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7 17:50
徐三重(1543—1621),字伯同,号鸿州,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徐寿之孙,明万历五年(1577年)中进士,后经殿试以第二甲登科,被朝廷授刑部主事。因与宰相张居正议论不合,决意称病辞官返回故乡。回到七宝后,徐三重捐资主持重修了七宝教寺大殿、兴圣桥和关帝庙,以及祖父创办的徐氏义塾。
徐三重卒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享寿78岁。以其著作宏富,一生嘉言懿行,被学者门下称为鸿州先生。朝廷追封为“四川夔州府知府”正四品衔。
其子徐祯稷(字叔开,号厚源),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中进士,与父亲一样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主事。经多次升迁,出任四川副使。他在四川为官多年,百姓称赞他施政如清风宜人,给他雅号称徐公风。因父亲年老,他调回家乡以便就近奉养,又看到朝政黑暗,便以有病为由,辞官返乡,在家乡过着恬淡的隐居生活。著有《耻言》、《明善堂诗稿》等书流传于世。
先后有《徐氏家则》、《兰芳录》、《采芹录》、《牖景录》、《鸿州杂著》、《陷阱篇》、《山斋幽事》、《史记通表》、《读史余言》、《言古余论》、《历代甲子》、《野志》、《政要》、《易义》等二十多部重要著作问世,并分别被收录于《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存目》、《文渊阁著录》等,已成为传世名篇。徐三重博学多才,是当时江南地区享有盛名的学问家。松江府公认其为地方贤达,因此被列入“云间邦彦”而画像刻石陈列在松江醉白池畔,一直传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