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5 09:04
徐安龙,男,汉族,1963年6月生,江西鄱阳人,中共党员,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第十四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3年6月,徐安龙出生。
1981年9月—1985年7月,就读于中山大学生物系植物专业。
1986年9月—1992年7月,就读于伊利诺伊大学分子免疫学专业,先后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1992年7月—1994年7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医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4年7月—1996年7月,任美国加州圣地亚哥联合制药公司研究员。
1996年7月—2000年3月,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系主任、教授。
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0年2月—2008年12月,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8年3月—2013年3月,任中山大学副校长、教授。
2013年1月—2024年4月,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2014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7年8月,入选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21年,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学者计划”。
2023年8月,入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由张亚平提名)。
2024年,任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安龙系统研究了人类免疫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机制,为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深入理解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初步形成了理论指导-方法引领-疗效提升-机制研究为一体的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免疫研究体系。他以脊椎动物起源的模式生物和活化石文昌鱼为核心,通过比较免疫研究,揭示了包括人在内的脊椎动物免疫系统的起始、发生、发展的规律,特别是揭示了抗体/T细胞受体V(D)J重排机制的起源,为此免疫分子巨大多样性的产生提供了起源机制,为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利根川进40年前提出的“抗体重排的转座子起源”假说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并揭示了抗体重排酶的结构演化规律,回答了以抗体/T细胞受体为核心的人适应性免疫起源的问题。
截至2024年4月,徐安龙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
截至2024年4月,徐安龙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Cell》《Nature Cell Bi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Gut》《Cell Research》《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National Science Review》《PNAS》《EMBO Reports》《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主编著作2部。
截至2024年4月,徐安龙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
截至2024年4月,徐安龙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截至2024年4月,徐安龙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徐安龙政治素质好,大局意识强,业务功底扎实,学术水平较高,对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有着深刻的理解。(中共教育部党组评)
徐安龙教授的多边先锋角色在个人学术研究、中医药国际交流与推广、科技赋能中医药创新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他通过努力探索和实践为中医药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树立了榜样,也凭借卓越的前瞻性和领导力带领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为中国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