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6 12:15
张鸣岐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贵州路90号,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
张鸣岐旧居小楼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
张鸣岐旧居,又称张公馆,建筑师为罗尔夫•盖苓。旧居建筑面积约458平方米,是一处砖木结构有不规划两坡顶的英式小洋楼别墅,带地下室。局部为平房,楼房外檐为水泥砂浆断块抹灰墙面,带有方砖式线条肌理效果。二层设通敞阳台,坡屋顶起脊较高,平板红瓦屋面。平房端部出原形观景房,与道路转角相协调。外檐施棕灰色水泥饰面,侧山辟并列方形小窗,顶部高低错落。建筑内部有楼房四间,平房三间。
张鸣岐旧居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建筑材料为混凝土和砖。门洞采用花岗石砌筑的拱券式,坡屋顶山墙部分的开窗也采用富有韵律的竖条连续方窗。
相关人物
张鸣岐从民国十六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27~1945年)在天津居住,在津有四处寓所,三处在意租界,一处在英租界。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张鸣岐就职于岑春煊。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后,随岑在陕西、四川、两广先后任职两广学务、营务处、广西太平思顺道、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清宣统二年(1910年),因贿赂奕劻得署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镇压广州起义是他在此任职期间进行的。武昌起义后,张鸣岐逃往香港。袁世凯执政后,他从日本回到北京,挂名为袁世凯的高级顾问。民国二年(1913年)10月任广西民政长,会办广西军务。民国四年(1915年)7月任广东巡按使。民国五年(1916年),张鸣岐赞助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伯。民国十六年(1927年)迁居天津。在津期间,张鸣岐下台的军阀政客白坚武相勾结,抗日战争时公开投敌。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参加王揖唐发起的中华佛教会。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与王克敏、靳云鹏等被聘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议会议委员。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不久病死。
张鸣岐旧居整体建筑简洁大方,错落有致、造型别致,形体朴素大方,是研究北洋军阀历史和原租界时期建筑文化的主要实物资料。
2013年1月,张鸣岐旧居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鸣岐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贵州路90号。
自驾:自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张鸣岐旧居,路程约2.8千米,用时约1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