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9:23
“彻上明造”,也称“彻上露明造”,是指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使人在室内抬头即能清楚地看见屋顶的梁架结构的建筑物室内顶部做法。
彻上明造是最高级的室内屋顶装修形式,是指室内不吊顶棚,有意让室内屋顶结构一目了然。因此对屋顶所用木材和各种木构件的加工要求很高,不仅要选用品质最好的木材,还要对各种木构件进行精细的表面加工。此外还要大量采用各式斗拱进行结构形式的装饰美化,宫殿建成后还要对整座室内屋顶进行油漆彩画。例如紫禁城中的重要宫殿之一斋宫正殿前抱厦室内屋顶。
宋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是木结构建筑发展至成熟的阶段。木结构在古建筑中主要应用于梁、楣、柱、斗拱。梁是建筑的重要构件之一,决定室内空间的跨度,即建筑物的进深方向。宋代建筑梁的结构常暴露在外,即“彻上明造”,建筑开始注意表现其结构美。对建筑木构架外观进行美化,是建筑室内装饰的一个重点,它以梁、楣、柱、斗拱为主要装饰对象。木构架的装饰手法以雕刻和彩画为主。雕刻赋予了建筑构件造型以生动的形象。彩画既可以加强对建筑细部的深入刻画,又能表现人们喜爱的图案和反映时代的艺术成就,还可以起到保护木料、防虫蛀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屋顶是建筑表达其风格特征的重要部分。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基本为坡顶形式,多采用梁柱体系形成的抬梁结构,即梁上立蜀柱形成屋面举折关系的建造方式。因起结构支撑作用的木材的尺寸和受力的控制,建筑的开间、进深等受较大限制。至近代时期,随着材料和结构方式的变化,承重作用的墙体部分与屋顶部分脱离,屋顶内部的支撑体系已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以三角屋架或者桁架代替中国传统的抬梁等结构来承托屋顶。在这种体系下,作为搭接构件的木料形成杆件,平面的布置比较灵活,且建筑可获得较大的跨度。 从传统建筑到近代建筑,屋顶下部的室内空间产生了从彻上明造到敷设天花的变化。此种对屋顶结构的支撑体系的显现与隐匿转变,体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功能需求。在当今新型建造体系和复杂功能的共同需求下,如何通过结构支撑构件的灵活变化,达到功能划分和对应空间的适应性值得研究。
宋代,是木构建筑发展的成熟阶段,随着木结构的应用,建筑中垒土墙的承重作用减弱,墙主要起着分割空间的作用,将建筑划分为大小不同的空间,建筑空间较之前代更加宽敞。古代划分空间的另一重要构件是“屏”,屏可用于室内,亦可用于室外。室内的屏称为“屏风”,古时又可称“皇邸”“扆”;室外的屏称“照壁”,照壁是古代院落大门前的屏障物,又可称为“影壁”或者“屏风墙”。它可分隔空间,且有隔而不断的妙处,需要的时候分隔,不需要的时候又能保持空间的完整性。屏,可以挡风,遮蔽视线,同时平面的装饰又成为一处景色。
自古以来人类就信奉鬼神之说,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神灵崇拜。在古代,色彩主要应用于描绘神灵,如《周官》中记载:“以猷鬼神祗”,彩画与建筑物结合用于驱鬼和祈福,皇帝乃上天之子,宫殿设计也是如腾云驾雾一般。同时,不同的颜色应用于不同位置。檐下色彩多为“冷色”,如青蓝碧绿,略加金点;柱子、墙壁为“暖色”,以丹赤为主;台基饰以白色。古建筑中彩画样式繁多,工序复杂,调色严谨,彩画绘制分“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叠晕棱间装”、“解绿装”、“丹粉刷饰”、“杂间装”。以 “五彩遍装”为例,采用青、或红做叠晕,铺设基础,其间用五彩装饰点缀,且间装方法有青地上饰赤黄、红、绿色,而红地上则饰青、绿花纹,此种绘制方法,色彩少且整体性强,同时又是暖色和冷色的鲜明对比,使得装饰效果别有一番特色,即能沿袭唐风的雍容华贵,又有宋代的清淡质朴,是现代设计中色彩应用的较好的借鉴之处。宋代彩画在构图方面比前代更加自由,纹样多为花卉和几何纹,这与宋代花鸟画盛行有关。将花鸟画应用于建筑体现着建筑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