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9 11:50
徐达墓坐北朝南,面对钟山,墓园规制宏伟。入口处立“明中山王神道”牌坊,此牌坊系1984年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委员会按原来的形制复制的。神道长约300米,牌坊后为神道石刻。现尚存神道碑1块,石马、石羊、石虎、武士、文臣各1对。“御制中山王神道碑”是明代功臣墓中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一块。碑通高8.95米、宽2.2米、厚0.70米,该碑分为三部分:上为浮雕云龙文碑额,正中刻篆体“御制中山王神道碑”字;中为碑身,刻有朱元璋亲自撰写的碑文,共28行,2000余字,记载了徐达一生的功绩,文中标有句逗,这在古碑中极为罕见;下为龟趺碑座。
神道的终点是墓冢,为徐达夫妇合葬墓,下用块石垒砌,上为封土。墓冢前有其后人所立石碑,上刻“明魏国公追封中山王谥武宁、夫人谢氏之墓”。在徐达墓的东西两侧原为徐达家族墓葬。
1965年至1983年,为配合当时南京天文仪器厂基本建设,南京市博物馆先后对徐达家族墓进行了发掘清理,共清理墓葬11座。其中徐达第三子、长孙、五世孙墓出土有墓志,同时出土了大量珍贵随葬品,为研究明朝的文化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
2011年4月,南京林业大学南大山工地内发现徐达第六代孙、锦衣卫指挥佥事徐君叙的夫妇合葬墓,出土众多精美文物,引起轰动。
“朕惟帝王之有天下,必有名世之臣秉忠贞,纷威武以辅佐成一代王业,是以生有显号,殁有赠典,子孙世有爵禄,与国同休于无穷焉。今开国辅运推城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魏国公、参军国事徐达,以智勇之姿,负柱石之任。曩因元季之乱,挺身归朕。朕实资尔智略,寄尔心腹,以统百万之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栉风沐雨,功爵苦辛。迨朕正位大宝,论功行赏,是用爵尔上公,赐以重禄,仍总戎于朔方,纤尘不掠。信乎,为我朝之元勋也。方期天赐遐龄,以享非常之报。孰知将星一殒,而尔躬逝矣。慨念今昔,朕岂能忘?虽然死生人道之常,今尔功在宗社,名垂竹帛,光照前人,赏延后世,可以无憾矣。追封之典,可不举乎?特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妣皆封王夫人。”
徐达(1332---1385),字天德,濠洲(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元勋。早年随朱元璋起义,屡建战功。1364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称吴王,封徐达为左丞相,并为大将军率兵征战。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以应天府为都城,徐达因功勋卓著被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太傅、中书右丞相,并封为魏国公。相传朱元璋曾赏给徐达一幅对联:“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徐达病逝后,被追封为中山王,谥武宁,赋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
朱元璋:“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张廷玉:“明太祖奋自滁阳,戡定四方,虽曰天授,盖二王之力多焉。中山持重有谋,功高不伐,自古名世之佐无以过之。开平摧锋陷阵,所向必克,智勇不在中山下;而公忠谦逊,善持其功名,允为元勋之冠。身依日月,剖符锡土,若二王者,可谓极盛矣。顾中山赏延后裔,世叨荣宠;而开平天不假年,子孙亦复衰替。贵匹勋齐,而食报或爽,其故何也?太祖尝语诸将曰:‘为将不妄杀人,岂惟国家之利,尔子孙实受其福。’信哉,可为为将帅者鉴矣。”
明功臣墓是明太祖朱元璋孝陵的附葬墓,现存并能确定墓主的有徐达墓、吴良墓、吴桢墓、常遇春墓、仇成墓和李文忠墓等,这些墓大多存原墓碑和墓道石刻。
徐达墓位于中山西北宁栖街,靠花园路一端。坐北朝南,是与夫人的合葬墓。东西两侧原来是徐氏家冢,后来都被占用,只留徐达墓以祭奠这位人物。入“明中山王神道”牌坊,就是神道碑,据说是明代功臣墓神道碑最高的一座,保存得很完好。碑文是朱元璋撰写,全文带标点,在古碑中非常罕见。但岁月斑斑,已看不清楚。神道旁边有几尊翁仲和石兽。走上长长的神道,一丘不高的封土,草木茵茵,一座墓碑,松柏立于周围,十分寂静。徐达一生战功丰伟,生前封魏国公,赐死后追封中山王,配享太庙,功臣庙位列第一,几百年后尚有人祭奠瞻仰。
沿宁栖街往东北方向,约五分钟路程可到李文忠墓,坐西朝东。现存墓园比徐达墓园规模大。神道碑位于神道北,原因至今未知。墓道石刻和享堂遗址尚存。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年少时就从军,战功颇丰,封曹国公,后来劝诫太祖少杀功臣而受斥责,抑郁成疾,四十六岁就病逝,死后追封歧阳王,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列第三。
可乘11、68、118、313路等公交车到花园路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