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9 17:39
昌都强巴林寺,简称昌都寺,亦名祝厘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昂曲和杂曲两水交汇处,建于明正统二年至明正统九年(1437~1444年)。
明正统二年至明正统九年(1437~1444年),由宗喀巴大师的弟子西饶桑布创建昌都强巴林寺,历时8年。
从清康熙帝开始,昌都强巴林寺主要活佛受历代皇帝册封。
民国元年(1912年),昌都强巴林寺被乱军洗劫,寺院被焚毁。民国八年(1919年),昌都强巴林寺重建。
1982年,昌都强巴林寺得以修葺和扩建。
2014年,昌都强巴林寺文物修护工程完工。
昌都强巴林寺主佛为强巴(大慈)佛,寺院占地面积三百余亩,是昌都市最早、规模最大的格鲁派寺院之一,也是历代帕巴拉活佛的驻锡寺。昌都强巴林寺以大经堂作为正殿,围绕着大经堂建有护法殿、两座度母殿、辩经院、格朵拉章、噶丹颇章、根日扎仓、以及印经院、扎仓修行院、八大吉祥塔等建筑群。
扎仓
扎仓意为学院,强巴林寺有严格的习经制度,设有专门研究佛学学科的学院,藏语称为“扎仓”。
大殿
大殿是平日僧人集体念经的场所,藏语中称为“措钦多康”,大殿由100根柱子组建,可容纳3300名僧人同时诵经,是整个昌都格鲁派寺院中最大的一个大殿(经堂)。
护法神殿
护法神殿内中间的大佛为主供佛怖畏金刚、左边六臂护法神、右边阎魔护法神。
铜印、匾额
昌都强巴林寺保存有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五月颁发给帕巴拉活佛的铜印和清乾隆帝为昌都寺书赠“祝厘寺”的匾额。
塑像、唐卡、壁画
昌都强巴林寺经堂内塑有数以百计的各类佛像和高僧塑像,上千平方米的壁画以及众多的唐卡画。
活佛
昌都强巴林寺有五大活佛世系,有林堆、林麦等9个扎仓、7个康村,僧人最多时1200余人,辖小寺70座。该寺原由赤巴堪布主持,传至第十三任时,帕巴拉活佛拥戴清廷有功,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被清康熙皇帝封为呼图克图,颁发“帕巴拉呼图克图诺门罕之印”,命其主持昌都寺。现任第十一世帕巴拉活佛,名格列朗杰,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
宗教活动
昌都强巴林寺独有的宗教舞蹈——昌都藏戏在西藏自成一派。每年藏历二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昌都寺举行为期三天的“古庆神舞”。神舞以狰狞逼真的面具,整齐典雅的动作造型,宏大的场面而闻名西藏。该寺的钺斧舞服饰整齐华丽,舞姿古朴典雅。藏历元月三日至二十五日传昭大法会期间,寺院举行格西学位的辩经考试。藏历二月十五日,昌都寺举行恭迎强巴佛的大型活动。
相关历史
1950年,人民解放军进军昌都,第十一世帕巴拉·格列朗杰携僧众迎接人民解放军,并提供粮草等物资,为解放军进军西藏做出了重要贡献。在1996年及2008年开展的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全体僧人积极参与,为构建和谐模范寺庙,继承和发扬爱国爱教光荣传统,依法开展各项佛事活动,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维护寺庙及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雕塑艺术(酥油花)
昌都强巴林寺酥油花,是一种独特的民间雕塑艺术,它是以酥油(黄油)为主要材料,加入各种矿物质颜料,然后塑造出各种充满吉祥喜庆主题造型的艺术品。2011年,强巴林寺酥油花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昌都强巴林寺历史悠久,地位独特,是昌都市第一座、康区最大的格鲁派寺庙;寺庙藏式宗教建筑风格鲜明;主要建筑都保存完好,佛像、壁画和唐卡等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1962年,昌都强巴林寺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昌都强巴林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昌都强巴林寺被国家宗教事务局授予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2011年至2017年,昌都强巴林寺连续获自治区级、市级和谐模范寺庙称号。
2011年,昌都强巴林寺被国家宗教事务局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昌都强巴林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昂曲和杂曲两水交汇处。
自驾:自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昌都强巴林寺,路程约5.2千米,用时约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