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彦琮墓

更新时间:2023-04-04 12:09

隋代彦琮墓,隆尧县境内宣务山南段(即尧山)东山坡上有一棺形石室,有人曾误以为是宋代包公的棺材,其实不然,此乃隋代高僧彦琮之墓。

彦琮(557—610年),赵郡柏仁人,俗姓李。少时天资聪慧,12岁能诵《法华经》。东汉时,印度佛教传入中国,隋时已为兴盛。琮14岁入晋阳(今太原),与卢思道、元行恭等建斋房,讲“大智度论”。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琮奉诏入长安,住兴善寺,掌翻译事,并与陆彦师、薛道衡等人创著《内典文全集》。隋仁寿二年(602年),文帝命其撰写《众经目录》,勘定了当时书写佛经总集的标准,对后世经典具有很大影响。隋大业二年(606年)批阅了《昆仑书》,修撰了《天竺记》,论定了翻译外籍的楷模,为沟通当时中外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彦琮卒于隋大业六年(610年)七月二十四日,享年54岁,归葬故里宣务山。其墓于山之东坡就山凿成一棺形石室。此棺长5.2米,头高2.6米,尾高2米。石棺中有一洞,深2.5米,高0.8米,口宽0.75米。棺之左侧有石阶,拾级而上可达棺口。棺口处刻有“隋国译经法师彦琮遗身”和“大业六年七月二十四日无常”字样。 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此棺基本完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