾。
1950年2月,张镇病逝于台北,终年5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