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画作

更新时间:2023-06-23 17:56

中国古代建筑工程中为了装饰和保护木构部分,在建筑的某些部位绘制粉彩图案和图画的专业。在宋《营造法式》中,彩画作的作业范围包括对柱、门、窗及其他木构件的油饰。在清工部《工程做法》中把彩画归入画作,把作地仗和油饰归入油作

简介

中国木构建筑上绘制彩画,源远流长。《论语·公冶长》中有“山节藻棁”一语,表明至迟在春秋时,建筑上已有彩画。甘肃麦积山石窟北周窟中的彩画绘在柱、枋上,已出现近似宋式角叶、清式藻头的图案。在敦煌石窟五代、宋初建筑的窟檐和南唐二陵中都有以红为主调的彩画。对古代彩画的图形、用色、做法记载最详的文献是《营造法式》彩画作和清工部《工程做法》画作。按照这些做法绘制的彩画分别称为宋式彩画和清式彩画。此外,历代还有不同于这些官式做法的民间做法。

彩画用的颜料以矿物颜料为主,植物颜料为辅,加胶和粉调制而成。矿物颜料覆盖力强,经久不变色,有的有毒,能起一定的防虫作用。

主要手法

历代彩画虽在图案、用色、做法上有所不同,但长期以来形成一些具有稳定性的手法,如叠晕、间色、沥粉、贴金等。

叠晕

用同一颜色调出二至四种色阶,依次排列绘制装饰色带的手法。叠晕一词始见于《营造法式》。用在构件外缘时,深色在外;用在构件中图案四周时,浅色在外。内外叠晕间各留一白道后填底色,称剔地。这样画出的彩画可突出构件形体和主要图案。两组叠晕相并时,浅色在内,称为对晕。明清画作称叠晕为退晕,使用很普遍。叠晕最早的实例见于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漆棺,可见已有悠久的历史。

间色

在建筑相邻各间的同类构件上,或在同一构件的不同段落或分件上有规律地交替使用几种冷暖、深浅不同的底色的手法。如在青地上画红绿花,绿地上画青红花,红地上画青绿花,间隔排列,以较少的颜色造成较富丽的效果。在明清彩画中,以青绿相间为定法。

沥粉

用胶、油、粉调成膏,在彩画上画凸起的线,上覆明亮颜色,以加强彩画立体感、层次感的手法。这种手法最早的实例见于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漆棺,在宋元壁画上大量出现,在明清建筑彩画中广泛应用。

贴金

用胶画线和图案,上贴金箔的手法,可以调和不甚谐调的色彩间的关系;辉煌璀璨,多用于重点装饰。可以平贴片金,也可以沥粉贴金(贴在沥粉线上)。

彩画工艺和品种

宋式、清式彩画工艺和品种分述如下:

宋式彩画

《营造法式》规定,画彩画处先遍刷胶水,再按所画品种分别刷白色或棕灰色衬地。衬地上先按花纹略铺底色,再细画花纹。画时颜色重叠处先刷矾水,全画完成后罩一层胶水。目前所见宋以前唐代和宋以后元代的建筑彩画也都是这种做法。宋式彩画主要有五个品种。①五彩遍装彩画:以暖色调为主,多用红、、赤、等色。叠晕除青绿外,还用朱,为其他品种所无。所用图案有各种华文(几种花形图案)、琐文(密纹图案),大型构件还在华文、琐文中间画飞仙、飞禽、走兽、云纹等。阑额两端画各式如意头装饰,称角叶。梁周边叠晕,中心画华文、琐文。柱子上下画锦文或叠晕,柱身画缠枝花或团窠(团花)。这是用色和图案最繁富的彩画,用于重要宫殿。②碾玉装彩画:包括柱子在内,均以青绿为主调,不用红色。其图案与五彩遍装彩画基本相同,但不用飞仙、飞禽、走兽。③青绿叠晕棱间装彩画:也以青绿为主调,但不画华文、琐文,只用叠晕,柱身用青绿或素绿图案。④解绿装饰彩画:上部以红色为主调,斗栱梁枋满刷土朱,边缘用青、绿相间叠晕,如正面青晕则侧面绿晕,相邻构件青绿晕互换。但柱子仍画绿晕,仅把柱头、柱脚画朱色或五彩锦地。⑤丹粉刷饰彩画:又称赤白彩画,全部以红为主调,斗栱梁枋和柱子满刷土朱,下棱画白线,构件底面通刷黄丹,然后表面通刷一道桐油,是彩画中最简单的一种。以土黄色代土朱时称黄土刷饰。上述五种有时可在同一建筑中同时使用两种,相间布置,称为“杂间装”。宋式彩画遗物极少,而《营造法式》所载图样的图形和所标颜色位置颇有错乱,因之目前对宋式彩画只了解一个概貌,尚待进一步研究。

清式彩画

和宋式最明显不同处是除游廊仍用绿柱外,建筑都用红柱,檐下彩画以青绿为主。清式彩画柱子除金龙柱外,一般不加彩画。彩画重点在檐下,挑檐桁和下面的大小额枋都分五段,两端称“箍头”,稍中称“藻头”,中间称“枋心”,枋心边线称“楞线”。根据图案,用色的差别,清式彩画大体可分为三类。①和玺彩画:用在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其中又可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金琢墨和玺等。和玺彩画的藻头作Σ形。在箍头、 藻头、 枋心上都画龙。用色规律是明间挑檐桁为青箍头,青楞线,绿枋心;下面的大额枋和相邻间的挑檐桁为绿箍头,绿楞线,青枋心。即同一间的上下构件和相邻各间的同种构件青绿互换。每攒斗栱中,斗用青则栱用绿,相邻各攒斗栱青绿互换,柱头科的斗一律用青色,平身科斗栱双数时中间并列两朵用同色的。和玺彩画中金龙和玺使用大量沥粉贴金,最为富丽。②旋子彩画:以在藻头上画旋子得名,枋心上画龙、锦、西番莲,或只在素地上压黑线,称一字枋心。旋子彩画的构图源于圆花藻头,旋子是涡卷瓣旋花的简化形式。明代的旋心部分常用贴金的如意头、石榴或红晕莲花,色调鲜艳夺目。清代旋子和旋心都简化成圆形,趋向定型化;着重构图变化和旋子的组合,以适应大小额枋高度不同的要求,艺术性较差。清代又将旋子彩画按退晕和贴金的多寡,分为六个等级,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按顺序为: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伍墨。③苏式彩画: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布局与和玺彩画、旋子彩画不同之处是在檩、垫板、枋三构件上相当于枋心处,统一画一很大的画心,称“包袱”。包袱内涂浅色地子,上画山水、人物、翎毛、花卉等图画。两端的箍头也三件连在一起画。但箍头内相当于藻头外端的位置又三件分开,各画对称的花纹,称卡子。画曲线的花纹称软卡子,画折线的花纹称硬卡子。包袱外缘由多折曲线组成,画多层退晕。苏式彩画的题材多画折枝花卉、花果、仙人、动物、鱼鸟、草虫、博古、福寿字等,比较灵活,多用在园林中。(见彩图) 彩画作

彩画作

明代禁止一般住宅用红色彩画,现存大量明代建筑也确是用黑柱,上部用棕、黄绿等暖色调画彩画。在一些中小城市中,清代建筑的柱枋油饰仍沿明代旧制,以黑色为主调。清代江南的住宅和园林建筑的柱枋油饰则以栗色为主调,和粉墙配合,色调雅洁,与官式彩画风格迥然不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