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浚

更新时间:2024-07-03 17:43

彭浚(1769年~1833年) 字映旟,号宝臣,清湖南衡山县沱字十五区王子塘(今衡东县珍珠乡黄梓塘村)人。曾就读岳麓书院,嘉庆十年(1805年)中状元,任翰林院修撰、实录馆纂修,历任文渊阁校理、咸安宫总裁、内阁侍读学士等清贵之职,成了当时文坛上第一位领袖人物。曾一度做过时为太子后为道光皇帝旻宁之师,故有“天子门生,门生天子”之说。嘉庆十五年(1810年),仁宗五旬寿辰,进呈《五言排律八韵一百首》,圣心大悦。道光元年(1821年),由户部正郎任福建正主考,接着提升为内阁大学士、太仆寺少卿。道光十一年,调顺天府丞兼学政。屡掌考试,选拔多士,“前后五鼎甲皆出其门”。视学奉天时,裁革陋规,捐薪俸添建试院考棚,集诸生讲解义,使学风为之一新。乐善助人。家境不甚富裕,自奉节约,每遇公益事业,辄慷慨解囊。彭浚严以律己。“自奉节俭,一丝一粟,备深顾惜,非宴宾客,食无兼味”。为严肃家风,亲书“勤、俭、忠、恕、忍、让、公、和”八字。镌刻成匾,悬于堂上,以为后嗣族裔必守之庭训。

简介

彭浚厚以待人。“于济人利物之事,无不慷慨为之”。他视学奉天,见其露天考棚,考生备受日晒雨淋之苦,便慷慨解囊,援建了东西考房,添置了40套课桌椅。晚年辞归故里,将多年积蓄尽数倾出,置义田364石合218亩,又购义房,办起了“文成公所”,以资乡试、会试清贫学子之用。

彭浚嫉恶如仇。巡视衡州府时,耳闻一绸缎铺老板“以开店之名,行聚赌、嫖娼之实”。便以“人情尽在两条腿,衣食全靠一口田”的对联揭了老底,使其在唾骂声中倒闭。道光年间,他巡视郴州,耳闻宜章知县鱼肉百姓,无恶不作,便打轿回郴州,决心申奏严惩。巧的是回郴州的路上恰与宜章知县途中相遇。知县坐的是大轿,仪仗开路,衙役、打手前呼后拥一大溜,好不威风。彭浚故意将小轿傍放路心,他要亲眼见识一下这位横行乡里的知县大人。一贯作恶多端的知县,哪容得下小轿挡他的路,即令衙役动手,扬言要掀翻小轿,将主人和轿夫往死里打。彭浚从轿里亮出“天子门生,门生天子”的红字灯笼,走出轿来,正色道:“知县大人官不大,威风不小啊!”知县这才知道来者是内客大学士彭浚,吓得面如土色,冷汗淋漓,赶紧磕头求饶。彭浚说,你不是嫌这条路窄了吗?你自己出钱把路加宽就行了。知县哪敢不依,只好将自己搜刮来的不义之财把宜章到郴州90里山路扩宽修好。这条古道现在还在。

擅长诗书画,留存不少诗联和小楷字帖如《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为世人所临摹。著有《赐砚堂诗文集》、《赐砚堂进呈录》、《赐砚堂今古文》、《闽轺吟集》等。喜画梅花,南岳大庙藏有其梅花图数幅。卒后祀乡贤祠。

彭浚的家世

彭浚,字映旟,号宝臣。行三。乾隆癸巳七月十九日吉时(生),湖南衡州府衡山县优贡生,民籍,镶黄旗官学教习。戊午本省优贡第一名,恩科庚申顺天乡试第六十名,会试第二百四名,复试一等第十六名,殿试一甲第一名,朝考入选,钦授翰林院修撰。

彭家唐代的时候就到迁了南昌,并代代出进士。宋末元初时,家族里还出个高级军官(太尉)。后家随官任迁,第13代的时候,把家安到了江西庐陵(今天的吉安市)。庐陵是个了不起的地方,庐陵文化名扬天下。这个地方名人荟萃,文风鼎盛。从唐宋到明清,先后出了18位状元(仅次于苏州),16位榜眼,14位探花,2823位进士(全国之冠)。仅明朝一代就出进士993位,特别是明代建文二年(1400年)和永和二年(1404年),鼎甲3人都是庐陵人,这种“团体双连冠”在中国科举上绝无仅有,因而庐陵有了“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美誉。彭家因官迁又从庐陵迁到泰和。在泰和的五代中,又是加官进爵,又是科举高中,到第18代彭仲文中进士,封官茶陵州守,彭家又从泰和迁至了茶陵。茶陵又出了两士,后迁衡东黄子堂。在黄子堂,彭家自21代起至27代,文运弘开,官运亨通,享有“七代迭膺”之誉。代表人物有高祖彭龄,曾祖彭仕周,祖父彭阶,父亲彭传诗到彭浚,一个比一个强,真是“彭家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十年”。这种官迁现象也是伴随着农耕迁移的进行的。

远祖:云,字构云,唐赠征君。

二世:兹,进士,任洪州进贤令。

三世:伉,进士。倜,进士。仪,进士。

四世:輖,明经。辅,进士。霁,进士。

五世:玕,官至太尉,爵封安定。

六世:彦昭,官至太尉。

迁泰和始祖:九,授奉郎,徙自庐陵。

二世:逵,授承事郎,徙居月池。

三世:述,授宣义郎。

四世:琮,授朝奉郎。

五世:仲文,宋进士,官茶陵州守,因家茶陵。

六世:思贤,宋进士,官监察御史,授评事郎。

七世:汝历,授宣议郎。

八世:千十一郎。

九世:仁杰。

十世:添祥。

十一世:楚珍,汝历公元孙,元末起乡兵御寇封护国将军。

十二世:潮徫。

迁衡山始祖:友良,徙自茶陵。

二世祖:子端,世居黄子堂。

太高祖:学孟,敕赠文林郎。

高祖:龄,邑庠生,敕赠文林郎,著有《呆园诗集》行世,《湖广通志》入《文苑传》,省志、郡志入《儒林传》。

高祖妣:阳氏,敕赠孺人。

曾祖:仕周,雍正壬子科经魁,乾隆丁巳恩科明通进士,任永州府宁远县教谕,敕封修。

职郎,着有《耕德堂时文稿》行世。

曾祖妣:罗氏,敕封孺人。

祖:阶,太学生,储赠儒林郎,着有《亦步所诗文稿》,藏于家。

祖妣:胡氏,储赠安人,太学生讳又筠公女。

父:传诗,太学生,储封儒林郎。

母氏:欧阳,储封安人,文学阳公讳翕孙女,名思陶公胞妹。

继母:氏董,储封安人,邑庠生,讳道篇公女,太学生名德醇公,邑庠生名德观公,太学生名德溢公,恩贡生名德秀公胞姊。

胞伯曾祖:士商,康熙庚子科举人,辛丑科进士,任湖北黄州府教授,着《恒农堂时文稿》、《衡陬古文集》、《晓松吟鞭后集》行世。

胞伯叔祖:陆,乾隆丁卯科举人,任宝庆府邵阳县教谕,著有《云亭时文稿》、《步耕山房古文诗集课孙草》行世。隆。陟。

嫡堂伯叔祖:城,邑庠生。坊,乾隆甲子科举人,任浙江湖州、长兴县知县,金华府浦江县知县,著有《瓦卮集》六卷行世。墉。

胞伯:传信。

胞叔:传恭。

嫡堂伯叔:传章,邑增生。传书。传易。传敬,太学生。传忠,撰有《通谱源流》、《火门心法》行世。传经。传图,从九品,例授登仕郎。

堂伯叔:仍璨。仍璜。仍珍。仍理,邑庠生。仍璞,恩贡生,候选教谕。仍珦,邑增生。仍球。

同怀弟:汲,业儒,考取供事。潮,业儒,考取供事。

嫡堂弟:治。

堂兄弟:浚,邑庠生。瀚,从九品,例授登仕郎。源,邑优生。凌、资、法、河、浣、洛、淮,俱业儒。

女弟:一,适岁贡生,候选训导,陈公名绳武次子鸿龄。

娶饶氏:太学生,饶公名添点女,邑庠生培祚,业儒培佑胞妹。

子:兆榜,业儒,聘邑廪生王公名绍芬女,现任云南腾越州龙川司巡检名之抡公孙女。兆棣,业儒,聘州同罗公讳逢柽女,布政司理问逢圣公侄女。兆柄。

侄:兆桂,业儒。兆棨、兆樾,俱幼。

女:一,许字邑廪生谭公名兰岳第四子,太学生名之苞公孙。

彭浚的对联故事

彭状元聪颖好学,文思敏捷,即兴应对,誉满神州。

早在家乡寒窗苦读时,当地渔夫李三,最喜欢同彭浚学习做对子,一次,李以渔舟为题出一上句:“轻舟如梭,编织江中锦绣;宝塔似笔,倒书天上文章。”彭浚拿惜字炉即兴造句,出口成对。 衡山县城郊,聂翰林家的五少爷,好以作对取乐。冬季的某日,二人在水塘边玩耍,五少爷触景生情,口拈一句:“水本无愁,因风皱面;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彭状元朝白雪皑皑的衡山祝融峰一望,应声而答,妥贴工稳。

进了京城,皇帝得知彭浚多才善对,便问家乡是否盛行对子。彭浚点头道:男女老少,人人精通。左相们很是不以为然,便奏请皇上,要进行实地考查。数月之后考查官员复命,说在衡州府地,连出几联,无一人启齿,彭状元是在撒谎。彭胸有成竹地恭请考查官员详述其情,看是否属实。考查官员说,在回雁峰前,他们以寺塔出句,问一挑大粪的农夫:“宝塔尖尖,一耸七层八角;”可农夫手一挥,不辞而别。彭浚哈哈大笑道,他已经对上了,你还蒙在鼓里。考查官员眉头一皱,还是费解。彭竣接着说,农夫是以手代言,他的意思是说:“手掌平平,五指两短三长。”考查官员“哦”了一声,又说在青草桥请一少女应对:“青草桥,青草鱼,口衔青草;”见问,一采摘黄花的少女,并不理睬,只顾自己摘一朵黄花插到头上,转身就不见了,可见她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彭浚又说,人家一个黄花闺女,怎能随便同陌生男人说话呢?她同那位老农夫一样,也是用形体动作在答对:“黄花地,黄花女,头戴黄花。”你们说,是也不是?面对彭浚的机智灵活,左相们连败两阵,这才低下头来,默不作声,不再难为彭状元了。

又是一年花红日。那一天阳光和煦,彭浚倚坐绿纱窗前读书,忽见纱窗上有芙蓉和牡丹影子晃动,以为是邻家少年在捉弄自己,踮起脚尖悄悄出得屋去,不意惊飞了正落在窗台上的黄莺和彩蝶。原来,芙蓉和牡丹竟是黄莺和彩蝶翻飞的身影。一时文思泉涌,信笔写好上联:日照纱窗,莺蝶飞来,映出芙蓉牡丹。正待挥笔续写,却一时苦思不得下联,只好搁笔。寒梅怒放的日子,纷纷扬扬的雪花飘了一夜,翌日早起,但见田野白茫茫一片。彭浚要去邻村访友,途经小石桥,见积雪上鸡和狗的足迹交错成趣,突发灵感,即时吟出下联:雪落板桥,鸡犬走过,踏成竹叶梅花。上下联工稳巧妙,意趣横生,不日传遍城乡市井。

从此,彭浚的名声愈来愈大。

彭浚办事兢兢业业,颇受满汉士人赞誉,任乡试同考官时,人赠联云:“名魁天下,化振陪都,本寿考作人,真教玉树琪花,陆离珊网;两度来游,一尘不染,藉文章造福,伫看兰芽桂蕊,次第瑶阶。”

嘉庆二十三年,散馆考试,彭浚列为三等。名在三等者,有五人降职为户部员外郎,仅白镕(小山)一人得免。 有人作联嘲之:“三等状元,苦矣老彭辞柱下;五人郎署,危哉小白射钩边。”

相传到奉天府赴任,正逢雷雨大作,地方官员想见识见识彭状元的才学,便在迎候牌坊的右边,贴出一联的上句:“大雨滂沱,洗尽街头迎学士;惊雷霹雳,打开天幕看文章。”彭浚不假思索,提笔就在左边书就了十一个大字。见状,个个伸出大拇指,交口称赞。

状元府

状元府位于衡东县珍珠乡黄梓塘村,距县城10公里,为清嘉庆十年(1805)彭浚钦点状元后所建。高8米,宽6米,青砖结构,顶飞檐挑角,气势雄伟,远观似一块屏风。上有人物浮雕故事“八仙庆寿”、“文王访贤”、“双凤朝阳”等,玲珑剔透,细致精巧。1991年11月维修,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牌坊内为状元府,是一幢坐西朝东的九进大型古建筑,现部分拆除,部分保留原貌。正堂两壁曾悬挂有彭浚手出的“勤、俭、敬、恕、忍、让、公、和”八个正楷大字,现移置牌坊两厢。后人曾在附近建有“彭状元祠”,门联为“名魁天下,化振燕京”。其后裔仍保存有彭浚所书石刻《滕王阁序》、《岳阳楼记》和木刻《韩文公五箴并序》与匾额“赐砚堂”、“福德延年”、“诰封五代”等文物。

彭浚的题匾、题联、字帖

衡山县贯塘乡一不愿公开姓名的收藏人士幸得彭浚状元亲书的“牒演星源”的红底金字匾额。

古代的贵族、高官、名士,往往以得到当时皇帝题赐的匾额来炫耀权势。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中,高中状元无愧于天下者,也以题匾额来炫耀和纪念。彭浚高中状元的喜报传到衡山(当时衡东县属衡山),家乡亲朋好友即请木匠做大匾,并请彭浚书写,以炫耀和纪念此事。彭浚卷袖扼腕,大笔一挥,在匾额上书写“牒演星源”四个苍劲有力的金字,落款:右边为“嘉庆乙丑孟冬 日”;左边是“彭浚立”。彭状元亲书大匾,长340cm,高110cm,红底金字,十分庄重。匾词再现了当时中状元后的盛况,同时是希望后人通过科举考试多出文曲星。此匾距今已有203年的历史。这样大的匾额由状元亲书,并署名,又有落款日期,确实是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翠柏冬荣》匾,彭浚书。

我国历来有以松柏喻人品格与操守的传统。唐代魏徽的《道观内柏树赋》写道:“唯丸丸之庭柏,秉自然而醇粹。涉青阳不增其华,历冱冥不减其翠。”匾文“翠柏”,即“历冱冥不减其翠”,这里隐喻贞女的高洁。“冬荣”喻高寿。

“翠柏冬荣”四字行楷,为彭浚存世较少的手迹之一,弥足珍贵。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