彍骑

更新时间:2022-08-29 17:59

彍骑,读音为guō qí,汉语词语,意思是唐代宿卫兵名。

解释

1.唐代宿卫兵名。玄宗时因宿卫京师的府兵大量逃亡,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用宰相张说的建议,以招募方式选京兆、蒲、同、岐、华等州府兵和白丁,每年宿卫两个月,免除出征、镇守负担,称长从宿卫。开元十三年改称彍骑。天宝后,仅存虚名。

2.后亦指骁勇慓悍,长于骑射之兵。

出处

《新唐书·兵志》:“盖唐有天下二百馀年,而兵之大势三变,其始盛时有府兵,府兵后废而为彍骑,彍骑又废,而方镇之兵盛矣。”

《文献通考·兵三》:“高宗、武后时,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寖坏,番役更代多不以时,卫士稍稍亡匿,至是益耗散,宿卫不能给。宰相张说乃请一切募士宿卫。十一年,取京兆、蒲、同、岐、华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长从兵,共十二万,号‘长从宿卫’,岁二番。命尚书左丞萧蒿与州吏共选之,明年更号曰‘彍骑’。”后亦指骁勇慓悍、长于骑射之兵。

宋·王禹偁《大阅赋》:“鏖兵神速,彍骑飈驰。”《明史·宁王权传》:“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三卫彍骑及诸戍卒一呼毕集。”

明·何景明《武昌闻边报》诗:“传闻彍骑近长安,北伐朝廷已命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