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格林贝格尔

更新时间:2024-10-08 18:36

彼得·格林贝格尔(Peter Grünberg,1939年5月18日—2018年4月9日),德国物理学家。2007年10月,格林贝格尔和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因分别独立发现巨磁阻效应而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资料

1969年在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72年开始担任德国尤里希研究中心教授,2004年退休。两位科学家1988年发现“巨磁电阻”效应时意识到,这一发现可能产生巨大影响。格林贝格尔为此还申请了专利。

个人简历

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1939年5月18日出生。从1959-1963年,格林贝格尔在法兰克福大学学习物理,1962年获得中级文凭,1969年在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88年,格林贝格尔在德国尤里希研究中心研究并发现巨磁电阻效应;1992年被任命为科隆大学兼任教授;2004年在研究中心工作32年后退休,但仍在继续工作。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彼得·格林贝格尔(Peter Grünberg)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4月7日在德国逝世,享年79岁。

学术方面

格林贝格尔在学术方面获奖颇丰,包括1994年获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新材料国际奖(与阿尔贝·费尔、帕克林共同获得);1998年获由德国总统颁发的德国未来奖;2007年获沃尔夫基金奖物理奖(与阿尔贝·费尔共同获得)。

发现巨磁电阻

费尔和格林贝格尔的主要贡献是在巨磁电阻领域。1988年,费尔和格林贝格尔各自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GMR)效(指磁性材料的电阻率在有外磁场作用时,较之无外磁场作用时存在巨大变化的现象)。这项发现使数十亿计算机用户得以在硬盘中存储大量数据,也使近年硬盘小型化进程得以实现,根据这一效应开发的小型大容量计算机硬盘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巨磁电阻系统中,微小的磁力变化就会产生巨大的电阻,这些差异反过来造成了读出磁头的变化,使之在扫描硬盘时辨别1和0,从而实现数据存储。随着技术发展,读出磁头能够识别越来越小,越来越微弱的磁区,这一灵敏性意味着信息可以被更加密集地存储在硬盘中。1997年该技术第一次正式投入实际应用,很快便成为一项标准技术,如今最尖端的读取技术也不过是巨磁电阻效应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重要作用

巨磁电阻的发现也引发了纳米技术的最早应用。据瑞典皇家科学院称,巨磁电阻现象的应用是硬盘数据恢复技术的一项革命,并且在众多磁感应器和新型发电机的发展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这项技术用于极微小设备,因此也可以被认为是纳米技术的最先应用之一。“没有这一现象,MP3以及iPod行业都不可能出现。”瑞典皇家科学院在评价这项成就时表示,诺贝尔物理学奖主要奖励“用于读取硬盘数据的技术”。这项技术被认为是“前途广阔的纳米技术领域的首批实际应用之一”。

英国物理学会杂志《物理世界》的编辑马丁·杜兰尼说:“这表明物理学不仅仅在于理解自然现象,而且与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切实相关。”

人物经历

2011年11月22日上午,山东大学召开2011年第十五次校长办公会,会议审定通过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格林贝格尔教授等人才的引进方案。

“现在已经在山大了。”23日,山东大学人事处于处长告诉记者。于处长说,彼得·格林贝格尔是山大引进的首位诺贝尔奖得主,与来山大多次的丁肇中教授不同,“丁肇中教授是因为对山大有感情,他和山大的关系是合作,而山大是需要付给彼得·格林贝格尔报酬的。”

于处长表示,彼得·格林贝格尔已经承诺每年会在山大进行两到三个月的研究,他在山大的主要工作是在物理学院建多场调控物理与器件实验室,以促进学科发展。“他的眼界比较高,以他的眼光引进一些人员,然后组建一个团队,山大就有可能在他研究的这个方向达到世界一流。”于处长解释,山大同样看重彼得·格林贝格尔的学科影响力,希望通过他,吸引更多的老师来山大,“因为这个人,所以更多老师愿意来山大。”

记者查阅山东大学官方网站获悉,彼得·格林贝格尔和山大颇有渊源,他曾在2010年7月30日至8月8日访问山大,并透露了今后有机会再访山东大学的想法。而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颜世申还是彼得·格林贝格尔的学生。

得主感言

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

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布,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因发现“巨磁电阻”效应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位科学家在得知获奖后分别对媒体发表了简短的获奖感言。

阿尔贝·费尔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我受宠若惊,非常感动,我为能够与彼得·格林贝格尔共享这一奖项而兴奋不已。我们刚刚交谈过。我们总是很好地交换我们的研究结果。”

两位科学家的发现使得小型大容量硬盘得到广泛应用。费尔说,“能够看到我们的发现所产生的威力实在是太棒了!”

彼得·格林贝格尔在接受瑞典电台采访时说:“有人告诉我,如果有从斯德哥尔摩来的电话,那只能是诺贝尔奖(通知)。”他说,“正有一大群人站在我门外”,他打算跟他们“来一杯香槟”。

获奖荣誉

1998年德国联邦总统罗曼·赫尔佐克颁发给格林贝格德国未来奖(Deutscher Zukunftspreis),表彰他发现了巨磁阻效应。

2002年他因“格林贝格原理”获得波鸿大学的荣誉博士头衔。

2003年获得苏台德地区颁发的科学和研究的最高奖项“格斯特纳骑士勋章”(Ritter-von-Gerstner-Medaille)。

2006年被欧洲委员会和欧洲专利局主管大学和研究机构的部门评选为“年度欧洲发明家”。

2007年获得德国物理学会的“施特恩-格拉赫奖章”(Stern-Gerlach-Medaille),以及以色列国会颁发的“沃尔夫奖”。

2007年4月19日,格林贝格在日本的东京国家剧院,与巴黎第十一大学的阿尔贝·费尔一同接受“日本国际奖”,以表彰这两位固体物理学家发现巨磁阻效应,奖额高达35万欧元。

2007年10月9日诺贝尔基金会宣布,格林贝格和阿尔贝·费尔因各自独立发现巨磁阻效应,而共同获得2007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于2007年12月10日在斯特哥尔摩颁奖。

人物影响

格林贝格是最早研究“薄层”磁效应的科学家之一,这门被称为自旋电子学的科研分支,利用电子的自旋特性,未来将实现新型的微型电路。

1986年格林贝格发现了铁-铬-铁层内的反铁磁耦合。

1987年至1988年间,格林贝格几乎与艾尔伯·费尔同时发现了巨磁阻效应,使得在1990年代末提高了硬盘的存储容量,如今几乎所有硬盘读写磁头的读取功能是基于巨磁阻效应的。

尤利西研究中心为此在1988年申报了专利“用铁磁薄层实现的磁场传感器”,这个专利的授权许可,为尤利西研究中心带来了数千万欧元的受益。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