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17 14:01
3. 停留。
《宋书·蔡兴宗传》:“车驾屡幸贵第,酣醉弥留。”
屈武 《中非人民心连心》:“特别是 非洲 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坚强意志,同 中国 人民友好团结的强烈愿望,却将长久的弥留在我们每人个的记忆之中。”
当患
周总理弥留之际还惦记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走向他生命中最后一个阶段时,身体都会发生一些转变,家属需要清楚并留意。但并不是每位患者都会有同样的变化,有些症状可能不出现,也不是所有的症状都会在同一时间出现。
1.吞咽困难,越吃越少
因身体器官功能日渐衰竭,此时患者吞咽功能减退或拒食等现象,造成患者食量少、无食欲、吃不下或不想吃等,此时患者可能并不会感到饥饿,可能无法消化及代谢食物,所以不要强迫患者进食,以免增加患者的困扰。即使没有进食,也要定时清洁患者的口腔,保持其口腔湿润。
2. 濒死喉声
由于机能的衰竭,患者无力将集聚喉头部的口腔分泌物吞下或排出,或肺部的分泌物增加,于吐气时发出痰音般的嘎嘎声(痰音在吸气、吐气都会发生,嘎嘎声只有在吐气时才有,而且声音较明显)。此时如果给患者吸痰也只能缓解几分钟。也可以把患者的头侧转,或抬高床头,会使呼吸容易些。
3. 越睡越多
并将将会逐渐地花更多的时间在睡眠上,而且不易被叫醒。这是身体代谢改变的结果。注意把握患者清醒的时间,多陪伴他,与其沟通,给予其最大的支持。
4. 视觉、听觉、味觉的改变
濒死期由于神经系统机能衰退,患者视力逐渐模糊,目光呆滞,无焦距,目视前方,睡眠时眼睛不能完全闭合,球结膜水肿。多数患者常伴有口干、口苦、吞咽困难、口角发炎及唇裂等症状。听觉是患者最后消失的生理功能,患者常能听到周围的声音,但无力回应或表示。
可让室内的灯光柔和些,播放轻柔或患者喜欢的音乐。经常跟患者保持对话,可以靠近他慢慢说,表达自己的感受。
5. 皮肤的变化
濒死患者因血液循环变慢、周围血管痉挛、极度虚弱、营养不良等原因,以至全身皮肤苍白湿冷、肌肉无光泽、暗淡,松软无弹性或有盗汗现象,四肢末梢冰冷,口唇指甲呈灰白或青紫色,皮肤可出现淤血斑点,身体靠床侧肤色渐深或出现紫斑。
6.意识改变及烦躁不安
患者对时间、地点、人物的辨别能力减低,回答的话语变得很简单。可以握着患者的手,主动告诉患者日期、时间以及何人在场,会令患者有安全感。
有时患者会坐立不安或烦躁,这时先要查看是否存在疼痛、缺氧或膀胱积尿无法排出等生理上的原因,及时处理。但临终阶段的烦躁不安多与心理因素有关,此时家人可以与患者有肢体接触,如紧握他的手,用温柔的声音跟他说话,轻柔的音乐和柔和的灯光也可以令患者平静下来。在需要时,应使用医生处方的药物。
7. 大、小便失禁
濒死患者由于血液循环变慢导致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尿少而颜色深,甚至尿失禁或尿潴留。胃肠道因蠕动减弱,表现气体积聚于肠胃,患者常感到腹胀与恶心。肛门及膀胱括约肌松弛,患者常出现大小便失禁。这时可使用尿垫或成人纸尿裤,维持患者的清洁与舒适。
8.出现幻觉
由于血液循环减慢,造成脑部缺氧,患者可能会看见一些其他人看不见的人或事物,如已经去世的亲友,或出现其它幻觉。这时家人要保持镇定,不要恐慌,尽量慢慢地且自信地与患者说话。留意他说话的内容或语气,可能他想表达某些意思。同时,应该用被子或软垫护住床栏或其它部位,以免患者碰撞受伤。
9. 临终脱水
濒死期患者可能会有临终脱水现象,主要是患者不能再进食及喝水,通常是一种自然过程。
10. 呼吸变化
会出现不规律的呼吸形态,张口费力地呼吸,呼吸变浅而且速度加快,或出现10—30秒呼吸暂停的现象,这时临终患者“呼吸停止”前的一个重要征兆。
11. 当死亡临近时,疼痛和不舒服的感觉,通常会减弱些。
由无锡越剧团于1994年首演。
“本剧并非虚构。”由无锡市越剧团演出的大型无场次现代剧《弥留》一开始,字幕上就这样写明。那些披露性的、评判性的作品往往一开头声明“纯系质构”,因为其中写了不良的人和事,免得有人“对号入座”,带来麻烦。而《弥留》作此声明,是为了要人相信,它演的确实是生活中实有的感人肺腑的优秀人物的动人事迹。即便这样,此剧在北京演出时,仍有观众在议论: “哪有这么好的人?”,虽然字幕上作了声明,他依然不肯相信。不是这位观众对生活太消极,就是生活中的消极对这位观众“刺激”太深了。但是从他的心态来看,他对剧中“这么好的人”本身还是肯定和佩服的。这个问题对于无锡市的观众、特别在当地亿万纺织大军中,以及在它周边的城市,包括其它地区对生活抱着真诚、乐观的观众而言并不存在。
《弥留》这出戏所歌颂的顾鼎元确有其人。他是一个在改革浪潮中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平凡而伟大的优秀高级知识分子、优秀企业家、优秀共产党员。 顾鼎元是无锡拥有8000工人的国棉一厂的厂长,他本人是纺织大学研究生出身的高级知识分子。这家无锡最大的纺织厂一度由于生产、经营不景气而成为这个市的“苦菜花”,但在他当厂长8年间,不但职工福利随着企业利润的增长而提高,人均收入增长3.1倍;而且他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造了3000平米的申新幼儿园,解决了500多户职工子女入托难的问题;翻建了两个总共3300平米的职工食堂,拓宽改建了厂区的中央大道;建造了17000平米的职工住宅,让1200户职工迁入新居。
技术革新的引路人 大公无私的好干部
——忆我校校友、无锡国棉一厂原厂长顾鼎元
潘薇薇
编者按:无锡市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全国纺织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曾任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厂长的顾鼎元同志是我校校友;1991年1月16日,他在工作岗位上不幸病逝,终年54岁。为了所热爱的事业,为了坚守入党时的誓言,顾鼎元校友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年是顾鼎元校友逝世20周年,母校的老师和同学追忆起当年他求学时的点滴,现将他的事迹刊出,一为追忆二为激励,希望后来的东华人能以顾鼎元校友为榜样,为了国家建设与个人理想奋斗不已。技术革新的引路人1984年6月,顾鼎元出任无锡第一棉纺织厂厂长。受命于危难之际,顾鼎元在经过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咨询论证后,果断地开出药方,提出了“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治厂方针,在抓好当前生产的同时,集中企业财力,组织实施全方位技术改造,尽快增强企业的自我消化、自我发展能力。他在职代会上说:“厂长是‘飞鸽牌’,职工是‘永久牌’,短期行为虽然能给职工带来短暂的实惠,但会使工厂缺乏后劲,最后吃亏的是大家。我宁可现在挨骂,不愿将来让人恨。”
经过4年努力,无锡一棉被全国纺织同行业树为样板,荣获“全国技术进步先进企业全优奖”。在他担任厂长的8年期间,用于老厂技术改造的资金达5428万元,企业中具有80年代水平设备的比重由7.6%上升到71.4%,成为无锡市唯一的6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全部进入前10名的企业。工人群众的贴心人顾鼎元校友在任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干部的‘干’字是工人的‘工’字往下延伸一点,这说明干部连着工人;而工人的‘工’字在‘干’字的上半部分,这要求我们干部一定要把工人放在心上。”他当厂长8年间,职工福利随着企业利润的增长而提高,人均收入增长3.1倍;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造了3000平米的申新幼儿园,解决了500多户职工子女入托难的问题;翻建了两个总共3300平米的职工食堂,拓宽改建了厂区的中央大道;建造了17000平米的职工住宅,让1200户职工迁入新居。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管着8000人大厂的厂长,对自己的生活却格外苛刻。顾鼎元逝世后,前去吊唁的人们惊呆了,这样一个为1200户职工安家的厂长,自己却住在一间不满20平米的老房内,每逢夏天,为了避暑他只能睡在窗前的写字台上,一睡就是17年。师友眼中的好学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时代的顾鼎元在同学和老师的眼中,就是一个乐于助人、善于学习、为集体利益牺牲小我的人。
顾鼎元校友1951年进入当时的华东纺织工学院高级职业班学习,1954成为本科生,1962年他再次回到母校就读研究生。时任纺织系党总支副书记的周春麟回忆说:“顾鼎元在学习上不仅勤奋而且很讲求方法,因此学生时代成绩一直很优秀;但是他不是一个只知一味学习的人,他为人很正直,也很有事业心。”纺织学院的黄秀宝教授和顾鼎元做了4年半的同窗,忆起这位同学,黄老师就像打开时光的盒子,往事汩汩而来。
“顾鼎元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就是他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每次考试几乎都是全优的成绩。他思维很活跃,学习效率也高,不过最让我感怀的就是他的那种无私助人的精神。1954年我们读大学本科,同学中有一些是中专生升上来的,数理化基础薄弱,还有一些外地来的同学听老师授课时有语言障碍,顾鼎元很热心地主动帮助这些同学。他是个很愿动脑的人,为同学释疑答难时注意深入浅出、照顾每个人的接受能力,所以他的补习效果很不错。”《画法几何》当年被同学称为“头痛几何”,但是顾鼎元这门课的成绩却很出色,在介绍学习经验时他说:“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的,才会有学习的动力,现在我们学习的每一门课将来都要用于国家建设,所以要不畏困难努力钻研。”
“顾鼎元是我们120多个人的大班长,他负责的工作具体而琐碎,为了做好工作他以身作则,创新工作方法。”黄老师回忆说,他们在校期间适逢延安路校区中心大楼建设,顾鼎元带领班级同学参加劳动,不畏脏累勇挑重担,根据同学们的体格合理分配任务,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劳动热情,他想出了设立检查组及流动红旗评比等方法,“在同学中顾鼎元最符合入党条件,但是他却没有提出申请,我问过他原因,他的回答即使隔了50年我仍然记忆犹新。他说,最要紧的是思想上入党,一旦入党就要终生做个合格的党员,我还在考验自己,能否时刻将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如果我入党,就要将一生献给国家建设。”
斯人已逝20年,但在母校的师友心中,他依然鲜活,他的勤奋,他的聪颖,他的无私,他的胸怀,他的正直,都将成为怀念的理由而被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