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卫

更新时间:2024-07-09 21:29

彭卫,1959年2月生于陕西西安,籍贯陕西泾阳,汉族,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59年2月,彭卫出生于陕西西安。

1977年,正式参加工作。

1984年,获得西北大学历史系历史学硕士学位。

1985年,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2010年,入选“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第二批领军人才”。

2018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彭卫的研究主要在中国古代社会史、中国古代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等领域,组织学界对中国早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王制向帝制的转变、帝制社会内部的变化以及近代化过程等问题进行探讨。

截至2018年4月,彭卫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主要论文有“试论心理历史学的主体原则与理论层次”“关于历史研究主题谬误的初步分析”“中国古代通俗史学初探”“汉代女性的工作”“汉代人的肉食”等。

截至2018年4月,彭卫已出版专著10余部。

彭卫个人独著《汉代婚姻形态》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青年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历史的心镜—心态史学》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奖专家提名奖。

人才培养

2019年12月24日,彭卫在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作题为“历史研究的方法与展望”的学术报告。报告中彭卫从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如何选题、研究和创新谈起。认为首先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要鲜明;其次,学术史的回顾要做好,这对选题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三,选题要有批判性的眼光,要做专题性研究,研究要细致深入,但也要有取舍,要把重要的有启发性的内容写出来;第四,关于碎片和碎片化问题,历史研究是实证研究,必须从“碎片”开始,但不能止于“碎片”,而要对背后的历史原因深入分析,找出“为什么”,这就要求要有深入分析史料的能力、也要求有宏观的历史视野。

彭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讲授讲座课课程“史学理论与前沿”。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彭卫是活跃在当代史学前沿的领军人物之一。”(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