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6 15:58
得梅因级巡洋舰(Des Moines-class cruiser)是隶属美国海军的重型巡洋舰。原计划建造12艘,实际建成3艘,是最后一型全火炮重型巡洋舰,有着“最后的重巡”之称。
1942年,所罗门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的密集火力使美国海军水面舰艇损失惨重,美军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己方重巡洋舰上的8英寸炮(203毫米)射速太低,限制了其在狭窄海域内的使用效能。同样原因,美军在阿留申群岛作战时,不得不依靠驱逐舰和轻巡洋舰,虽然这些舰上的5英寸(127毫米)和6英寸(152毫米)炮威力小于重巡洋舰,但其较快的射速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对岸火力优势。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1943年春美军开始开发一种新型的203毫米速射主炮。这就是Mk-16型55倍口径203毫米速射炮。新炮原打算安装在俄勒冈城级重巡洋舰上,但新炮塔太重,舰体需要大改。最后财大气粗的美国海军决心设计一级全新的舰艇来安装Mk-16,以便发挥其优秀性能,这就是得梅因级重巡洋舰。得梅因级是美国海军舰艇建造史上最后一级,也是设计最精良的一级火炮重巡洋舰。
得梅因级最终的标准排水量达到17532吨,满排达到21269吨。舰长219米,最大宽度23米。采用2组通用电气公司的涡轮机和4台威尔考克斯公司的锅炉,四轴推进,最大航速33节,15节航速续航时间10500海里。舰员1799人。
得梅因级更多地沿用了俄勒冈城级的设计,但设计更为紧凑。根据美军在太平洋海战的经验,得梅因级强调了防空和主炮火力,在主甲板上又铺设了一层防触发引信的新甲板,扩大了弹药舱的容量。
得梅因级水线装甲带厚度为152毫米,舰体主甲板厚89毫米,上层甲板厚25.4毫米。主炮炮塔顶部厚102毫米,前部为203毫米。炮塔座圈为160毫米,司令塔为140~165毫米。全舰有5条装甲防护带,装甲总重为2189吨,占标排的12.6%与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持平,但设计分布更合理。
得梅因级的Mk-16舰炮,这是美国海军第一种采用自动装填机的舰炮,火炮俯仰和旋转都是电力驱动,可以在任意角度装弹,并可对空射击。火炮单重17.14吨,射速每分钟10发,最大射程27250米,单舰的弹药倾泻量为13.5吨/分钟,在使用高速穿甲弹时可在26公里距离上穿透102毫米的装甲。得梅因级安装有9门Mk-16舰炮,分别安装在3个三联炮塔内,前2后1布局。由于安装了自动装弹机和更厚的装甲,每个炮塔重达451吨。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性能出色的203毫米舰炮只装备了得梅因级,好炮配好舰,可惜成了昙花一现。得梅因级的副炮采用美军制式MK-12型127毫米38倍口径高平两用炮,全舰共装备6座双联炮塔和4座MK-37射击指挥仪。这种组合在二战后期的海空大战中表现出色。4座副炮对称布置在两舷,另两座沿舰体中心线布置。该炮射速15~22发/分钟,最大射程15.8公里,最大射高11.4公里。
得梅因级原计划安装12座博福斯4联装40毫米高炮和20门厄利孔20毫米机炮,但美军发现实战中这两种炮都杀伤力不足,无法摧毁日本的神风特攻机。因此最后用MK-33型76毫米双联防空炮代替了博福斯炮,而厄利孔炮则被保留下来。
按计划,得梅因级将建造12艘,但因为日本海军迅速失败,美军造舰计划大幅调整,最后只有3艘完工,且全部在战后才服役。首舰得梅因号(CA-134)于1946年9月在伯利恒钢铁公司下水,1948年11月服役。二号舰塞勒姆号(CA-139)1947年3月才下水,1949年服役。三号舰纽波特纽斯号(CA-148)是三姐妹里比较出彩的角色。1948年3月下水,却赶在萨勒姆号之前在1949年1月服役,纽波特纽斯号建造过程中就被改造成舰队指挥舰,加装了大量当时属于先进的电子设备。3艘得梅因级重巡洋舰虽然没有把203毫米炮弹扔到日本人的脑袋上,但也算风光一时,先后担任过美国第6舰队的旗舰,在地中海和大西洋地区执行任务。
1950年后,得梅因号频繁在加勒比海、地中海和大西洋地区活动。1949-55年担任第6舰队旗舰。1958年“黎巴嫩危机”期间担任美国在地中海的临时指挥所。1961年7月正式转入预备役,直到1991年才正式退役。2006年5月,美国海军解除得梅因号的保管状态,将其改列为“可处置”。2006年8月,得梅因号被从长期保存的宾西法尼亚海军船厂拖离,之后被送往德克萨斯州纳什维尔船厂。2006年到2007年,得梅因号在纳什维尔船厂被拆解回收。
1950年,塞勒姆号就担任了第6舰队旗舰,主要任务是拜访地中海国家的港口和参加各种演习,1959年塞勒姆号就退役了,1974年编入大西洋预备役舰队,一直停泊在费城。作为战舰,可谓一生平淡至极。不过,该舰虽战绩平平,却有幸登上银幕,她在1956年的英国电影《普雷特河之战》(追击斯佩号)中饰扮演了德国施佩伯爵号战列舰。最终,成为位于昆西市的军舰博物馆。
1950至1961年间,三号舰纽波特纽斯号多次担任第6舰队旗舰。1962年,纽舰经过改装,成为第2舰队旗舰,随后参加了封锁古巴的行动。1967年纽波特纽斯号驶入越南岘港,开始越战生涯。10月9日,该舰9门203毫米炮终于有机会将炮弹狂泻到北越敌人的阵地上。这是Mk-16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战斗。1968年该舰返回美国休整。纽波特纽斯号的结局甚为悲惨,1972年10月该舰重返越南,在一次射击时2号主炮炮塔发生剧烈爆炸,20名水兵当场死亡。后调查时主炮炮膛磨损未及时更换,射击时炸膛。(1989年美国的依阿华号战列舰也发生过类似事故)由于这次事故,纽波特纽斯号的传奇历史就此打住,1975年退役后非但没有成为纪念舰反而被卖给了南方废料公司,1993年被拆毁。