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26 18:02
得志,读音:dé zhì,汉语词语,意思为实现志愿;某人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出自《易·贲》:“‘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1、[enjoy success;achieve one's ambition]:实现志愿。
少年得志。
2、[have a succesfful career]:某人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易·贲》:“‘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1、谓实现其志愿。
《易·贲》:“‘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史记·伍子胥列传》:“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宋·苏轼《管仲论》:“故三代之兴,治其兵农军赋,皆数十百年而后得志於天下。”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主公暗地祈祷,谋逃归于鲁国。卜卦得吉,乃将实情告于尹氏。那时尹氏正不得志于郑,乃与主以共逃至鲁。”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说书虽小技,然必句(gōu)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2、指名利欲望得到满足。多含贬义。
汉·贾谊《吊屈原文》:“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
《新唐书·郭元振传》:“ 吐蕃得志, 忠节 亦当在贼掌股,若为复得事我哉?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时子胥在旁,目若熛火,声如雷霆,乃进曰:‘夫飞鸟在青云之上,尚欲弯弓而射之,况近集于庭庑乎?勾践为人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以求免刑诛。一旦稍得志,如放虎于山,纵鲸于海,不复可制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去恶》:“得志诸公,目不覩坟典,不过少年持敲门砖,猎取功名,门既开,则弃去。”
浩然《艳阳天》第一○三章:“他带着一脸小人得志的奸笑,拍着马子怀的肩头说:‘爷们,那天在集上我怎么跟你说的?’”
3、谓揣度而得其意旨。
《史记·李斯列传》:“方今天下之权命悬於胡亥,高能得志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