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8 15:59
德惠新河是人工开挖的一条排涝河道。1968年水利电力部批准,按1964年雨型标准治理。上中游开挖新河,下游借马颊河原河线(马颊河另开辟新线)。新开河段由平原县王凤楼起,经陵县、临邑、商河、乐陵、阳信、庆云县的任桥入马颊河,过境长110公里。该河设计排涝流量为296.43立方米/秒。设计防洪流量为450立方米/秒。河槽底宽73米,上口宽114米。河深从堤顶到河底左岸7.8米,右岸7.2米。滩地左岸30米,右岸70米。
德惠新河 是为改善徒骇河、马颊河之间地区的排水条件,于1968年开挖的一条河道,自阳信县西部的八里泊村附近入境,过德州地区庆云县境,再入区内无棣县,在黄瓜岭村东与马颊河汇流入渤海。内河段长68.2公里。
“三五”期间,为彻底解决徒骇、马颊两河下游之间广大地区的排水出路,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开挖的一条独流入海的新河。上、中游平地开挖新河,下游借马颊河原河道(马颊河另辟新线)。河起点在平原县王凤楼村东北的洪沟、赵王河汇流处,东北行经张士府乡小吕家出境入陵县,再经临邑、商河、乐陵、阳信,于庆云县任家桥入马颊河故道,再经无棣县东王城汇马颊河入海。 1968年9月,按“64雨型”除涝标准定线测量,10月组织施工,1970年全河告竣。 境内段7.64公里,由本县组织1.67万民工,按“64雨型”排涝和百分之八十“61雨型”防洪设计开挖。用工51万个,完成土方110万立方米,投资54.5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1.98万元,地方自筹2.53万元)。新河境内段河底宽25.5米,边坡1:3,河底高程14.6米至13.86米(黄海),排涝流量为71.54立方米/秒,引洪流量为115.6立方米/秒。 德惠新河开挖后,赵王、洪沟河及马洪干沟三条支流汇水而入,成为县境东部坡水渲泄的总汇。
位于县境东北部,1968年开挖,1969年竣工。河源于王凤楼镇东的洪沟河、老赵王河汇流处,东北经老姚村北、双庙仇村南入张士府乡,再由小吕家村南入陵县境。县内段长7.64公里,是境内最重要的排涝河道。支流有洪沟河、赵王河、赵王河故道、张士府沟、金家洼沟、张茂吴沟、扁担沟、尚仇干沟东段,共8条,流域面积404.9平方公里。
由凤凰公社郑家村南入境,经郑家寨、碱场店、盐场等村至东大辛入临邑县境。境内流经长度19公里,流域面积181.37平方公里。有四条支流:卽禹临河、张丰池沟、郑家寨沟、凤凰店沟。
德惠新河系排水河道,上游西起高唐县胡集洼,为赵卫河。干流,西起平原县王风楼,经陵县、临邑、商河、乐陵、阳信、庆云至下泊头以东与马颊河汇流后入海,全长172.4公里。本县段西从林子乡马障寨村入境,至德平镇牛角坊子村南出境。横穿县境中部,段长25.2公里,流域面积831.1平方公里,占县内总面积的82.5%。最大排洪流量264.1m3/秒。沿途穿过6个较大洼地,大大减少了县境中部和南部的缓排面积,同时通过该河为北四乡镇调水灌溉。
德惠新河因贯穿德州、惠民两地区而得名。起源于平原县马洪干沟。自怀仁镇三皇庙村西南入境,流经商河县及乐陵市边界,至韩庙乡买虎站东北出境入乐陵市。境内长21公里,河床底宽52米,深5~6米,径流量254.34米/秒,流域面积813.43平方公里,为境内商西、商中、改碱、商东四河的唯一的排水河道。可解除商东河以西813.41平方公里的洪涝威胁,排涝流量175~282立方米/秒,防洪流量264~414立方米/秒。
德惠新河过郑店、王集、刘武官、铁营四乡,沿阳信、庆云、无棣东下。在庆云县大刘村以下顺老马颊河汇入马颊河新道,全长172.94公里。开挖时,在乐陵县内借用了旧殷黄干沟、钩盘河故道,阳信县的八里坡至庆云县的大刘村为平地挖河地段。河段的左岸在乐陵县内总长28.4公里(内有6.5公里属阳信县辖),右岸仅8.423公里的地段在我县境内。
德惠新河由乐陵入县西南境,经崔家楼、西郝、八里泊、大卜杨、赵家店、王杠子村西、前吴店、后吴店、郭家楼、九圣堂村东、王坤兮村西,于庆云县大刘村入马颊河。境内长21. 3公里。
德惠新河属于根治海河工程的一部分,上头起自平原县王凤楼公社,东行流经陵县、临邑、商河、乐陵、阳信等县入本县境,再东北流,经过纪王桥、北侯、冯家、徐堰、枣王、李店、西宗等村折向东,又经兴隆店、河涯赵等村复折东北,到前王村东,遂成为庆云、无棣两县的界河,到东刘村后,完全入于无棣县境,更向东流,入渤海。纪王桥到任家桥段,全系新开,任家桥到东刘村段则系利用马颊河改道前的故道扩建而成,全长30公里,防洪流量450秒立方米,排涝流量296秒立方米。为了更好地发挥该河效益,1971年修建了大刘拦河蓄水闸一座,从而又能取得蓄水灌溉作用。 德惠、马颊两河之间,从纪王桥到东宗一段,相距很近,基本平行并流。为了调剂两河水量,在西宗桥东,修有调剂闸一座。
德惠新河自庆云县入境,流经无棣、信阳、车镇、大杨、大山、埕口、马山子、东风港八个乡镇,在东风港乡沙头堡西汇入马颊河。境内河段系由老马颊河裁弯取直疏浚而成,长57.5公里,宽130米,
德惠新河最大排涝流量320立方米每秒,最大防洪流量472立方米每秒。沿河中型拦河节制闸8座,一次蓄水可达4048万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34万亩。 河口最高水位6.50米(1977年10月7日)。
洪沟河, 亦名笃马河、马笃河,俗名洪沟河。《水经注卷五·河水》:“屯氏别河南渎,自平原城北首受大河故渎,亦通谓之笃马河”。《河书·地理志》:“平原县有笃马河,东北入海,五百六十里者也。”河现源于苏集乡堤下赵引黄总干渠的串涵,沿苏集乡、林庄乡与王庙乡、寇家坊乡交界地流向东北,再经前曹乡的河东于庄、田庄、鸣鸡店入王凤楼镇,在镇东穿过赵王河汇流德惠新河。全长30.25公里,流域面积169.37平方公里,是县境东部的主要排灌河道之一。
赵王河, 原系古笃马河支流,黄河第二次大徙时湮没,宋熙宁年间开挖,故名。河原源高唐县小庵庄,现与苏集乡辛章西引黄总干渠相通。原老河道经苏集乡的顿庄、王世安、李德俭、大崔庄入林庄乡,再经宋美公、前谢家洼入尹屯乡,再经宋庄、贾庄、韩道口入王凤楼镇,再经后何寺、李家楼、赵河沟,自潘庄西北入陵县境,全长41公里;新河道自林庄乡的陈庄闸,北经张世行、方屯、范凝屯入老河道,再由王凤楼镇的后何寺分流,东北经张士府乡的贾庄、辛寨,到双庙仇汇入德惠新河,全长34公里,流域面积172.75平方公里,是县境东部的重要排灌河道。
沙河, 古时称钩盘河,为黄河第二次改道一段故道,源于禹城县张集乡张拐庄附近,经临邑、商河,至惠民县大杜家入土马河,在滨州市二十里堡与徒骇河汇流。河道断断续续成“S”形之弯甚多,曲折如钩盘,故名钩盘河。河道内尽是飞沙,每遇春旱多风季节,尘土飞扬,有时飞沙淹没粮田。汛期,上游各洼地积水集中排入河内,水势汹猛,沿河两侧农田常受浸溢之害,故该河过去对农业害多利少。最大洪水期水面宽300米,径流量20m3/秒。该河1969年后,随德惠新河和支流工程的开挖,被禹临河、引徒总干、临商河等截断,各段均变为支流排水沟。
土马河 ,该河由古滴河的沙沟演变而来。宋、元以后,袭用过滴河之名,俗称土河,亦称夹马河,后改称土马河。南邻徒骇河,系徒骇河主要支流。源于禹城县北英王大洼,流经临邑、济阳、商河至惠民县城南大杜庄入沙河。该河西从本县兴隆乡黄赵庄入境,至双丰乡张牧羊村出境,长达30余公里,最大流量80m3/秒。此河1969年后,随水系调整,被德惠新河的支流工程截成数段,各段均变为支流排水沟。
引徒总干,1958年开挖而成,平均挖深5米以上。原系络北引黄总干,1959年引黄废,更名为引徒总干,南起徒骇河,北至德惠河,横穿土马河、沙河,长37.2公里。流经田口、夏口、双丰、兴隆、营子、沙河、城关、赵家、林子9个乡镇,效益面积276.9平方公里。 1965年由引水工程改为除涝排水工程,并按三年一遇标准治理徒骇河至陈家庙段,长23公里。1966年继续治理陈家庙至沙河段。1968年按1964年雨型扩大治理,使之成为排灌两用河道,底宽达到11.5米—13米。1971年至1985年又先后3次进行清淤整修,清除淤沙462万立方米。同时兴建桥、涵、闸等建筑物24座,投资116.8万元。保证了原设计引水、排涝效能。该河能排、能灌、能引、能蓄,是本县排灌工程中枢,也是“引黄济惠”的调水动脉,年均过水量2亿立方米。
春风河:系德惠新河二级支流。由原临南干沟、临北运河及尹家洼干沟一部分组成,南起营子乡牛角店村东接引徒总干,北至理合乡小陈家入德惠河,流经双丰、沙河、临邑镇、赵家、李家、宿安、林子7乡镇,长29.6公里,流域面积102.5平方公里。 1958年开挖临北运河,因资金不足半途停工。1963年按三年一遇标准挖通南关桥至沙河段,1965年按1964年雨型标准,从南关开挖延长至邓家碱场,长18.8公里。同时展宽加深南关至沙河段。1970年随水系调整入德惠河,更名为春风河。同年根据海河流域统一规划进一步展宽加深,底宽为3—7.5米,河底高程10.4米—13.68米,排涝流量达到32.6m3/秒。1984年11月,清理牛角店至临邑镇南关段淤沙达41万立方米,随河道治理,兴建桥、涵、闸等25座。该河对县境中部地区的排涝、改碱起着重要作用。
三分干,原属1959年开挖而成的引徒灌区第三分干,简称三分干。始于引徒总干的陈家庙,至满家乡王朝阳,长39公里。首期工程完成土方156万立方米。1961年恢复水的自然流势,三分干保留邢家至沙河段,其余平毁。1963年、1965年连续按三年一遇标准治理。1970年夏季按1964年雨型扩大治理,南接王书干沟,北至理合乡田家庵村入德惠河,完成土方168.1万立方米。该河沟流经孙庵、孟寺、城关、宿安、理合等乡镇,长30.56公里,流域面积148.9平方公里,排涝流量为42.5m3/秒。1980年至1983年,连续3次清淤治理,清除引黄携带泥沙133万立方米。同时投资21.89万元兴建桥、涵、闸等配套工程,使之能排、能灌,是县境东部几乡镇的骨干排灌河道。
临商河,1965年动工开挖而成。因地处临邑、商河两县边界,故名临商河。南起栾家洼、北到王太环家入沙河,长10公里。1970年3月至6月,根据海河流域统一规划,按1961年雨型防洪,1964年雨型排涝标准扩大治理,由临邑、商河两县施工,向北横穿沙河开挖至德惠河,向南延伸至土马河,底宽10—16.5米,排涝流量为88.9m3/秒,全长44公里,其中本县段长13公里,用工240.4万个,动土667万立方米。此后至1985年曾3次进行清淤治理,并修建桥、涵、闸等建筑物6座,计投资246.15万元,完成土石方746.51立方米。
禹临河,系德惠新河一级支流,是禹城、临邑、陵县三县排水河道。上游承纳禹城东部、临邑西南部部分涝水;中游拦截禹城北部、陵县东南部坡水。1970年,按1961年雨型防洪,1964年雨型排涝标准挖成,底宽14.6米一27.4米,最大排涝流量93.8m3/秒。南起禹城境内的大王,穿土马河,经临邑县兴隆、太平两乡西部,穿沙河,向东北至林子乡马障寨入德惠新河,长39.4公里。1969年冬,本县出工1万人,完成小张寨至德惠河段,长20公里。1970年3月,临邑、陵县出工2万多人,按标准完成其余工段。对境内三梭王至后杨穿沙河段长4.15公里的河道进行了红土压沙,以保证河床稳定。兴建桥、涵、闸14座。计完成土石方758.5万立方米。1978年4月,禹、临、陵3县投工72.3万个,清淤158.2万立方米。
商西河,又名临商河,因处商河、临邑两县交界处而得名。1969~1970年开挖。自玉皇庙镇温桥西入县境,上游经临邑部分村庄后至玉皇庙镇大张家重入县境,流经玉皇庙、贾庄、胡集、张坊和怀仁5个乡镇,于乐陵市奎台乡宋家村东入德惠河。长28公里,流域面积59.46平方公里。河床底宽16.5米,河底高程7.6米。防洪水位12.68米,流量131.2立方米/秒。可阻止临邑县东部、济阳县新市一带洼地积水泄入县内,为县境西部排灌两用重要河道。
商中河,又名跃进河。原为1958年开挖的引水河道,1969~1970年按“1964年雨型”排涝标准扩大治理,改作德惠新河支流。源于徒骇河,南自杨庄铺乡南河头村起,北至赵魁元乡帽杨村入德惠河。县内流经杨庄铺、钱铺、商河、张坊、赵魁元5个乡镇。长39公里,流域面积343平方公里。河床底宽9~15米,河底高程11.32~6.2米,排涝水位11.4米,流量123.7立方米/秒,为贯通县境中部的排灌中枢。
商东河,因位于县境东部,故名。1969~1970年开挖。系德惠新河和徒骇河两流域的分界河道。南起岳桥乡岳桥村西徒骇河故道,北至韩庙乡聂家营,于阳信县入德惠新河。县内流经岳桥、孙集、龙桑寺、沙河、韩庙5个乡镇。长35.5公里,流域面积232.2平方公里。河底高程9.98~4.81米,河底宽6~17米,排涝水位8.01米,流量69.2立方米/秒。为县境东部重要的排灌河道。
改碱河,因可除涝改碱而得名。开挖于1978年,1983年挖成。源于清水洼,流向东北,在牛铺乡张庙村东转向北,过垦禹公路、沙河后于韩庙乡大官庄西入德惠新河。长27.05公里,河底高程9.71~5.6米,河底宽3~6米,排涝水位12.4~9.2米,流量42.4立方米/秒。流域面积136.4平方公里。是县境北部商中、商东两河之间的排灌河道。
跃丰河, 于1958年开挖,以“大跃进”,夺取农业大丰收而命名。该河北起漳卫新河,沿水晶官庄、何吕王、新法李、袁家、宁寨、曹寨、杨盘、贾家、王木腿、范屯等村,在孟家(闸前)穿马颊河向南,经徐三堡、刘古堂、聊官场、郭寺、后位、前后靳,在商河县破李村与德惠新河相通,是纵贯乐陵西部南北水利大动脉。全长42.48公里。建桥24座,涵闸8座,扬水站16处。
白杨河,系流经县境北部之主要排水河道。西起温店镇黑张村西德惠新河,经盆张、流坡坞村北、西刘王庄西、王集村东、张贤村北、大寨村南、东穿济埕公路,交叉幸福河,由官庄北、雹泉庙村西北折东入无棣县境,于沾化县河西王村入秦口河。境内总长36公里,流域面积311.2平方公里,包括钩盘河以北7个乡镇、464个村庄、40万亩土地,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防洪能力为20年一遇。排涝水位7. 5米,排涝水深1.5米,排涝流量71.6立方米/秒。日降雨量270毫米,流域内9万亩低洼地可免除涝灾,1万亩死洼地可减轻涝灾,直接效益县境占75%。
商东河,系德惠新河支流,1969年人工开挖的排水河道,由商河县入境,经陈家营、赵家庙、戚家西,崔家楼、王博士东,西郝村西入德惠新河。境内长6公里,流域面积24. 58平方公里, 排涝能力64. 2立方米/秒。1970~1979年先后兴建陈家营、王博士、 戚家村、崔家楼生产桥4座,其中戚家桥带闸,除汛期排涝外,春秋季节尚可引水灌溉。
大胡楼沟,是德惠新河南的一条排灌渠,起于大胡楼村北德惠新河南岸,南到秦家村止。渠道规格:底宽13.5米,深度3.5米,边坡1:2.5,全长15公里,流域面积120平方公里。
引新干渠,也是德惠新河南的一条骨干渠道,起于颊河冯村西北德惠新河南岸,南端止于王高。渠道规格:底宽4米,深度4米,边坡1:2.5,全长10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
新南干渠,是一条通向德惠新河的南北向渠道,起于北侯村德惠新河南岸,南端止于张拔贡村。渠道规格:底宽3米,深度3米,边坡1:2,全长8公里,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
麦河干沟,位于四女寺减河以南,马颊河以北,是在1957年内,经过冀、鲁两省协商,报请中央批准,并由中央拨款所开挖的一条排沥沟。该沟原始工程,是从本县的窦家洼起,行向东北经过小郑、魏洼、波张、刘贵、小淀,到苏家出县境入惠民专区无棣县,到黄柏岭与德惠河(老马颊河)汇流入海,全长66公里。1958年,为了扩大该沟泄沥面积,又扩建了窦家向西南至大李一段。这时,在本县境长21公里。这条水沟在解决庆云、无棣两县之间的排沥问题上,曾经起过重大作用。 1966年,马颊河改道,从任家桥起取向东北,重新挖了一条新河道。大淀以下的一段新道,就是利用麦河干沟扩大兴修的。从此,麦河干沟的入海出路,即为马颊河所夺,它的排沥任务,也为马颊河代替,除了尚有部分浅沟可起局部顺水作用外,其余大部渠道已淤平。
德惠新河 1968年冬至1969年春开挖。全县组织25,000名民工奋战45天,共完成424.7万个土方,180万个工日。开挖后的德惠新河为“六四型”排涝,“六一型”防洪标准,堤顶宽5—6米,堤距134—194米,河底宽43—80.5米。设计排涝流量223.5—296.4m3/秒,防洪量380—450m3/秒,控制流域面积95.30平方公里。建桥6座,涵7座,扬水站1处。
工程按1964年雨型标准排涝,1961年雨型标准防洪。境内最大排涝流量296.4立方米/秒,最大防洪量450立方米/秒。1968年经水利电力部批准施工,工程从任桥(属庆云县)以上利用原钩盘河河道,其余为平地开挖,由德州地区组织民工施工。任桥以下,利用原马颊河,1970年进行扩大治理,971年全流竣工。从此解决了县境西北部与邻县边境地区的历史排水纠葛。此间阳信县建桥5座、函洞8个。解决了两岸村庄交通与排水问题。为利用水利资源,1970年国家投资103万元,兴建了王杠子节制闸,1982年又建成4个流量的扬水站1处,引水灌溉效益面积达10万亩。
德惠新河开挖后,从1970年-1977年,沿河陆续建成王凤楼、后张、赵棒槌、郑店、王杠子、大刘店、白鹤观、胡道口等中型拦河闸8座,共投资678万元。一次蓄水量达4048万立方米,年调节水量8186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3.5万亩。至1985年,年均实际灌溉面积29.5万亩,并为沿河工业和滨海区人畜吃水提供水源。
王凤楼节制闸, 位于德惠新河上游、王凤楼村东的洪沟河入口处,1975年4月动工,同年11月建成,国家投资33万元,用工5.3万个,开挖土方7.25万立方米,砌石1770立方米,钢筋混凝土700立方米。闸的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开敞式,共六孔,每孔净跨4米,高4米,总长40米,设计排洪流量为71.54立方米/秒,闸前挡水高度为3.6米,设计蓄水量120万立方米,年调蓄水量280万立方米,控制洪沟、赵王、马洪、张士府干沟等支流七条,可灌溉28.9万亩耕地。
郑店闸 ,位于德惠新河郑店附近,故命名郑店闸。 由山东省根治海河指挥部设计,乐陵县水利局工程队施工。1971年3月动工,7月建成。闸型为开放式框架结构,4×4钢丝网水泥平板门,全闸10孔,长47.2米。配有丝扛启闭机十台,启闭能力10吨。M20发电机一台,4千瓦电动变速箱10部。附设载重8吨交通桥,宽4.5米。闸建成后,属德州地区水利局管理。
赵棒槌节制闸, 1971年5月,在林子公社赵棒槌村东南。德惠新河上落成。完成钢筋混凝土0.08万立方米,砌体0.135万立方米,投资70万元,配有手摇、电动单吊点丝杆(10吨/台)启闭机8台,是临邑第二座大节制闸。由德州地区水利局管理。以排涝防洪为主,县内段流域面积831.1平方公里,旱可拦蓄黄河水灌溉。设计蓄水量142万立方米,拦蓄水位14.18米,最大拦蓄量25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万亩。提起水闸可向下游兄弟县送水。
德惠新河是1968-1970年新开挖的排水河道。起自平原县王凤楼村东,东北流经陵县、临邑、商河、乐陵、庆云、阳信,至无棣县沙头堡东北与马颊河汇流入海。全长172.6公里,流域面积3248.9平方公里。
德惠新河流域原系徒骇、马颊两河间的低洼狭长地带。其中万亩以上的洼地如肖家洼、金家洼等20余处,占耕地面积的74%。由于水系紊乱,排水困难,易涝、易碱,边界水利纠纷时有发生。1961-1964年,年均受涝耕地面积18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0%。1965年3月,中共山东省委在齐河召开聊城、德州、惠民3地区负责人会议,研究徒骇、马颊河治理规划时,对如何解决两河之间地带的涝灾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新辟一条独流入海排水河道的拟议。会后由省鲁北水利工程局会同有关地县负责人组成25人查勘组,查勘了德惠新河路线,并向省水利厅写出路线勘查报告。1965年9月,中共山东省委、省人委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三五”期间治理徒骇、马颊河流域安排意见的报告中,专项列报德惠新河开挖计划。12月4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核定德惠新河干流投资1000万元(不包括下游老马颊河治理),包干使用。计划批准后,鲁北水利工程指挥部为主编制初步设计,德州地区编报施工图设计(附预算),经省农林办公室批准实施。
干支流河道治理标准,均采用“六四年雨型排涝,六一年雨型防洪”标准。由于当时投资的限制,排水流量系按上述雨型排涝模数的80%计算,设计新、老马颊河汇合口排涝流量320立方米每秒,行洪流量472立方米每秒。
干流开挖分两次施工。第一次施工为中央批准的工段,包括上自起点王凤楼,下至老马颊河,长105.5公里的河道开挖及在老马颊河口建流量100立方米每秒水闸,由德州专区组织分两期施工。1968年冬季,出工5.5万人,完成土方1975万立方米。1969年春季,继续施工,出工8.4万人,完成土方1149万立方米。尚余土方60万立方米,于1970年完成。 第二次施工为下游老马颊河段67.1公里,按“六四年雨型排涝”标准扩大治理,由惠民专区组织施工。1970年3月-4月,11县出民工7万人,完成枣园桥至胡家道口段,做土方738万立方米。下泊头至汇合口长12公里,土方300万立方米,由马颊河疏浚工程局派出两条350立方米/时挖泥船施工,于1971年完成。
德惠新河开挖,历时三年多,累计完成土方4436万立方米,工日1796万个,连同建筑物共投资2363万元。土方工程竣工后,陆续建成拦河闸8座,公路桥6座,其他桥梁53座,排水涵洞(管)89座,扬水站30处。河道底宽22.5~86米,排涝水深3~4.2米,比降1/7000~1/15500,两岸堤防全长346.8公里,堤距104~352米,
德惠新河共有支流沟河34条,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有禹临河、临商河、跃进河、商东河4条。临禹河、临商河、商东河是1969-1970年按“六四年雨型排涝、六一年雨型防洪”标准新挖河道。跃进河也于同期按同标准进行了扩大治理。治理后实现了高低水分排,改变了流域内洼串洼、滚坡水成灾的局面,缓解了县与县之间的排水矛盾。并且通过这些支流把邢家渡、李家岸、潘庄3处引黄干渠的黄河水,送到商河、临邑、庆云、乐陵等县,一河两用。
德惠新河位于县境东南部,是县內主要排涝河道,1968年开挖,1969年竣工。该河承接平原县“赵王”、“洪沟”两河之水,经德州、惠民两地区入海,故定名为“德惠新河”。境內总长19公里,流域面积181.37平方公里。河底宽25米,深4—5米,堤高三米,两堤间距离107—113米。入境排涝流量每秒78.5立方米,防洪流量每秒120立方米。 德惠新河有支流河道四条,其中一级支流一条,卽禹临河;三级支流三条,卽:张丰池沟、郑家寨沟、凤凰店沟。沿河建筑物有后张拦河闸一座、桥七座、涵洞六座。国家投资76.5万元。
赵王河,自宋熙宁年间疏浚开挖后,据清乾隆十三年《平原县志》记载,明代民间捐款曾挑挖。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县人李希武等曾以河年久淤塞呈请挑浚,因资金短缺未能实施。至建国初,河道淤塞严重。1950年春,泺北专署组织平、禹两县2万名民工义务疏浚。 1952年,县人民政府组织疏挖了上游4.46公里。 1966年10月,首次按“64雨型”除涝标准,治理从王世安至王凤楼段,并将原河道从林庄乡的陈庄至尹屯乡的何庄一段弯道取直,改道由陈庄、茅草孙、方屯到何庄入原河道,共用工59.932万个,完成土方137.622万立方米,国家投资23.97万元。 1970年10月,组织两万民工,再次按“64雨型”除涝标准扩大治理。从辛相沟至德惠河33.67公里段,历时50天,国家投资34.4万元,用工82万个,完成土方249.7万立方米。 1977年11月,按德州地区对德惠新河扩大治理的标准进行彻底治理。并从何家寺向东北改道6公里,至张士府乡的双庙仇入德惠新河,同时,上游延伸至潘庄总干渠,通过串涵与相家河相通。这次治理,共投资39.97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5.17万元),用工101.1万个,完成土方190.3万立方米。 引黄复灌后,河道淤积严重。又于1982年跨汛期从总干渠至陈庄闸段进行清淤, 5000多民工奋战20天,用工19.8万个,完成土方37.3万立方米,国家投资16.84万元。 治理后的赵王河,从苏集乡辛章西北的引黄总干渠串涵到双庙仇入德惠新河,全长34公里,有41条排水沟相通,流域面积172.75平方公里,水利配套设施比较齐全,为县境东部排涝、排碱、引黄灌溉的主要河道。
洪沟河,原系古笃马河上游屯氏别河南渎。唐开马颊河后,为其支流。现为德惠新河支流。清乾隆时期,境内段长31公里,宽7米到30米不等,深2米左右。民国26年(1937年),上源自石家洼延至贾庄。 建国后,1952年疏浚27.876公里,完成土方33.4万立方米。1963年挑挖河道,完成土方5.059万立方米。1966年2月,自贾庄至王凤楼30公里段挑挖子河,组织民工4400余人,用工18万个,完成土方63万立方米。 1968年冬,按马颊河“64雨型”排涝模数为设计依据,对贾庄到王凤楼段进行扩大治理。开口宽15至20米,河底宽5至13米,挖深3至4米,用工45.5万个,完成土方118万立方米。治理后,排涝流量41.8立方米/秒。1974年降雨898毫米,河道排水仍不及时,出现外溢、倒灌,造成沥涝。 1975年4月,按徒骇河流域“64雨型”排涝标准,调集19个公社的近万名劳力再次扩大治理,使上游延伸到王木东引黄总干串涵,下游在王凤楼闸前汇入德惠新河,全长31.24公里,用工273万个,完成土方219.5559万立方米。 三次治理洪沟河,共投资173.6万元,完成土石方592.3106万立方米,大大提高了排水能力。引黄复灌后,与马洪干沟、尚仇干沟、扁担沟接通,并输黄水入赵王河,河道不断淤积。为保证汛期排涝,于1982年、1985年两次对总干渠串涵到官道张段进行清淤,共挖土72万立方米,国家投资25.86万元,地方自筹14.23万元。
德惠新河位于徒骇河与马颊河之间,为1968~1970年新开挖的河道。干流起自平原县王凤楼村,流经平原、陵县、临邑、商河、乐陵、阳信、庆云,于无棣县下泊头村东北12公里处与马颊河汇合后入渤海,河道总长172.5公里,流域面积3248.9平方公里,耕地18.2万公顷,人口150万人。
该流域是黄河冲积平原,自然地形为西南高,东北低。在地质构造上,近于渤海凹陷中心。随同泰山、太行山、燕山等高地的隆升,黄河浊流的冲淤,沉积物逐年加厚,到第四纪,沉积物超过了下陷,构成了平原。土壤分为砂质土、壤质土、粘质土、潮土等。极易淤积。
德惠新河属海河流域。德惠新河有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较大支流12条,其中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禹临河、临商河、跃进河、引徒总干渠等4条。
德惠新河流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春季多风少雨,气候干燥,气温回升快;夏季气候温热,降水集中;秋季天高气爽,雨量骤减,气温下降;冬季雨雪稀少,气候干冷。多年平均降雨量585毫米左右,约70%的雨量集中在6-9月份。
德惠新河属季节性河道,客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3亿立方米。径流的年内变化受降水影响,大部分集中在7-9月份,流域河段大部分非汛期缺水或干涸无水。
洪灾发生频繁,建国后的57年中,洪涝灾害受灾面积超过20万亩次的年份19次,以1961年和1964年最为严重。春旱年年发生,秋旱年年出现。尤其以1968年、1992年旱灾最为严重,造成了春棉枯死,小麦减产,夏播无法下种。
德惠新河流域经济发展,防洪要求高,防洪保护区涉及德州、济南、滨州三市10个县(市),面积5636平方公里,耕地32.29万公顷,人口309.4万人。本区域为山东省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大发展,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油料及杂粮等。同时也是重要的林果生产基地,无棣县素有“中国枣乡”、“金丝小枣第一县”之称。阳信县素有“中国鸭梨之乡”之称。同时本区域工业基础不断壮大,鲁北化工集团、埕口盐场以及胜利油田等工矿企业均在此保护区内。1997年工业产值达100.49亿元。随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及海上山东建设两大工程的启动,本区域的经济将会以更高速度发展。
德惠新河是1968年为解决徒骇河、马颊河下游之间低洼地带排水困难而人工开挖的一条排水河道。干流工程分两期实施。第一期:王凤楼至老马颊河段长104.7公里为新挖河,于1968年冬至1970年完成挖河、筑堤。第二期:老马颊河段按“64年雨型”扩大治理,于1970~1971年完成,其中下泊头至汇河口段12公里为机械化施工。
1991年经海委批准,开始对干流河道进行清淤治理,至1994年完成了大刘店闸以上约133.6公里河道的清淤任务,完成投资5610万元。1999年经山东省计委批准安排了海口段(胡道口闸至汇合口)19.0公里的清淤治理,完成土方470万方,投资4104万元。通过对上游王凤楼造纸厂排放污水综合治理,已经初步使得全境内河水达标。
本流域属农业大区,已形成以引黄灌溉为主、井渠结合提水灌溉为辅的农业灌溉体系。
由于受历代黄泛影响,德惠新河流域岗洼不平,洼地多,排水出路少,涝灾严重。境内河道建有拦河水闸8座(王凤楼、后张、赵棒槌、郑店、王杠子、大刘店、白鹤观、胡道口),1991年至1994年,因河道淤积严重,按“六四型”排涝、“六一型”防洪标准进行了治理,改建了东西宗调节闸,解决了德惠新河与马颊河之间的相互调水问题。
德惠新河干流起自德州市平原县王凤楼村,上游有洪沟河、赵王沟流入,向东流经陵县、临邑、商河、乐陵、阳信、庆云、无棣等8县市,在无棣县东北部与马颊河汇流入渤海,干流长172.5公里。
德惠新河上游段105公里为新开挖河道,下游段67.5公里则是利用了马颊河故道,扩大治理后成为德惠新河河道。德惠新河上游由支流洪沟河、赵王河汇流于平原县王凤楼而形成,流经德州市的平原、陵县、临邑、乐陵、庆云五县市21个乡镇,德州市境河道长度127.6公里,堤防长度203公里。德州市域内主要有赵王河、洪沟河、张丰池沟、禹临河、引徒总干、备战河、临商河、大胡楼沟等支流汇入。
德惠新河德州段自上而下有王凤楼、后张、赵棒槌、郑店、王杠子、大刘店、白鹤观、胡道口闸8座拦河闸,有险工3处,阻水高渠12条,缺口17处,其中支流入口5处,流域面积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入口有禹临河、临商河、跃进河3处,均无控制建筑物,行洪时支流排水受顶托,干流洪水倒灌。德惠新河济南段自商河县怀仁镇三皇庙西沿临邑、商河县界东北流,到临商河口西入商河县境,于奎台乡坡李家东又沿乐陵、商河县界再东北流至韩庙乡买虎站东出境。主要支流有临商河、跃进河、改碱河和商东河。
德惠新河自阳信县崔家楼村北进入滨州市阳信县境,经王杠子村西,至王坤兮村北进入德州市庆云县,又于解家村西入滨州市无棣县,经大王家西、挂甲口西、车镇西、大杨西、大山东、刘郭桥东、黄瓜岭东,又东北与马颊河汇流入渤海。滨州市境内阳信、无棣两段河道总长77.6公里,堤长137.4公里,流域面积135.4平方公里。阳信县崔楼河底宽58米,边坡1:3,堤高2.70米,堤顶宽5米,堤距154米,排涝流量281.7立方米/秒,防洪流量414立方米/秒;王坤兮村北河底宽87米,边坡1:3,堤高3.4米,堤顶宽4米,堤距187米,排涝流量296.4立方米/秒,防洪流量455立方米/秒。无棣县解家河底宽87米,边坡1:3,堤高2.7米,堤顶宽6米,排涝流量302立方米/秒,防洪流量455立方米/秒;汇合口河底宽105米,边坡1:5,堤高1.3米,堤顶宽4米,堤距540米,排涝流量320立方米/秒,防洪流量472立方米/秒。德惠新河滨州段共建有拦河闸3座,王杠子闸、白鹤观闸、胡道口闸,因村命名,七十年代建成,此外,还有引排水涵洞28座,生产桥6座。德惠新河(滨州段)为平原河道,无棣境内系利用马颊河故道改建而成,因距黄河较近,受历代黄河决泛影响较大,整个河道大势尚顺直,但局部弯曲段较多。
德惠新河是一条人文河流,流域阳信、无棣二县历史悠久,早在六、七千年原始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聚居,但在明朝以前,由于该流域濒临渤海,土地斥卤,居民较少;明代,方有大批山西省洪洞县、河北省枣强县的移民迁来居住,勤劳勇敢的先民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素有“东省文明之区、北海翰苑之府”的称誉,因此,德惠新河流域内名胜古迹、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众多,有大禹、汉武帝、魏武帝登临并留下遗迹和诗文的禹贡碣石山。
碣石山位于德惠新河滨州段左岸,《禹贡》称碣石山,后称无棣山、盐山、马谷山、大山,呈圆锥形,海拔63.4米,占地20余万平方米。该山形成于距今73万年的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时期,由12万年前的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也是华北平原地区唯一露头的火山,被誉为“京南第一山”,1999年3月被列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德惠新河入海处是贝壳堤岛与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该贝壳堤岛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且是唯一的新老堤并存的贝壳堤岛,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岛鸟类迁徙的中转站和越冬、栖息、繁衍地,共有鸟类45种,保护区内辽阔、宁静,自然风光优美,是骑马、猎兔、捕鱼、捉蟹的好地方。
山东副省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公安厅厅长范华平,负责德惠新河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