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09 21:30
徐健生(1912一1993),贵州省毕节县(今七星关区)人,1934年4月参加革命,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一、二、三、五、七届代表,中共十二大代表。
徐健生曾任地下党贵阳一中党支部书记,中共贵州省工委交通特派员。1935年年底,他借寒假之机回毕节向省工委委员、毕节地下党负责人邓止戈汇报工作。在毕节得知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将向黔西北转移的消息后,与邓止戈共同召集地下党员,发动广大群众做好迎接红军的准备。
1936年暑假,徐健生再次来到毕节,与爱国知名人士刘端绪、地下党员王锡帧等发展巩固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并组建毕节民众俱乐部,以民力球队和猛鸢球队为掩护,进行党的地下活动。
1937年10月,按省工委指示,组织了他领导的有熊蕴竹、邱在先、邱在模、葛发声参加的“毕节地区党的组织清理委员会“先从毕节逐步向黔西、大定、织金、威宁、水城等县展开,对党员进行审查、考核、登记;同时,将在斗争中涌现出的积极分子宁起假、宁起糊、周晓山、宋达廉等发展为党员,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地下斗争。清理委员会还将清理登记党员和新发展的党员按居住条件与从事的职业划分了4个党支部。1938年11月,清理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和讨论关于建立毕节县工委的问题。委员会一致认为,毕节地下党自建立以来,经历了严峻斗争的考验,建立县工委的条件已成熟。经过充分酝酿,一致推举邱在先、熊蕴竹、邱在模、葛发声4人组成毕节县工委,他以特派员的名义代表省工委批准毕节县工委正式成立,邱在先任书记,熊蕴竹任副书记,葛发声任组织委员,邱在模任宣传委员和妇女委员。
1938年3月,经贵州党工委决定,派徐健生、周晓山、张震声、孙煊等到延安学习,指定他到延安后代表省工委向中央汇报贵州地下党的工作情况。在学习期间,他先后担任中央党校十九班党支部书记、校党总支委员、二十六班班主任;后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并担任二班党支部组委、院党总支常委、组织科副科长,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直属二队(东北干部训练队)总分支支委、政治指导员,延安马列学院研究室研究员,中央研究院宣传鼓动工作队队长、党支部书记、研究院秘书长、委员,中央党校三部秘书、二部支部委员,延安解放日报社党总支书记、秘书长、社委会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徐健生历任河北省建屏县中央机关土改工作队队长,区委书记、县委委员,河北省平山县西北坡中央党校秘书长,新华通讯社总社秘书长,中央直属机关党委委员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贵州省委委员、省政府委员、省政府秘书长,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省人民委员会秘书长、副省长,省一届政协主席、省委候补书记、书记处书记,省经委主任、省委宣传部部长、省财贸办主任兼党组书记,省委秘书长、省委副书记兼贵阳市委第一书记,贵阳警备区政委、省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省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主任;全国人大一、二、三、五、七届代表,中共十二大代表。
在任人大常委会主任和省顾委主任期间,对贵州旅游资源的开发极为关注。贵州有名的旅游景点黄果树、天生桥、龙宫、红枫湖、织金洞、百里杜鹃、九洞天、岳阳河、六台山、梵净山、小七孔、纳雍总溪河、毕节灵峰寺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不顾年高,真情常萦山山水水,特别是对家乡黔西北的旅游资源开发,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带领专家亲自到打鸡洞(织金洞)考察,为织金洞的开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984年4月,他带领有关人员前往黔西、大方,查看了黔西的金坡及大方普底的杜鹃花,之后又组织人员拍摄、采访,并和当地党政领导制定了“百里杜鹃“保护区的范围,落实保护措施。“百里杜鹃“就是他亲自命名的。对毕节灵峰寺的古玉兰、古杉,他与秦天真捐资培土,极力保护。
1993年逝世,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