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雉

更新时间:2022-04-11 13:05

徐雉(1899-1947) 五四时期诗人。所作诗,大都发表于《小说月报》。著有新诗集《雉的心》及小说集《卖淫妇》等。

个人简介

徐雉1899年出生于浙江慈溪河头市(现属宁波镇海区)一个大家庭中。父亲是个秀才,曾在宁波行医,后来回到乡间在私塾执教。徐雉3岁丧母,由继母抚养长大。他童年在家里跟其父亲读“子曰诗云”,十四、五岁便会写旧体诗。16岁考入私立宁波效实中学。他学习努力,喜爱文学,1920年在浙江宁波读完中学毕业,1921年夏考入苏州东吴大学文科,参加了“文学研究会”。在五四新文化思潮影响下,他成了新诗界的弄潮儿,热衷于白话诗创作。

1921年至1925年是徐雉文学创作的旺发期。1922年4月,《小说月报》发表了他的诗《一篮花》和《跛足的狗》后,他诗性勃发,不断有新诗在《小说月报》、《文学周刊》、《诗》等刊物上发表。诗的主题大都是反对封建礼教,歌颂恋爱自由,格式不受拘束,质朴而极少艳饰,富有年青人的挚诚与率真。朱自清曾选了他于1922年写的《失恋》一首编入《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1917—1927);丁丁、曹雪淞编的《恋歌》(1926年泰东版),选了他的《失恋后》、 《忏情歌》、《失恋后赠情敌》三首;80年代长江文艺出版社编印《中国现代爱情诗选》,也选了他的《失恋》。

1924年,徐雉的第一本诗集《雉的心》(附《童年集》旧诗35首),作为天津绿波社丛书之二由新中国印书馆出版。叶圣陶为该书写了序,指出“近来大家喜欢作小诗,而徐君却有好些近百行的长诗。固然,不能说长诗就是较好,但材料的丰富和组织的经心,可以想见了。”后来,文学史家唐韬在他的《晦庵书话》中,从文学史的角度进行评论:“《雉的心》与刘大白《旧梦》、康白情《草儿》、汪静之《蕙的风》等同为早期受注意的诗集。这几本诗集有个共同的地方,就是承受 ‘五四’的余风,倡导自由恋爱,解放男女社交,被卫道士所反对,而又为当时新派诗人所爱读,乘风扬帆,正是极富于时代气氛的作品”。继《雉的心》出版后,同年,徐雉又由上海新文化书社出版了他的诗集《酸果》和短篇小说集《毁去的序文》。

1925年,徐雉从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奔赴广州,在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宣传科任科员,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是林伯渠。自1928年到1937年,这是徐雉创作的第二阶段,由于他在北伐军中经受了锻炼,他不再创作情诗,而用严肃的现实主义态度从事小说创作。于1933年先后出版了《不识面的情人》及《卖淫妇》两本短篇集。各篇小说题材大都是反映大革命失败后知识分子的苦闷和摸索前进的道路,也有暴露当时社会阴暗角落的失业、卖淫等生活。其中《办事员莫邪》、《卖淫妇》《革命前后》较为出色,文中明显留有作者的身影。收在《不识面的情人》中的《嫌疑》是他的代表作品。

“四·一二”政变后,汪精卫背叛革命,第六军政治部终于遭到袭击遣散。徐雉穿着一身破军装逃回了浙江慈溪老家。为了谋生,同年秋天他到了芜湖,在海关的一个旧相识的手下任办事员。

大革命的失败,社会的黑暗以及个人的坎坷遭遇,使得徐雉苦苦思索着尖锐的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出路,并开始用小说来与黑暗抗争。徐雉的创作极大地支持了30年代“左翼”革命文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雉离开上海奔赴延安,再次找到林伯渠,以后相继创作了一些战斗诗歌。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部队侵犯延安时,徐雉在转移途中不幸病逝,埋骨陕北。

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徐雉的诗和小说》,唐韬在“序”中写道:“徐雉的确是一个诗人,一个彻头彻尾的诗人。在狂飙的疾风暴雨式的日子里......他以自己的年轻的生命完成了一首时代的诗——一首平凡而伟大的诗。”

珍闻轶事

第一个把毛泽东写进小说的作家

徐雉1921年在浙江宁波读完中学,考入苏州东吴大学后,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他奔赴广州,在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宣传科任科员。第六军中共党员较多,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是林伯渠。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革命后,第六军政治部遭到袭击遣散,他只好逃回浙江老家。第二年他流落到上海,从事小说创作。在《嫌疑》这篇小说中,主人公因写了篇《毛泽东的名片》的文章而受到嫌疑和迫害。小说从侧面穿插写了北伐军驻扎南昌时,毛泽东探望林伯渠轶事。毛泽东与主人公对话时的音容笑貌写得颇为传神。这个情节,是徐雉根据自己在第六军政治部工作经历写成的。这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里第一次出现的毛泽东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