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2 00:21
德保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辖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百色市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面积2575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德保县辖7个镇、6个乡,另辖1个乡级单位。截至2023年末,德保县常住人口26.17万人。
秦朝时期,德保县属象郡。
汉朝时期,属牂牁郡句町县地。
晋朝时期,属兴古郡。
唐朝时期,为废冻州(羁縻州)。
宋朝时期,建镇安峒。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十月,建镇安州;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六月,改为镇安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镇安路改为镇安土府,府治设于小镇安厅(今那坡县)的感驮岩。洪武二年(1369年),府治移建于废冻州(今德保县)。
清康熙二年(1663年),改土归流为镇安府。乾隆四年(1739年),镇安府添设附廓县,叫天保县。
民国元年(1912年),置府废县。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复置天保县,并恢复道制,天保县属田南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划为12个区, 天保县属第12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2个区并为6个区,天保县属第6区,区治在百色。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7月,增设天保民团区,区治在天保县,辖天保、恩隆、思林、奉议、向都、靖西、镇边、镇结8个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民团区改为行政监督区,辖县不变;同年,拨出恩阳县的东凌、仁和、塘日、扶平、赖德、保宁6个乡,靖西县的渠洋、太和、魁圩3个乡,天保县的多敬、 凌怀、多浪3个乡,一共12个乡,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元月在靖西、天保、恩阳、百色接界处成立敬德县(县治在多敬圩),属天保行政监督区。
1949年12月,敬德、天保两县先后解放,分别成立人民政府,均属龙州专区。
1951年7月,改隶百色专区。同年8月,敬德、天保两县合并,各取其中一个字为县名,称德保县,县治在原天保县城,隶属百色专区。
1956年,属桂西僮族自治州百色专区。
1958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专区。
1971年,改属百色地区。
2002年,百色地区改为百色市,德保县隶属百色市。
截至2023年6月,德保县辖7个镇、6个乡:城关镇、隆桑镇、敬德镇、足荣镇、马隘镇、东凌镇、那甲镇、都安乡、荣华乡、燕峒乡、龙光乡、巴头乡,另辖1个乡级单位:德保铝业。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德保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百色市南部,介于北纬23°01′—23°39′、东经106°09′—106°59′之间,东部与田东县、崇左市天等县相连,西南部和靖西市接壤,北部与田阳区、右江区相毗邻。全县总面积2575平方千米。
德保县境西北部为云贵高原余脉,属喀斯特地形,地势呈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既有喀斯特地貌又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地貌复杂,地势高差悬殊。全县海拔大多在600—1000米之间,最高海拔黄连山主峰1616米,最低海拔荣华乡240米。
德保县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
德保县境内鉴河由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流程70千米,为县内主要河流。此外,境内尚有3条流程长短不一的小河流。
德保县土壤以砂壤土、红壤土为主。
德保县森林植被主要是亚热带植被占优势,也有少数温带植被。
德保县境内矿产有铝、煤、铜、铁、金、锰、磷、锑、水晶、重晶石、大理石等矿产20多种,铝矿远景储量3.5亿吨,铜矿储量1078万吨。
德保县共有林地19508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75.69%。全县森林覆盖率为51.49%,林木绿化率为52.88%。
截至2022年末,德保县户籍人口36.49万人。常住人口26.7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49万人,城镇化率为35.49%,同比增长3.41个百分点。
截至2023年末,德保县常住人口26.1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62万人,城镇化率为36.76%,同比增长1.27个百分点。
截至2024年9月,德保县境内聚居壮、汉、瑶等9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98%。
2023年,德保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4.89亿元,同比增长3.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5%;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65元,同比增长5.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887元,同比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02元,同比增长7.8%。
2023年,德保县第一产业增加值17.64亿元,同比增长0.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5%。粮食总产量9.90万吨,下降0.5%,其中秋收粮食产量6.19万吨,增长2.4%。蔬菜(含食用菌)产量23.13万吨,增长3.3%。肉类总产量2.05万吨,增长5.0%,其中,猪肉产量1.01万吨,增长4.5%;牛肉产量0.24万吨,增长2.4%;羊肉产量0.07万吨,增长1.9%;禽肉产量0.68万吨,增长6.0%。禽蛋产量0.01万吨,增长22.7%。年末全县生猪存栏8.28万头,增长0.6%,其中,能繁母猪增长0.4%。全年生猪出栏12.72万头,增长4.3%。
2023年,德保县第二产业增加值93.19亿元,同比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下降44.9%,制造业下降1.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7%。分行业看,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31.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9.2%,金属制品业增长88.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3%。从产品产量看,氧化铝增长6.4%,铝材增长3.0%,商品混凝土增长10.1%,二氧化锰增长3.3%。
2023年,德保县第三产业增加值34.06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金融业增长12.3%,批发和零售业增长5.0%,住宿和餐饮业增长5.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6.3%,房地产业增长2.4%,其他服务业增长3.7%。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6.5%,其中,规上道路运输业增长18.9%,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下降25.3%。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下降7.8%。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下降2.6%,商品零售增长0.6%。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42.8%,中西药品类增长54.8%,肉禽蛋类增长18.5%,煤炭及制品类增长8.8%,服装类增长9.7%,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6%,化妆品类下降37.3%,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7.2%,粮油、食品类商品下降4.2%。
截至2022年末,德保县公路客运量199.71万人次,同比下降34.1%;客运周转量5938.89万人千米,同比下降63.9%;货物运输量491.21万吨,同比下降1.1%;货物运输周转量35901.39万吨千米,同比增长6%;客货运周转量36495.28万吨千米,同比增长2.8%。田东至德保铁路、德保至靖西铁路、华银铝专线铁路、二级公路县境内已全线贯通;百色至德保至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
截至2022年末,德保县共有学校132所,其中:普通高中学校1所,普通高中学校在校生3992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1214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78%。义务教育学校71所(其中小学24所、初中13所、教学点34所),在校学生35397人,义务教育巩固率99.65%。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99人。幼儿园59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2所,民办幼儿园37所;在园(班)幼儿10584人,其中在读公办园5548人,在读民办园5036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96%。有教职工4179人,其中普通高中学校教职工305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职工102人,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2381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25人,幼儿园教职工1366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479人,在校生1214人,毕业生406人;普通高中招生1315人,在校生3992人,毕业生1543人;普通初中招生4016人,在校生11648人,毕业生3942人;普通小学招生3589人,在校生23749人,毕业生4094人;特殊教育招生6人,在校生99人,毕业生21人。
2023年,德保县高考一本上线人数153人,同比增加50人,文科一本上线人数位列百色市同类学校第一。德保二高首批新生入学就读,普通高中入学率首次超过50%。发放各类教育补助,拨付学生资助资金3561万元,拨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2746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补助1159万元。实验小学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云山小学被评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示范学校。
截至2022年末,德保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壮剧团60个,舞蹈队1个,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0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2个。馆藏各类报刊报刊4.0529万册,图书8.4688万册(张)。无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广播电视发射台18座,数字电视用户1.4万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66%。
2023年,德保县通过政府购买志愿服务方式,打造“鉴河微光·心灵灯塔”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品牌;举办百色女作家群创作研讨会暨文学采风创作培训活动,多部文艺作品在第十一届广西基层群众文艺汇演、2023年“文兴广西”系列活动—四季合唱音乐会(冬之约)百色展演活动中荣获嘉奖。
截至2022年末,德保县共有体育场地1517个,体育场地面积656308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5平方米。
2023年,德保县运动健儿参加百色市第七届运动会,获得金牌64枚,金牌榜排百色市第三。
截至2021年末,德保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09个,其中医院7个(其中民营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17个,村卫生室164个,诊所及门诊部1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皮防站1个,血防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1362人;医师351人,其中执业医师267人;注册护士972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945张,其中医院1480张,乡镇卫生院465张。
2023年,德保县落实“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挂牌组建德保县疾病预防控制局;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全县70%以上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
截至2022年末,德保县参加城镇职工(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807人(其中在职参保18184人),比上年末增加639人(其中在职增加48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16192人,减少1041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5065人,增加490人,年末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48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4570人,增加1435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4436人。全县共有3911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5857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437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43530人次(含抗疫一次性救助42926人次)。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22个,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1个,民政服务床位1834张,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床位13张。
2023年,德保县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6亿元,三重制度保障惠及群众就医30.64万人次,减负超3.15亿元;发放跨省就业交通补助718万元、县域内稳定就业劳务补助669万元,认定就业帮扶车间30家。
1951年8月,敬德县和天保县合并,各取一字而得名“德保”。
德保县境内语言有壮语、瑶语、汉语(包括粤语)三种语言。一般交际以壮语为主。德保县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壮、北壮两大方言。
截至2023年末,德保县共有A级旅游景区4家,其中,AAAA级景区4家。
吉星岩
吉星岩,位于百色市德保县南10千米处,因地处吉星屯前的“星山”而得名。吉星奇洞面积8000多平方米,游程4千米,由序洞、龙王宫、九天通道、惊天大宫、摩天洞等组成,还有1千米长的地下河,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西湖迥澜
西湖迥澜,俗称小西湖,位于百色市德保县城西山脚下,离县城2千米,鉴水河流经那里,被西山一臂挡住,绕了一个大弯,形成一泓平静小湖,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德保县鉴河水利风景区
德保县鉴河水利风景区,位于百色市德保县,依托鉴河而建,属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面积4.8平方千米。景区集休闲度假、游览观景、民俗体验、水上活动、自然保护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德保矮马
德保矮马,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特产,于2018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德保矮马系挽、驮、乘兼用型,成年矮马体高104厘米以下,成年马体型矮、短、粗、壮、结构匀称,整体紧凑结实。头平直,额宽适中,眼小而突,耳竖立,鼻翼驰张灵活,颈与头结构匀称、粗厚。胸宽深发达,腹圆大,向两侧凸出,稍下垂,后腹上收。背腰平直,前与髻甲、后与尻结合良好。
德保黑猪
德保黑猪,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特产,于2020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德保黑猪全身被毛黑色,体型中等,结构匀称。头部直小和适中为主,少数短深,脸微凹,额头有明显皱纹,有的呈复式X状,有横行纹,也有棱形纹,额端平直,嘴筒圆偏长;耳小平直或稍下垂;背腰稍平直,腹大但不拖地,臀部丰满度适中,稍向肩部倾斜;四肢短而强壮有力,蹄部多呈卧系;乳头细长6—7对,排列整齐;尾下垂,少数正卷,有尾帚。
2017年2月,德保县入选“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7年10月27日,德保县入选“2017年国家园林城市名单”。
2018年9月,德保县入选“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
2019年3月,德保县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
2019年11月12日,德保县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0年7月29日,德保县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2021年1月19日,德保县入选“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名单”。
2021年8月,德保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