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1 20:40
徐州市第二中学(Xuzhou No.2 Middle School),简称“徐州二中”,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府学路1号,是徐州市教育局直属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是江苏省重点中学、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徐州市第二中学的前身为明、清时期徐州的最高学府——徐州府学宫(文庙)。徐州府学宫,亦称黉学、孔子庙学。徐州学宫始建于宋代,毁于元末兵灾。
明朝初年为振兴文教,重建徐州学宫,知州文景宗将学宫“移建城东北”(徐州二中现址)。
1369年(明朝洪武二年),创办徐州府学宫(徐州文庙)。
清政府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设为学堂;此后先后设为乙种师范、甲种师范。
民国十二年(1923年),设为铜山县县立师范。
民国二十七(1938年),设为徐州市立中学。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设为铜山县县立中学。(徐州府志记载)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948年12月,徐州解放后成立徐州市第二中学。
1997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学。
2004年,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
2015年,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2021年11月23日,学校(传承项目:围棋)被教育部办公厅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学校拥有3栋教学楼与实验楼、电教楼、图书馆相互连接,每栋教学楼可容纳20个班级。学校拥有现代化图书馆、艺体中心以及适应新课改的特色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5个计算机教室、多个英语语音教室、微格教室、演播厅、演播室、视频会议室等。
运动区由游泳馆、400米标准跑道、风雨操场、室内体育馆、篮球场、乒羽球馆、舞蹈教室、艺术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琴房等组成,各场馆均按国家比赛标准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在编教职工140人,其中专任教师133人,特级教师2人,正高级教师1人,副高以上职称58人,已获得硕士学位32人。
2019年学校高考文科实验班本科上线率100%,日语班本科上线率100%。
2021年学校高考实验班本科上线率100%,小语种班本科上线率100%。
徐州市第二中学校徽由中、英双语的校名、数字1369以及一座古庙建筑构成:其中的1369代表学校始自明洪武二年(1369年)办学;古庙建筑则是学校办学初始徐州府学宫(徐州文庙)的形象。
贵仁励学
“贵仁”,即以仁为贵
“仁”在古代就是中国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孔子“仁”的思想,在后续的发展中不断被发展和完善,“仁者爱人”中所谓的“爱人”,指的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近、相趋和相合。社会个体的道德修养达到一定境界后,社会成员会主动的遵循社会行为规范,也会自然的形成爱人这一良好的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规范他们的行为,这正是学校的办学追求之一。
“励学”,即发奋学习
语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勃然奋励,不可恐慑也。”在知、行方面,“励学”强调通过主动、刻苦、认真地学习,提高自身的人生境界和知能水平。徐州市第二中学始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的徐州府学宫(徐州文庙)。朝代更替,世事沧桑,无论是文庙、书院,还是学堂、讲习所、新学校,向来都鼓励学生潜心向学,始终是徐州地区文脉之所在。以“励学”为校训,意在鼓励学以致用的人文思考,砥砺踏实严谨的求学精神。它要求师生做到邃密群科,勤勉拼搏,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致力于打造一片崇尚真理、励志读书的求学圣地,精神家园。
明伦崇德宏志
“明伦”旨在倡导学生在弘扬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做人以追求完美道德,体现了学校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努力寻求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结合的契机,培养具有现代人伦素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追求。
“崇德”就是要坚持以德立品,以智广才,以德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人才奠定可持续发展的深厚基础,这是学校全体二中人肩负的使命。
“宏志”就是要求学生“志当存高远”,以高远志向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集中精力,勤奋耕耘,锲而不舍,学校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一步步的走向成功。
尚礼启智鼎新
“尚礼”:希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从礼敬做起。别人不守礼,自己要守礼,起一个带头的作用,影响自己附近的人,进而影响到社会。
“启智”:指教师教学之功在于开启和诱导。要引导而不是牵拉着学生前行;要激发而不是压抑学生的主动性;要启发而不是代替学生达成结论。
“鼎新”: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既要吸收前人的成果,又要敢于突破前人思想的束缚。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勤学慎思笃行
“勤学”:指勤奋、努力学习,“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青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期,学校要倡导“勤学”学风,鼓励学生专攻博览,为后续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学养基础。
“慎思”:强调学生要勇于思考、善于思考、审慎思考,不唯书、不唯上,形成卓尔不群的人格特征和善于批判的思维品质。
“笃行”:倡导“知行合一”,学生不仅要志存高远,还要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知识与品格。
(代):《团结就是力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