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7 13:04
彭一湖(1887~1958.10)名蠡,字忠恕,笔名伊甫,湖南岳阳公田镇人,中国民主建国会发起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曾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务委员。
1905年幼时寄读于岳州金鹗书院。清宣统元年(1909)考入湖南公费去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经济学,在校加入同盟会。
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任上海《晨报》编辑。
1912年得湖南都督谭延闿资助,再度赴日深造,1919年回国。
1921年任湖南省法制编纂委员会委员。
1924年8月至1926年1月,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
1925年和李剑农一起在长沙创办以不介入政争为宗旨的晨光学校任校长,不到两年,学校因受党派之争影响而停办。
1927年应陈铭枢邀请,任广州政治分会建设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广东省政府秘书长,并加入国民党。
1931年应陈铭枢邀请赴上海主办《壬申半月刊》,任社长兼总编辑。
1933年9月,应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邀请,到河北定县任该会干事和编审委员,协助干事长晏阳初等开展平民教育活动。
1933年11月,参加19路军领导人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掀起“倒蒋运动”。失败后至河北定县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干事、编审委员。
1936年,经国民政府批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推举任湖南衡山实验县县长,任内废区并乡并保,成立衡山县地方自治讲习所,召集衡山有志于乡村改革人员进行培训,以推行其“乡村建设”理论。设置督导员指导政事,清理财政,整顿税制,使县境面貌一新,衡山县被誉为“模范县”。彭在任近两年中,主要政绩有四:一是撤区并乡,指派县政督导员,分区巡回;二是裁局设科,撤销财政、教育两局,改为民政、财政、建设、教育4科,集中在1个办公室办公,又设主任秘书处理各科日常事务,使行政效率大为提高。这项措施推广到各县,直至解放前夕。三是创办县立乡村师范、县卫生院和县农事试验场。村师范开设社会调查、军事训练、民众教育、小学教育、农业教育、乡村建设等6门主课,延聘名流任教,培养了数百名学生,影响较大。还在全县推行义务教育,成立强迫儿童入学委员会,使入学率提高1.46倍;四是整理财政,加强公产管理,每年增收田赋20%以上。
1938年后任武冈师范学校校长、国立第十一中学教员、辰溪第十一兵工厂子弟小学校长。重庆谈判前夕赴重庆。
1942年后任省政府设计委员会委员、省临时参政会参议员。
1945年秋赴重庆,参加反内战同盟,领衔致电国、共两党领导人,主张“和平妥协”求进步,组织联合政府。又与黄炎培、胡厥文等发起筹组中国民主建国会,任民建总会常务监事。曾在民建成立大会上提出“不左倾,不右袒”,要求大家“为国家努力”。
1946年1月在重庆任《平民》周刊编辑委员。受黄炎培相邀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并被选为民建中央委员、民主建国会常务监事,领头签名和一些民主人士联名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并参加旧政协,后回 国立第十一中教书。
1949年(民国38年)任岳阳自救会主任委员。8月5日参加唐生智等联名通电,拥护程潜、陈明仁和平起义。9月任省中山图书馆馆长,并奉民建总会指示,在长沙发展民建会员,筹组民建长沙分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武汉,任中南军政行政委员会委员、参事室副主任。并历任湖南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民建总会常委、长沙市和武汉市民建分会委员、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后改正),10月病逝武汉。
1921年冬,彭受李剑农之邀回湖南,任省法制编纂委员会委员。1924年,再应湖南教育司长李剑农邀聘,出任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彭以为“教师范学生,由学生再教学生,可以把我的抱负和精神扩大影响出去”,“甚想训练一班好国文教师,并想办乡村师范”。在校门大厅撰联“学问功夫,穷理尽性;男儿事业,济世安民。”然终觉该校不能随其“摆布”,次年夏乃辞职,在长沙自办私立晨光学校,颇得社会上支持,章太炎等知名学者曾往讲学。该校大学部只设国文系,另有农村师范部。在政治上彭主张“不党”主义,要求教师、学生都不加入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