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4 15:43
1980年,《微波学报》创刊。
据中国知网显示,1980年、1981年、1985年,各只发行了一期。
1986年,改为季刊。
200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14年11月,该刊成为原国家创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报道内容
《微波学报》主要报道微波场论及数值计算、微波网络、微波元器件及电路、毫米波及亚毫米波技术、光波导与集成光学、光与微波的相互作用、微波天线与散射、微波超导技术与器件、微波集成电路与工艺、微波CAD、微波在军事领域、通信、交通、能源、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微波生物医学、微波化学、微波测量、微波电磁兼容、微波结构与工艺及有关交叉学科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介绍。
主要栏目
《微波学报》主要栏目有学术论文与技术报告、科研通讯、简讯。
读者对象
《微波学报》主要读者对象包括从事微波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研究所、高等院校、工厂、部队、医院及其它有关部门的科技人员、师生等。
据2018年5月《微波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微波学报》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41人,顾问3人。
顾问:张光义(中国工程院院士)、贲德(中国工程院院士)、金亚秋(中国科学院院士)
编委:王文骐、王东进、王光明、毛军发(中国科学院院士)、毛钧杰、史小卫、冯一军、冯恩信、冯进军、吕昕、朱国强、朱洪波、孙玲玲、年夫顺、严伟、苏东林、李可人(日本)吴群、吴文、吴柯(加拿大)汪海勇、张玉梅、张德斌、陈如山、陈志豪、陈锡斌、陈志宁(新加坡)、陈堂胜、陆贵文、郑新、赵永久、袁乃昌、徐金平、高铁、黄卡玛、龚书喜、章献民、蒋微波、董晓龙、薛正辉
2013年4月,《微波学报》参加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三层举行的首届国际无线年会。这次会议按IEEE国际微波会议(IEEE IMS)的模式举办,会议内容涉及无线领域技术和应用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微波和射频方面。
2015年,《微波学报》参加了在安徽合肥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和深圳市金瑞特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承办的“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会议进行了为全国微波毫米波技术领域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科研成果和最新进展的平台的讨论。
主办单位
中国电子学会,成立于1962年,是由电子信息界的科技工作者和有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结成、依法登记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截止到2018年3月,学会设有专家委员会12个,工作委员会8个,编委会1个,个人会员10万余人,团体会员600多个,专业分会47个。
承办单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是中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国家诸多新型、高端雷达装备的始创者,以及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综合型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
据2018年5月26日中国知网显示,《微波学报》共出版文献4430篇。
据2018年5月2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微波学报》载文量为2232篇。
《微波学报》被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863项目论文可刊登期刊、全国大学图书馆系统和中科院图书馆引文库、德国《ULRICH国际期刊检索》(Ulrich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 Directory)、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IEEE微波与导波——亚太文摘》、中国科协期刊文摘、中国电子科技文摘等国内外文摘、数据库、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录。
据2018年5月26日中国知网显示,《微波学报》总被下载615514次、总被引18241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584,(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396。
据2018年5月2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微波学报》被引量为11195次,下载量为51044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微波学报》影响因子为0.48,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2968名,在无线电电子学与电信技术(139种)中排第44名。
荣获2004、2005年获中国科协优秀论文刊。
形象标识
编委会主任:胡明春、冯正和
编委会副主任:金林
主编:周志鹏
副主编: 方大纲、王秉中、洪伟、杜正伟、刘濮鲲、刘发林
编辑部主任:林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