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3 07:38
彩鹮(学名:Plegadis falcinellus):是鸟纲、鹮科、彩鹮属的鸟类。体长48-66厘米,翼展80-95厘米,体重485-580克。是深栗色带闪光的鹮,看似大型的深色杓鹬,上体具绿色及紫色光泽;虹膜褐色;嘴近黑色;脚绿褐色;脸部裸露,裸皮及眼圈铅色;颈、上背、肩和最内侧翼上覆羽色深。头部除面部裸出外皆被羽,体羽大部为青铜栗色。叫声是带鼻音的咕哝声,于巢区发出咩咩及咕咕的叫声。
彩鹮头部除面部裸出外皆被羽,体羽大部为青铜栗色,嘴长而下弯,呈黑色,跗蹠前缘具盾鳞;体羽大都红褐色;头顶、头侧、颏、前喉等均具紫绿色光泽;脸部裸露,裸皮及眼圈铅色;颈、上背、肩和最内侧翼上覆羽色深,富有栗色;下背、腰、尾上覆羽具紫绿色光泽;飞羽黑色;尾羽黑色,基部具缘色光泽,其余部分具紫色光泽;中覆羽具紫色光泽,翅的余部具绿色光泽;腋羽和尾下覆羽深紫色,体下余部羽毛栗色。
虹膜灰、褐或斑灰和褐色,眼周和脸裸露皮肤非繁殖期紫黑色,繁殖期脸为淡蓝色;鸟喙深铅色或铅褐色;跗蹠与趾黄褐色,膝部青铜色。
幼鸟体羽主要为暗绿色,无光泽,头和颈灰褐色,脸有白色斑点,头和颈具白色条纹,头顶上面有一小的白斑,下体褐色,微缀有铜绿色,嘴有粉红色逐渐变为暗色,脚暗灰橄榄色。虹膜暗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480-800克;体长490-600毫米;嘴峰131-144毫米;翅290-298毫米;尾98-106毫米;跗蹠96-144毫米。
彩鹮结小群栖居沼泽、稻田及漫水草地。夜晚成直线排列或编队飞回共栖处。与白鹭及苍鹭混群营巢。栖息于浅水湖泊、沼泽、河流、水塘、水淹平原、湿草地、水田、水渠等淡水水域,有时也到海边水泡、沼泽、河流入海口和其他海域生境。白天活动和觅食,晚上飞到离觅食水域较远地方的树上栖息。
飞行时头颈向前伸直,脚伸出到尾羽的后面,主要靠两翼鼓动,但其间也进行滑翔,飞行时呈密集的小群或呈拖长的“V”字队形飞翔。两翅煽动较快,滑翔技巧亦很好,善飞行,通常飞行距离较远。有时飞得很高,然后又头朝下的急剧落下。
带鼻音的咕哝声,于巢区发出咩咩及咕咕的叫声。
主要以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有时也吃蛙、蝌蚪、小鱼、蜘蛛和小蛇等小型脊椎动物,通常单独或成小群觅食。觅食时一边在水边慢步行走,一边将长而弯曲的嘴插入泥地或浅水中探觅食物,或者捕食所看见的表层食物。有时为了探觅水底食物甚至将整个头部完全浸入了水中。有时也跑动追捕食物。白天觅食、晚上回到栖息地树上栖息。
留鸟:阿尔巴尼亚、安哥拉、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鲁巴岛、阿塞拜疆、巴哈马、孟加拉、巴巴多斯、贝宁、百慕大、博茨瓦纳、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开曼群岛、中非共和国、乍得、中国、哥伦比亚、刚果(金)、哥斯达黎加、古巴、科特迪瓦、吉布提、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厄瓜多尔、埃及、厄立特里亚、埃斯瓦蒂尼、埃塞俄比亚、法国、加蓬、冈比亚、加纳、希腊、瓜德罗普岛、几内亚比绍、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肯尼亚、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卢森堡、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来西亚、马里、马耳他、马提尼克岛、毛里塔尼亚、墨西哥、蒙特塞拉特、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尼日尔、尼日利亚、北马其顿、阿曼、巴基斯坦、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葡萄牙、波多黎各、卡塔尔、罗马尼亚、俄罗斯(欧洲区)、卢旺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沙特、塞内加尔、塞拉利昂、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索马里、南非、西班牙、斯里兰卡、苏丹、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泰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突尼斯、土耳其、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乌干达、乌克兰、阿联酋、玻利瓦尔、委内瑞拉、越南、也门和津巴布韦;
繁殖地:亚美尼亚、澳大利亚、波黑、加拿大、克罗地亚、匈牙利、牙买加、哈萨克斯坦、摩尔多瓦、黑山、塞尔维亚、土库曼斯坦、美国、乌兹别克斯坦和赞比亚;
非繁殖地:伯利兹、捷克和东帝汶;
旅鸟:阿富汗、巴林、塞浦路斯、约旦、科威特、巴勒斯坦、南苏丹和叙利亚;
季节性不确定:阿尔及利亚;
游荡(非繁殖地):斐济和爱尔兰;
游荡(旅鸟):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
游荡(季节性不确定):白俄罗斯;
游荡:奥地利、比利时、英属印度洋领地、文莱、佛得角、科科斯(基林)群岛、丹麦、爱沙尼亚、法罗群岛、芬兰、德国、直布罗陀、中国香港、冰岛、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莱索托、马尔代夫、荷兰、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挪威、波兰、所罗门群岛、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瑞典、瑞士、多哥、英国、维尔京群岛。
彩鹮繁殖期因地域的不同而有差异,通常在春季成群营巢,也常与其他鹭类和鹳类一起营巢。群的大小从几只、数十只到成百只都有,通常营巢在厚密的芦苇丛中干地上或灌丛上,也常营巢于低矮的树上,巢主要由枯枝或干芦苇茎和叶构成,巢内放少许草茎和草叶。
巢的大小为直径30-40厘米,高4-27厘米。营巢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承担,通常雄鸟运送巢材,雌鸟留在巢上筑巢和看守巢,以防别的鸟类偷走巢材。每窝产卵3-5枚,通常4枚,偶尔有少至2枚和多至6枚的。卵的形状为卵圆形,颜色为蓝色,大小平均为53毫米×36毫米,重31-39克。在同一群体中营巢产卵的时间并不同步,繁殖期可以持续到5周以上或者更长,也时常发现有重新营巢的。
通常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承担,雄鸟主要在白天孵卵,晚上则由雌鸟孵卵,孵化期为21天。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共同喂养。亲鸟通常回到巢中后将食物吐出,或由雏鸟将嘴伸到亲鸟的喉囊中啄食,有时甚至将整个头都伸到亲鸟的喉囊之中。雏鸟大约在25-28日龄时可以离巢飞翔。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10月1日——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彩鹮在全球的种群估计为230,000-2,220,000只(2015年)。欧洲种群估计为28,300-37,700对,相当于56,500-75,400只成熟个体(2015年)。因此,种群数量被划分在200,000-2,300,000只范围内。
趋势解释:总体种群趋势呈下降趋势,但部分种群趋势稳定(2015年)。过去40年来,该物种在北美经历了大幅且具有统计意义的增长(40年来增长了3,800%,相当于每十年增长150%;数据来自繁殖鸟类调查和/或圣诞节鸟类计数:Butcher和Niven 2007年)但请注意,这些调查仅覆盖了该物种在北美不到50%的分布范围。在欧洲,鸟类数量估计正在增加(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年)。
彩鹮在中国的数量本来就不多,分布地区又十分狭窄,由于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沼泽的不断消失和河湖面积的日渐缩减。使它们的数量日益减少。同时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增多,使得它们的生存环境雪上加霜急剧恶化。终于,人们突然发现再也找不到彩鹮那美丽的身姿。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不得不宣布彩鹮在中国绝迹。自2009年来,中国境内逐渐有了其踪迹。
修长的体形,栗紫色的羽毛,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绿色的金属光泽,光泽随着彩鹮的移动变化多彩——上海动物园从国外引进9只曾被认为已经在中国绝迹的鸟类“彩鹮”。
2009年1月,在中国消失很久的彩鹮首次现身。四川成都鸟友“后来理应居下”1月13日在成都荷塘月色湿地公园拍鸟,发现飞起来的白鹭群中有两只不认识的黑色大鸟,他将所拍照片上传到中国鸟类图库网站,希望有人帮助辨认鸟种,跟帖网友确认这两只鸟是彩鹮。春节期间成都鸟友纷纷去拍彩,两只彩在此停留了10多天。
2010年河北省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韩九皋等人于5月23日在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察到1只彩鹮。
2010年11月21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关山水库(海拔1940米,地理坐标102°50'E,24°49'N)进行鸟类调查时,也发现该鸟,是云南省鸟类新纪录。
2011年5月,新疆鸟友在喀什也看到1只彩鹮。
2011年8月,北京林业大学陈丽霞等人在内蒙古锡林郭勒查干诺尔湖进行水鸟调查时,也观察记录到1只彩鹮。
2012年6月,云南大学赵学冰等人报道,在云南玉溪大营镇玉泉公园观察到1只彩鹮,停留1周后消失。
2013年1月28日,云南昆明观鸟爱好者韦铭在红河自治州蒙自长桥海观察到群彩鹑,第二天他与开远中的李再次到长桥海观察拍摄。这群彩共计18只,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大群体。他立即将消息发布到云南观鸟会的观鸟论坛,报纸和电视等媒体也对此事作了报道。
2013年4月下旬,19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彩鹮鸟飞临云南省昆明市东川河谷地带,引发社会关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飞2013年5月1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彩鹮主要生活在欧洲南部、非洲等地,在中国属于迷鸟,此次出现的种群数量之多,在中国实属罕见。
2013年5月4日,昆明滇池也出现一只彩鹮。
2015年5月18日,西昌邛海发现3只彩鹮。
2019年4月25日,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大河坝镇的濂水河附近,有观鸟爱好者发现了3只通体深栗色、闪烁多彩金属光泽的中型涉禽,疑似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彩鹮。2019年5月6日经鸟类专家、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于晓平确认,朱鹮“近亲”彩鹮现身陕西汉江濂水河湿地,是陕西省首次发现彩鹮踪迹。
2019年5月21日,一只彩鹮在陕西省汉中市汉江湿地公园里栖息。
2020年12月24日,湘潭市摄影家协会鸟摄委理事曾富华在雨湖区长城乡一片藕塘发现珍稀鸟类彩鹮。
2021年1月,摄影师在云南盈江流域一片湿地拍摄到彩鹮,这也是近年来彩鹮在该区域第二次被记录。
2021年10月22日,央视新闻记者从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一度被认为国内已绝迹的珍禽彩鹮现身保护区,这是该保护区范围内首次记录到彩鹮踪迹。被发现的彩鹮出现在保护区高台段。经过一周时间的观察和近距离跟踪拍摄,目前该区域仅发现一只彩鹮。
2022年5月,云南昆明发现珍稀鸟类彩鹮。
2022年5月7日早上,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田洋村发现了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这是晋江首次发现彩鹮。
2022年6月,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监测人员在高台县发现1只彩鹮悠闲觅食。这是继去年10月彩鹮首次现身甘肃黑河湿地后再度光临黑河湿地。
2023年2月15日,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现身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它曾被宣布在中国绝迹。
2023年3月,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白泉镇的一片农田上,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它和白鹭等鸟类一起,悠闲地在农田上活动、觅食。这是有记录以来,舟山市范围内首次发现彩鹮。
2023年4月1日消息,广西北海观鸟爱好者近日在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内一处池塘边发现并拍摄到一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这是广西北海首次监测记录到彩鹮的出现。
2023年4月6日,观鸟爱好者在永州蓝山县东侧村附近发现彩鹮。
2023年4月,摄影爱好者在广西百色市拍到彩鹮活动踪迹。
2023年4月,据广东省林业局24日消息,东莞谢岗镇黎村一处水田发现5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彩鹮曾一度被认为已在中国绝迹,此次也是东莞首次野外监测到彩鹮。
2023年8月9日,在新疆新源县那拉提国家湿地公园拍摄到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
2023年11月,云南野鸟会会员在昆明市晋宁区滇池沿岸湿地开展鸟类调查时拍摄到一只彩鹮,这是继2017年1月21日首次发现10只彩鹮后在滇池沿岸第四次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彩鹮,也是首次连续两年记录到彩鹮在滇池南岸活动。
2024年1月,观鸟爱好者在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集镇旁的农田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4月7日,由重庆观鸟会编撰的《重庆鸟类名录8.0》正式发布。相比2022年11月发布的《重庆鸟类名录7.0》的530种,重庆鸟类增加了8种,新增鸟类中包括彩鹮。4月26日,彩鹮首现桂林市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5月10日,南阳市市淅川县拍鸟爱好者在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测鸟类时首次拍摄到一只彩鹮。5月13日,湖北省孝感市朱湖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巡护时发现1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彩鹮,这也是该区域首次观测到这种珍稀鸟类。6月,雄安新区鸟类监测工作人员和鸟类学研究团队、志愿者以及媒体记者在白洋淀新观测到野生鸟类,其中包含彩鹮,不在雄安新区既有鸟类名单之列。7月,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监测记录到5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7月7日,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意外拍摄到两只通体黑色的水鸟,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专家确认,此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彩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