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7 17:13
徐福东渡传说,浙江省慈溪市、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地方民间传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徐福的故事最早见于司马迁所著《史记》的多个章节中,如“秦始皇本纪”和“淮南衡山列传”(在“秦始皇本纪”中称“徐市”,在淮南衡山列传”中称“徐福”)。对于徐福东渡出海,《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9年,“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入海求仙人”;隔年之后,徐福二见秦始皇,伪称自己已至仙山,并且见到起死回生药,但“秦王之礼薄,得见而不可取”。于是秦始皇“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良种百工”。徐福在河北千童附近招募、培训童男童女,打造楼船,并在东南沿海搜寻仙山,数岁而不得,费多,恐谴,值秦始皇东巡会稽,徐福乃三见秦始皇,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者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其结局如《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所载:徐福东渡“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之后的《三国志・吴书・吴主权传》记载:“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冶)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后汉书》“东夷列传”也有提及徐福东渡之事。《三国志》提到了徐福到达亶洲(一作“澶洲”)并滞留不归。 在《三国志》的记载中,亶洲与夷洲同在中国外海的东南方向,并相距不远。有人认为夷洲就是台湾,亶洲就是日本,与倭国是一个地方两个名字。《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倭国“计其道里,当在会稽东冶之东”,说明那时候中国人认为倭国在中国外海的东南方向。《后汉书》也是同样的记录,但说东人是其后人。到了五代时期的后周时,济州开元寺僧人义楚在《义楚六帖》(又称《释氏六帖》)卷二十一“国城州市部”的“城郭・日本”中,首次明确提到徐福最终到达的是日本(也叫“倭国”),当时的日本秦氏(日本古代渡来豪族)为其后代,仍自称秦人。并说徐福到达后,将富士山称为“蓬莱”。此为目前所知最早明确指出徐福滞留不归之地是日本的中国文献。
不过有观点认为,义楚的记载很可能和日本的传说有关。因为义楚有一个日本醍醐天皇时代的僧人好友叫宽辅(法号弘顺大师,927年到达中国),义楚没有到过日本,关于富土山的记载很显然来自他的日本好友的说法。宋代欧阳修的《日本刀歌》明确指明徐福所滞留的地方就是日本,并且认为徐福东渡时携带了大量的典籍,才使得秦始皇“焚书坑儒”时遭毁的典籍在日本得以保留。但是这种说法的真实性难以考证。1339年,日本南朝大臣北昌亲房所著《神皇正统记》将此事作为信史记录,称“孔子全经唯存日本矣”。日本最早出现的徐福东渡到日本的记录是1339年日本南朝大臣北畠亲房所著《神皇正统记》。而成书于8世纪时的日本典籍《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只提到了秦朝人移民到日本的情况,没有徐福东渡的记载。有观点认为这是因为中国8世纪时尚未明确提出徐福东渡所到之地就是日本。最早提到徐福的是源隆国的《今昔物语》。
最早将徐福东渡当作传说来记述的,是成书于唐代的《仙传拾遗》。这一传说的大致内容是:在秦代时,大宛国中有很多枉死之人。后来有一只神鸟衔来了仙草,盖在死者脸上,死者就能复活。秦始皇闻后,派人去问鬼谷先生。鬼谷说,这种草是东海祖洲之中的神芝,一株草可让一千人复活。于是秦始皇就派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乘楼船入海寻神芝草,但一直没有回来。后来有一个叫沈羲的人得道,黄老派徐福乘白虎车去迎接,这才知道原来徐福已经得道成仙了。到了唐开元年间,有一个人患病,半身枯黑,医生不能治,有人提出去求徐福。几个人带了礼物从登州出发,行了十日,看到海中孤岛,就上岸。岛上有数百人,患者问一洗衣服的妇人这是什么地方,妇人说这里是徐福居住处。这时,有很多人像朝拜皇帝一样在拜个白发白须的老人,原来此人就是徐福。求医者前去谒见,并告以病情。徐福说,你幸亏遇见我,否则就没救了。徐福派人给这些人准备了美食,但盛物的器皿都很小。大家都觉得徐福很小气。徐福说,你们能把这些东西吃完,我再给你们添上,只怕你们吃不完。果然,这小器皿内食品尚未吃完,大家就都酒足饭饱了。第二天,徐福取出黑色的小药丸让患者吞下。不一会儿,患者就拉出了很多黑痢,病也就痊愈了。这位病人要求留下来。徐福说,你是有禄位之人,不便留下。我会用东风送你回去,你不要愁太遥远。临行前又送给他一袋黄色的药丸,说,这药能治一切病,如有患者,可以用刀剖开以水调饮。不日离岛,几天后回到登州。这名患者向唐玄宗奏报了所遇的一切,并献上那袋黄色药丸。唐玄宗将药分送给患病之人服用,果然病都好了。这则传说带有明显的道教色彩,是古人将岐黄之术与老庄之道合为一体,将方士、道土、巫术、炼丹视为通神之术及成仙之途的真实写照,对象山、慈溪等地有关徐福东渡的传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慈溪市沿海一带自古就有大量关于徐福的传说资料,这两类历史文献提供了数量可观的徐福传说记录文本,与当地口耳相传的口头作品互相补充,传承至今。1995年,慈溪市成立了徐福研究会,开始对徐福东渡的研究和民间流传故事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编印了《达蓬寻踪》《达蓬之路》等资料。
徐福东渡传说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情节曲折,人物鲜活,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反映了祖先寻求海外世界探索海洋秘密的愿望,谱写了中华民族最早的有组织、大规模的移民史和推动日本社会由绳纹文化向弥生文化飞跃的文明史。
象山的徐福东渡传说是一个以徐福隐居象山这一事件为中心形成的故事群,这些故事多以象山各地的徐福遗迹为引子敷衍成篇主要涉及徐福东渡的缘起、隐居生活和最后起航这三个方面,在其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故事主题和内容,辅助资料中共收录了二十九篇,实际数量远不止于此。按照故事内容划分,象山的徐福东渡传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东渡与起航传说:主要讲述徐福东渡这一事件的过程或相关片段,包含了东渡缘起、落脚象山及最后起航东渡日本这几个阶段。在象山的徐福东渡传说弥补了徐福从出海访仙山到东渡日本之间时间上、空间上的空白,将始末连成一气,为徐福东渡传说的完整性提供了有利的资料,如《徐福落脚象山的传说》《徐福与东瀛仙山的传说》《徐福和蓬莱山》《徐福的传说》《徐福夜游西沪港》《徐福夜访新罗岙》等。
遗迹传说:这是象山徐福东渡传说故事群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故事主题为徐福隐居象山期间在各处所留遗迹,讲述了其与徐福的渊源,传递了徐福曾生活于此的信息,如《蓬莱泉的故事》《徐福留字》《石屋洞的水》《徐福筑蓬莱观》等。
命名传说:主要讲述象山当地一些地名的产生与徐福隐居象山这一事件的渊源,如《拢船境的由来》《船倒山的故事》等。生活与神化传说:讲述徐福在象山隐居期间的生活轶事和人们将他神化后的故事,体现了徐福的智慧与勇气,也折射出他融入象山人民生活的点滴,如《水牯岩的传说》《登瀛门的由来》《徐福与玉鱼山的传说》等
衍生传说:讲述的是以象山徐福东渡传说为基础而引发出的更多的故事,有后人慕名而来考察徐福留居象山遗迹的故事,如《梓树脑》《徐福与乌饭团》《徐福与蝙蝠结友的传说》《徐福镇海山》等。
慈溪的徐福东渡传说大致可分为三类:
景物传说:指在一个区域内,与徐福东渡传说有关的山、冈、岭、洞、井、亭、石、桥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慈溪有四十一篇类似传说。传说因景物而保留,景物因传说而益彰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如《秦始皇与观蜃楼》《古琴台的来历》等。
风物传说:徐福东渡不但留下了众多的地名地物,也对当地的民俗风情、祭神习俗和饮食习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慈溪有十八篇这类传说。其最大的特点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行为习惯之中,如《点天灯的传说》《石头煮汤》等。
人物传说:除了景物和风物传说外,与徐福东渡相关的,还有众多的人物。这些人物因其身份和遭遇的不同,所演绎的故事也多姿多彩,成为徐福东渡传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人物传说有的融入徐福东渡的母题之中,有的单独成篇,极大地丰富了徐福东渡传说的内涵。其中慈溪有十七篇人物传说,如《打虎将军黄天琼》《瑶丝娘娘》等。
文化价值
徐福东渡传说内容丰富,不仅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色,反映了象山、慈溪的海洋、海岛文化,而且还反映了我们祖先寻求海外世界、探索海洋秘密的愿望。同时,徐福东渡传说为民间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千百年来涌现出了许多民间散文、诗歌、绘画和雕塑,使徐福东渡传说世代相传,是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历史价值
徐福东渡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意义,不亚于郑和下西洋。两千多年前,徐福为了摆脱秦朝苛政,寻求蓬莱仙境,建立理想乐士的政治愿望,组织力量举行大规模的探险活动,完成了东渡日本的历史奇迹。
科学价值
徐福东渡传说是发生在秦代的一次规模空前的移民潮。将现有的史料结合民间传说的发掘整理并加以综合研究,不仅可以拓宽中日关系史的研究领域,还可以更加系统、全面地梳理中国移民史发生的原因、特点及漂移的路线、规律。深化徐福东渡的研究,能够弥补秦代史研究中的不足。其次,各地众多的遗迹和传说为田野调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可以从历代纷然杂陈的传说中勾勒出徐福东渡的大致轮廓,逐步还原这一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其三,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产生并发展,徐福东渡传说的产生也不例外,这就使得该传说纳入历史地理学的范畴之内。如徐福的多地起航就属于这一范围。其四,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方面,该传说也同样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文化传播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内容,从水稻种植到耕作技术,从手工技艺到养蚕缫丝,从医术医药到汉字认同,在古时的东南亚和东北亚地区曾形成一个文化圈,这与徐福东渡是否有着直接的关系,已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在现代媒介的冲击下,民间传说的口头讲述活动受人冷落,传承人相继离世,这一传说濒临失传,急需保护。
慈溪徐福东渡传说传承人
黄知言,男,出生于1948年1月。慈溪市徐福研究会会员、慈溪市文联龙山作协理事、慈溪市文联龙山戏曲协会顾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徐福东渡传说代表性传承人。从小耳濡目染诸多有关徐福东渡的民间故事,特别是在老一辈民间艺人的辅导、传授下,对徐福东渡的历史及相关史迹有了更为明晰的了解,并开始了进一步的调查、走访,对达蓬山上的徐福东渡遗址了如指掌,对其出处及典故亦如数家珍。在此基础上,积极发掘整理徐福东渡史料,以使其更详细、更完整,并得以传承。作品有:新编历史剧《东渡迹》、歌舞剧《徐福魂》等。
象山徐福东渡传说传承人
盛鑫夫,男,1949年出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老师职称。祖籍浙江象山,世居徐福隐迹的象山县蓬莱山下。曾在象山中学任教,1994年9月调任象山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2003年调任象山县教育工会副主席。是象山县第五、第六届政协委员,曾任象山县政协教育专委会副主任、象山县人民政府县长科技(教育)顾问。退休后担任象山县徐福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多次在日本、韩国、山东琅玡、江苏赣榆和浙江慈溪等地参加国际、国内徐福文化交流研讨活动,著有《徐福东渡研究概述》一书,由宁波出版社正式出版。
浙江慈溪市和三北镇两级政府对徐福东渡传说的保护十分重视。1995年成立徐福研究会,出刊《达蓬寻踪》专刊,出版《达蓬山与医莱仙岛》《达蓬之路》等资料集,编印《达蓬之路-徐福与慈溪达蓬山》《达蓬山与蓬莱仙岛-徐福东渡故事》《徐福东渡歌词集》等;举办徐福东渡文化艺术节;保护徐福东渡,摩崖石刻等历史遗迹;投入350万元奖金拍摄电视连续剧《徐福东渡传奇》等等。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慈溪市徐福研究会、象山县文化馆获得徐福东渡传说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徐福东渡传说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评估合格。
“徐福东渡传说”,不仅在《史记》和日本的《神皇正统记》等文献典籍中有所记载,更有诸多古迹遗址留存,这导致了徐福文化研究的兴起。中日韩三国纷纷成立徐福研究社团,徐福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队伍不断扩大,举办了众多徐福纪念活动和研讨活动,出版了不少徐福研究学术专著。
作为徐福东渡的出发地点——达蓬山,位于慈溪龙山、三北一带,山上有摩崖石刻、秦渡庵等历史遗迹。徐福传说,流传范围广,在国内很有影响,在日本、韩国也有多种传说,在日本徐福东渡上岸的地方有32个,故事有56个;在慈溪的传说达40个,影响很广。徐福东渡开中日文化交流之先河,缔造了中日交流友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