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虁飏

更新时间:2022-07-03 15:03

徐夔飏(1861—1939),字莞珊,莞城人。幼年在父亲指导下读书,成年后,在堑头做私塾老师。光绪十九年(1893年),乡试中举。次年,会试中二甲进士,赐进士出身,即赴山东候补知县,因父亲去世,弃官返回东莞。

徐夔飏在东莞创办了男子工艺厂、女子工艺厂、农林试验场、农工商半夜学校、劝业、劝学所等,任实业所所长,不领取任何报酬。对于邑中公益之事,均能任劳任怨,极力促成。戊戌维新时,全国各地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徐夔飏在东莞倡导办起了东莞学堂(东莞中学前身),并亲任校监(1902—1911年)。同时,又创办了十多所小学,莞人中有不少出自他门下。徐夔飏不仅受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更受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思想影响,思想较开明进步且无党派之见。当广东法政学堂成立时,徐夔飏毅然入校读书,希望能为国出力。中学里有同盟会会员的教师、学生。他还保护黄侠毅、林直勉等学生(同盟会会员)宣传革命。1914年,徐夔飏出任南海初级检察厅监督。1919年,被推选为广东省第二届省议会议员,并被督军公署、省长公署聘为高等顾问。曾提出整顿吏治、推广教育、振兴实业、禁烟禁赌等六项建议。1924年,议员任期届满,遂返乡里,与杨锡光等十二人结为凤台新社。“七·七”事变后,徐夔飏忧国忧民,他支持组织铁血剧社,演出抗战救亡话剧。莞城沦陷,徐夔飏到了香港。1939年4月于香港去世,享年80岁。在其影响下,子女都参加了革命工作。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