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49
德古拉(Dracula,或译为德库拉、德拉库拉、卓库勒),是出自布拉姆·斯托克的1897年哥特式恐怖小说《德古拉》和短篇故事《德古拉的客人》的一位吸血鬼。小说中通过变身能力也描绘成狼人。尽管比《卡蜜拉》晚几年出现,但他被认为是全球最知名的吸血鬼,也是颠覆传统吸血鬼形象的改革性人物。在后世的虚构作品中经常出现于流行文化中,角色也经常有所改变。
德古拉的名字原型取自于15世纪著名人物,古代瓦拉几亚领主,后被封为大公的弗拉德三世,他以残忍而出名。他因常常使用一根长长的木棍直穿敌人整个身体并将木棍高高树立而起,将战俘折磨致死,因此得名“采佩什(罗马尼亚语“穿刺”)”。
据史书记载,一四四二年间弗拉德与其年幼的弟弟因政治因素被送往奥斯曼帝国作为人质,就这样待了六年。
这段期间内,不仅是周遭充满敌意的环境,还相继传来其父与兄长被叛变贵族暗杀的消息,十七岁时他在奥斯曼帝国苏丹的支持下,率军打回瓦拉其亚并夺回政权,上台之后第一件事便是整肃异己,手段苛酷,又用各种严刑峻法对待罪犯整饬国家,最有名的就是穿刺刑。
弗拉德曾在多瑙河畔多次打败数倍于罗马尼亚军团的土耳其大军,解救自己的国家,成为罗马尼亚的民族英雄。在与人交战的时候,善用“奇袭战法”、“彻底的杀戮和掠夺”。
真正令土耳其人感到恐惧的是一四六二年的战役,此战中弗拉德被盟友背叛退逃至首府,当土耳其大军追抵城下时,赫然见到开战时被俘虏的两万多名士兵,都被剥光了衣服示众,并被活活的穿插于长达一公里的木桩上环绕着城池,从嘴部或臀部刺进的棒子四处林立,乌鸦和秃鹰不断的啄食这些死尸,使周围弥漫着浓烈的腐臭味,仍然向前直进的土耳其军队,目睹这令人毛骨悚然的情景,莫不为之肝胆俱裂,毫无战斗意志只得撤离。
对于在弗拉德公爵面前不愿脱帽的土耳其使者,他命令道:“既然不愿脱帽,那就让他永远脱不下来。”于是这名使者自头上帽顶处被打入铁钉。
诸如此类的故事,阻退了强大的土耳其军队使得诸基督教国家免于伊斯兰教国家的侵略,同时德古拉见血发狂之名不胫而走,因此“吸血鬼”的称号传遍欧洲。
他最后死于布加勒斯特近郊战场,一四七六年冬,以己身微小军力在无外援之情形下与奥斯曼帝国大军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土耳其军队后来将德古拉的形体四分五裂,首级被远送至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在罗马尼亚境内的“斯那可夫”修道院中所供奉的只是德古拉的灵魂。它守护着罗马尼亚。
德古拉堡位于罗马尼亚的布拉索夫,是当地一个著名旅游点,古堡估计价值2500万美元,原属玛丽皇后所有,1938年传给女儿伊莱亚娜公主,1948年被当时的政府没收,但罗马尼亚政府于2006年初通过法例,将共产主义时代被没收的产业归还业主,并成立“产业基金”,向有损失的业主赔偿。同年5月,当地政府文化部决定将古堡归还原来的主人。这座14世纪的拜恩古堡,现时周边开设不少售卖德古拉羊毛外衣和吸血鬼酒的摊档。
爱尔兰作家布莱姆·斯托克于1897年写了一本名为《德古拉》的小说,小说中的德古拉伯爵是个嗜血、专挑年轻美女下手的吸血鬼。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而这座出现过在无数吸血鬼电影中,小说中描述、位于罗马尼亚的布兰城堡(即德古拉古堡)一夜成名。
美国作家伊丽莎白·柯斯托娃于2005年发表的作品《历史学家》亦在欧美掀起新一轮的吸血鬼热潮。此书并会改编成电影,电影版权由新力影业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